APP下载

面向“一带一路”倡议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现状与热点
——基于CNKI 期刊数据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2-04-24马皓苓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马皓苓

(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一、引言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合作中不断发展,已经成为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随着合作的持续深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大量涌现。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文献计量分析(bibliometric analysis)作为进行文献研究和学术评估的主流方法之一,在各学科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纵观“一带一路”教育研究领域,刘子瑜等人[1]、郭霄鹏等人[2]从整个教育领域的宏观视角出发,借助VOSviewer、CiteSpace 等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有关“一带一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类期刊文献总体概况和演进脉络进行了全面梳理;刘进等人[3]基于216 种教育类SSCI 期刊,对全球“一带一路”教育研究的现状与特征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一带一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文献的系统性梳理。本文试图以中国知网1206篇文献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从宏观上总结和把握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有关“一带一路”主题相关研究的概况,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而为相关学者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宏观图景、拓展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方法与工具

基础的文献计量分析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对某一学科领域知识体系的“地形学”趋势(如发文时间走势、发文作者与来源期刊、机构与国家、关键词等分布状况)进行描述性统计。随着文本挖掘工具日臻完善,文献计量分析可以通过对特定数据集的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客观地展现出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及其关系特征[4]。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借助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5],对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研究文献的发文时间走势、地域与机构、期刊与所涉学科、高产作者等外部特征进行系统梳理,借助知识可视化软件VOSviewer[6]绘制该领域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以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自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为保证样本数据全面,将检索式设定为“SU=(‘高职’+‘高职教育’+‘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院校’)×(‘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不限定文献发表时间、期刊类别(数据检索时间为2021 年5月30 日),共检索到1252 条中文文献。在删除院校介绍、书评、新闻报道等非学术性文献,以及会议综述、与研究主题相关性不大的文献和重复发表文献后,共获得有效文献1206 篇。

三、文献外部特征分析

(一)发文时间走势

相关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可以反映出某一学科领域的发展速度和态势。根据SATI 的统计结果,高职教育领域有关“一带一路”主题的期刊论文最早为2015 年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张健发表的《“一带一路”战略对陕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此后,CNKI 期刊数据库收录的该领域文献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2019 年达到顶峰,全年共收录358 篇相关论文;2020 年开始,发文量出现小幅下降,但仍在300 篇以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作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之一,并提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同时,《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中也提出“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因此预计未来几年内,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围绕“一带一路”主题的相关研究仍将是学者关注的重要选题。

(二)发文地域与重要机构分布

对发文数量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统计,能够发现不同地区某个研究领域的发展水平。本文以第一作者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发文数量统计,绘制出不同省份发文数量分布表(见表1)。本文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文数量多少,将其划分为三个研究梯队,第一梯队包括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广西、天津、吉林,发文量均在50篇以上;第二梯队包括北京、福建、江西、河南、重庆、河北、陕西、云南、辽宁、新疆、四川、上海、山西、安徽、山东,发文区间为20~50 篇;其余省(自治区)属第三梯队,发文量均在20 篇以下。不同省份的发文数量不仅与该地区的科研力量分布有关,如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同时也与该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发展定位有密切关系,如处在发文量第二梯队的云南、新疆等地虽然相比于同一梯队其他地区的科研力量相对较弱,但由于其独特的地域和人文优势,在“一带一路”高职教育行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这几个地区的学者在该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

表1 发文数量地域分布表

本文提取了发文量在10 篇及以上的12 所发文机构(见表2)。从表2 中可以发现,以江浙粤地区高职院校为主要代表的发文机构是该领域研究成果产出的主要阵地。这些高产机构积极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马来西亚相关公司共同组建了“马来西亚义乌丝路学院”,2018-2021 年连续举办了四届“一带一路”中国(义乌)世界小商品创新驱动国际会议;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则与永鼎集团在孟加拉国成立了“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永鼎集团孟加拉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还专门成立了“‘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研究基地”“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中国-南亚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并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宁波市教育局共同牵头成立了全国首个“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

表2 重要发文机构分布(发文量≥10 篇)

(三)重要期刊与所涉学科领域分布

载文期刊分布可以反映出某一学科领域文献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期刊的学术取向。发文量在15篇及以上的期刊有9 种(见表3)。这9 种期刊共载文209 篇(占样本文献总量的17.3%),成为该领域研究成果发布的重要情报源。其中,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教育现代化》杂志发文量最多,为34篇。值得一提的是,这9 种期刊包括了全部职业教育类的中文核心期刊,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职业技术教育》和《职教论坛》。近年来,这4 种期刊开设了相关专栏,为“一带一路”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现了核心期刊的使命和担当。从样本文献所涉学科来看,该领域研究不仅涉及教育学科,还包括语言、商业经济、国民经济、工商管理、交通运输、劳动经济、国际贸易、纺织、船舶工程等学科领域。

表3 重要来源期刊分布(发文量≥15 篇)

