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方县鲜食糯玉米产量的影响

2022-04-24杨晓风

农技服务 2022年3期
关键词:大方县糯玉米鲜食

杨晓风

(大方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大方 551600)

大方县当地鲜食玉米品种小黄糯因其口感香糯、甘甜在当地大受追捧,经济效益远高于传统籽粒玉米,是大方县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为进一步壮大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促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鲜食糯玉米持续增产,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保护大方县当地优良玉米品种的持续发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通过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比较,探索大方县当地小黄糯鲜食玉米品种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以期为大方县鲜食糯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试验品种选用当地小黄糯,试验根据农户种植习惯,选用农户自留种进行密度试验。对照组密度为当地农户常规种植密度2 000株/667m2。

1.2 试验设计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进行不同种植密度比较试验。处理1(对照),2 000 株/667m2,每小区移栽90 株;处理2,2 300 株/667m2,每小区移栽104 株;处理3,2 600 株/667m2,每小区移栽117 株;处理4,2 900 株/667m2,每小区移栽131 株;处理5,3 200 株/667m2,每小区移栽144 株;处理6,3 500 株/667m2,每小区移栽158株。小区面积30 m2。田间过道50 cm,各处理3 次重复。试验地选择在黄泥塘镇化理村白河组胡贵英农户承包地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前茬作物为绿肥,肥力一致,为中等肥力水平,土壤为黄壤,向阳不遮阴,海拔1 140 m。2月13日播种,3月5日移栽,拔节期为6月2日。在小区实收计产时,对各处理的产量全割计产。在试验期间测定穗长、穗粗、秃尖、穗行数和行粒数,并按照平均穗重法选取10 个玉米果穗测定产量性状。

1.3 田间管理

1.3.1 统一营养坨育苗 养土要严格科学配方,要求每667 m2大田需准备苗床15 m2,用过筛的细土500 kg,加筛细的优质腐熟农家肥50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3~5 kg(为预防烧种,尿素在施用时,必须先将其溶解于水,再均匀泼撒在营养土上并搅拌),用适量清粪水拌合。湿度以营养坨落地即散为宜。每个营养坨严格实行单粒播种。育苗期间搞好苗床的温湿度控制和病虫害防治,培育壮苗。移栽前7 d 喷施抗旱剂,增强移栽后的抗旱能力。

1.3.2 统一单株定向移栽,小苗分级移栽

全面实行单株定向适龄分级移栽。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移栽,如遇高温干旱气候,一是在移栽前一天傍晚,在苗床中浇足水,第二天带土移栽;二是采取早晚移栽,及时浇灌定根水,以减轻干旱的危害。移栽时要严格按大小苗、强弱苗分级。对苗势弱的植株早施提苗肥,促进幼苗长势一致,提高群体整齐度,奠定超优质高产基础。

1.3.3 合理密植,拉绳打点定距移栽 根据品种特征和试验要求,进行宽窄行拉绳打点定距定向单株移栽,宽行行距为90 cm,窄行行距为50 cm,株距视品种要求而定。

1.3.4 合理施肥,及时中耕培土 根据产量指标及土壤肥力合理确定施肥量,产前计划定肥,产中合理调肥,保障目标产量对营养的需要。

1)底肥。以有机农家肥为主体,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 500 kg 或商品有机肥40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N∶P2O5∶K2O为15∶15∶15)50 kg。

移栽前按规定的行距,挖好宽25 cm,深18~20 cm 的移栽沟,将有机肥和计划化肥均匀施入移栽沟内,然后与土壤混匀,覆一层薄土(约5cm),移栽时按规定穴距定向移栽。

2)追肥。实行3 次追肥,每次追肥必须深施,严禁施祼露肥。第一次追肥:于拔节初期追施,追施尿素15 kg/667m2。第二次追肥:大喇叭初期,在12~13 片全展叶,16~18片可见叶期施用,施肥后结合中耕高培土防倒伏。追施尿素20 kg/667m2。第三次追肥:于雄穗抽齐时追施,窝施在植株根旁然后覆土,追施尿素10 kg/667m2作粒肥。

1.3.5 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目标,同时以绿色防控为主要防治手段。在播种期做好种子处理,预防鲜食玉米茎腐病、丝黑穗等土传种传病害及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选择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虫螨腈悬浮剂进行拌种。苗期-玉米抽雄期:病害着重防治锈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等,发病初期,选用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防治锈病、大斑病、小斑病,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等防治茎腐病。虫害重点防治小地老虎、粘虫、大螟、玉米螟、蚜虫等。小地老虎防治采用辛硫磷或敌百虫与麦麸、鲜草、槐树叶等制作成毒饵诱杀,选用溴氰菊酯、辛硫磷等傍晚喷雾防治等;粘虫采用杀虫灯诱杀成虫、敌百虫制作糖醋液诱杀幼虫,当田间百株幼虫50 头以上时选用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喷雾防治;大螟、玉米螟田间虫伤株达1%以上、大当田间虫伤株(“花叶”、枯鞘或枯心等)达1%以上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苏云金杆菌等喷雾防治;蚜虫采用黄板诱杀,当田间百株虫口密度达500 头以上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喷雾防治。药剂防治应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用药,鲜食玉米收获前15 d禁止用药。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鲜食糯玉米的产量性状

从表1可知,不同种植密度鲜食糯玉米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数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呈下降的变化趋势,秃尖度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不同种植密度鲜食糯玉米穗长为17.3~19.6 cm,穗粗为5.3~5.7 cm,穗行数为12.0~12.5 行,行粒数为28.7~36.4粒,穗粒数为376~417 粒,均为处理1(2 000株/667m2)最高,处理6(3 500 株/667m2)最低。秃尖度为1.3~2.7 cm,处理1 最低,为1.3 cm,处理6最高,为2.7 cm。

表1 不同种植密度小黄糯玉米的产量性状

2.2 不同种植密度小黄糯玉米的产量

从表2知,不同种植密度的鲜食糯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处理3 的产量最高,为1 128.20 kg/667m2,其次是处理4、处理5 和处理6,分别 为1 120.80 kg/667m2、1 083.02 kg/667m2和1 051.90 kg/667m2。处理1 最低,为991.16 kg/667m2。通过对各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其F值为14.263,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重复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故试验各处理间的差异非常明显,重复间的差异不明显。经多重比较分析,处理3 与处理1、处理2 和处理6 之间差异极显著,说明在施足有机肥和基肥的情况下,种植密度对鲜食糯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种植密度为2 600~2 900 株/667m2的产量较高,而种植密度为2 000~2 300 株/667m2的单株棒重较高,但群体产量却较低。

表2 不同种植密度鲜食糯玉米的产量

3 结论

试验表明,在施足有机肥和基肥的情况下,种植密度对鲜食糯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种植密度为2 600~2 900株/667m2的产量较高,为1 120.80~1 128.20 kg/667m2。而种植密度为2 000~2 300株/667m2的单株棒重较高,但群体产量却较低。因此,建议在大方县内种植小黄糯的种植密度为2 600~2 900株/667m2。

猜你喜欢

大方县糯玉米鲜食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白布河畔苍鹭飞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夏日荷景
北方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研究
浅论糯玉米苗期田间管理
全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举行
如何提高糯玉米的深加工价值
鲜食甜玉米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