(四)高产作者分布

高产作者是对本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较大贡献的人员,对高产作者论文发表情况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取了8 位高产作者,发文量均为4 篇,这些作者大多来自各类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和科研一线(见表4)。他们的研究问题与各自近年来承担或参与的科研课题有较大关系,如张慧波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高职教育援非综合能力建设及耦合治理研究”,参与了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职教援外培训助推企业‘走出去’研究”;杨建慧承担了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研究基金项目“江苏省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对策与路径研究”;盛莉承担了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表4 高产作者分布(发文量=4 篇)

四、研究热点主题解读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章内容和研究主题的凝练,对一个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的分析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路向[7]。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笔者在阅读样本文献题目和摘要的基础上,对文章原有关键词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包括关键词合并(如“专业化人才”与“专业型人才”等)、关键词删除(如“问题”“研究”等)和缺失关键词补充等。本文选择词频大于等于4 的94 个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并利用VOSviewer软件生成了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1)。图中节点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节点越大表明该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节点间连线的远近与粗细表示两个关键词的关联性,节点间的距离越近、连线越粗表明两个关键词间的关联性越大。从图1 可以看出,除“‘一带一路’倡议”“高等职业教育”等检索主题词外,“国际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来华留学生”“国际化人才”“走出去”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可见学者们围绕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这一研究主线,对“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留学生教育等主题保持了高度关注。结合VOSviewer 的聚类分析功能,并通过对文献内容的进一步梳理,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概括为如下四大主题。

图1 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一)人才培养

人才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力量,人才培养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企业“走出去”的首要选择。如何培养一批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技术技能人才,是自“一带一路”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起步阶段就受到学者关注的问题,该主题的研究内容从单纯的理论思考到多元化的分析,既有国外人才培养理念和经验的借鉴,也有人才需求现状、培养模式与发展策略的本土化探讨。从“一带一路”建设所涵盖的内容来看,其主要涉及工程建设与经贸合作、区域政治与秩序、人文交流三大领域,因此大量外语翻译、跨境电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轨道交通、国际政治、语言翻译、旅游服务、园林技术等各领域高职人才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刚性需求。面对这一现实要求,学者们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符合“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批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双师型”“双语型”教师是实现“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此也有学者注意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二)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既是我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高职教育互利合作的需要,也是推进我国高职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这一类研究中,学者们多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时代背景,基于各自所在院校实际和学科专业特点,提出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思路;还有学者以“双高计划”的实施为背景,将其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相耦合,探讨高职教育国际化、特色化发展的路径与策略。语言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因此大力发展语言教育成为高职院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一带一路”机遇的重要一环。从图1 可以看出,“高职英语”“公共英语”“专业英语”“商务英语”“行业英语”“外语教育”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说明以英语学科为主要标志的高职外语教育教学改革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具体内容包括高职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高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本土民族文化的渗透等。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

“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提出为来华留学生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2019 年在我国学习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占比达54.1%[8]。扩大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提升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日益发达的产业体系和与之协调的职业教育系统,吸引了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来华留学。国内学者对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视角聚焦来华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主要内容涉及来华留学生的招生方式、培养模式、中文教育、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文化适应等方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走进学者们的视野,如高职来华留学生数量占总的来华留学生比例与我国庞大的高职教育规模不相匹配;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区域和院校间发展不平衡;高职院校缺乏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经验;我国尚未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高职教育学历互认;高职教育发展还未形成显著的教育特色和良好的品牌效应,留学生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足;等等[9]。

(四)境外合作办学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深入推进,中央和各地方相继制定了高职院校境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政策与行动计划,以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和相关企业“走出去”,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如《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将“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作为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也强调要“加强职业学校与境外中资企业合作,支持职业学校到国(境)外办学”;《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提出“鼓励职业院校在境外开展学历培养、师资培训、员工培训等”。其中,我国第一所在境外创办的高职院校“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大成技术学院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境外“鲁班工坊”就是中国高职院校“走出去”办学的重要成果。基于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发现,学者们大多结合所在院校实际,探讨了高职院校境外办学的历程、成就、经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启示等。如赵丽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该校与红豆集团在柬埔寨的办学经验与面临的挑战[10];周李俐、张慧彦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了旅游类高职院校境外办学模式[11];等等。

五、结语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理论与方法,对“一带一路”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文献的外部特征和热点主题进行了梳理。未来该领域研究要注重学者间、机构间的协作,促进不同知识的交流与融合;研究内容可以更多关注高职“留学奖学金”设置机制、“双高计划”与“一带一路”高职教育行动的耦合、后疫情时代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高职教育的合作方向等。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一带一路”高职教育的研究成果体现在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图书、报刊、会议交流等多种形式,而本文中使用的数据仅限于CNKI 期刊数据库中的学术论文,数据来源较单一。第二,就文献计量学方法本身而言,该方法主要是对文献进行表层梳理,缺乏对文献研究内容的系统描述和分析。鉴于此,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数据的搜集范围,结合文献内容分析法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