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强化策略

2022-04-24高青松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5期
关键词:内审医疗机构流程

高青松

(东海县李埝乡卫生院,江苏 连云港 222332)

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改革日益深化,内部控制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内部控制,才能形成可靠的财务报告和相关信息,才能保障资产安全,才能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当前,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难以形成可靠的财务信息,难以保障资产安全,且无法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无法监督资金使用。对此,基层医疗机构应剖析自身内部控制的现状,契合自身实际,立足于实践,积极探究强化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基层医疗机构强化内部控制的意义

基层医疗机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医疗服务的事业单位,其管理运营对于社会稳定和医疗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基层医疗机构在开展运营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强化内部控制,能有效增强自我约束,有助于对经营风险进行防控控制,还能促进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大幅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强化内部控制,能规范各项运营管理活动,减少资源浪费,避免资产流失,有利于创设高效有序的医疗运作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还能保障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保障资金完整和安全[1]。

二、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深刻理解,将内部控制简单视为财务部门开展的审核监督,认为仅需财务部门加强审核监督,即能强化内部控制。实际上,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实现经营管理的整体目标,并贯彻落实经营方针,保障各项经营活动的成效。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内部控制涉及规划、调整、控制、约束、评价等一系列措施方法,覆盖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需由各部门加强沟通协作。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由其财务部门对内控制度体系进行构建,仅涉及财务收支、费用报销等内容,内控不全面;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盲目照搬其他机构的内控制度,未能契合自身实况,构建适用的内控制度,导致制度条例缺乏可操作性,相关人员难以遵循制度规定开展实际操作。另外,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在内控人员配备方面存在缺陷,未能严格按照各项内控要求对工作岗位进行设置。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经营规模较小,内控人员数量较少,极易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未能有效保障不相容岗位分离[2]。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未能有效落实资产管控,难以保障资产安全。在内部控制中,资产控制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基层医疗机构资产中,固定资产和存货资产占据着较大比重。因此,加强资产控制是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中,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会计人员仅根据机构提供的相关原始单据实施账务处理,会计人员在复核原始单据时,未能做到现场确认,对部分资产实况及其领用消耗状况缺乏有效监管,对于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报废等缺乏严格审批和专人管理。对于医用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医用耗材,未能根据领用实际情况构建出入库明细账,难以反映库存物资的真实状况[3]。

(二)缺乏完善的内控流程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虽构建了内控制度,但缺乏完善的内控流程,未能构建配套的基建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相关制度和完善的采购流程,导致控制各项业务的能力薄弱,影响内控作用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完善的内控流程,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政府采购内控流程不完善。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的采购人员在政府采购平台上直接采购相关商品和服务时,未能遵守内控制度各项规定,例如,采购金额符合“三重一大”标准时,未能实施集体决策;对部分耗材未能在采购平台上进行规范采购等。基层医疗机构对于自行采购呈现出较强的随意性,金额较小,无需通过公开招标的自行采购,不会委托第三方实施遴选,且缺乏比价流程,由采购人员对供应商进行自主选择,并一人操作合同签订以及到货验收,极易导致采购失控。第二,缺乏完善的合同内控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具有较大的业务量,涉及多种经济合同,覆盖医疗设备、耗材采购、医疗服务、基建等诸多方面。然而,部分基层医疗机构通常由业务人员对合同进行自行签订,未安排专人负责审核,导致合同存在漏洞,增加法律风险;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未能构建合同归口管理,由各部门保管其签订的合同,未能对统一档案号进行构建,在外部审计过程中,难以及时找出相关合同[4]。

(三)缺乏高质量的财务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基层医疗机构内控的重要内容。然而,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缺乏高质量的预算管理,造成预算编制不足,难以体现对经营成本的积极控制。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还存在财务资源浪费的不良现象,影响其长远良好发展。

(四)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

在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占据着关键性地位。开展高效良好的内部审计,有助于实现预期的内控目标。基层医疗机构要强化内部监管,对监管机制进行完善,才能保障内控制度的高效良好运行。当前,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未能构建独立性较强的内审部门,虽遵守《审计法》相关规定,对内审人员做出了配备,但多数内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这显然违背了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导致内审工作流于形式。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内审人员由行政人员兼任,缺乏财务审计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导致内部审计难以发挥其作用[5]。

三、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强化策略

(一)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基层医疗机构要契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具体可从如下方面着手:第一,科学制定规范标准的内控手册。基层医疗机构要契合自身实况,制定内控制度,并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具体流程进行清晰梳理,明确各项业务环节,对经济活动潜在的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充分发挥内控作用。基层医疗机构要科学制定规范标准的内控手册,为日常开展的各项业务流程提供规范标准。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要牵头组织机构各部门共同协调构建系统全面的内控手册。第二,对岗位设置进行规范,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基层医疗机构要开展科学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内部岗位进行合理设置,并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的重要原则,对内控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并促进各部门加强制衡。第三,构建并强化“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对于重大经济事项,务必开展集体讨论,并向主管局上报,获取审核批准;对重大支出构建清晰规范的台账,方便查询;对于政府采购,要规定相关备案手续,遵循备案批示的具体流程实施采购。第四,对货币资金加强控制。要明确货币资金管理各项职责,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基层医疗机构当天形成的业务收入,应严格遵循相关要求将之存入银行。对于费用报销,要实施严格的三加一签字。要通过公务卡对招待费、差旅费进行结算。对于1000元以上的费用报销,须以电汇方式或者转账方式进行结算,避免采用现金结算,每月与银行账目逐一核对,保障货币资金安全。第五,加强资产控制。基层医疗机构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不定期进行抽查。要完整准确地填写资产卡片,将资产使用人、资产存放地点列明,确定资产使用人为第一责任人,明确其具体责任,避免人为损毁资产。资产管理系统必须定期对资产存量与核算中心会计进行对账,保障账实相符。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要实施严格审批,并办理审批手续,做好账务处理。对于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药品等库存物资领用要构建相应台账,按照台账根据当月领用实际情况做好支出[6]。

(二)对业务内控流程进行完善

基层医疗机构要对各项业务相应的内控流程进行完善,具体可从如下方面着手:第一,对政府采购流程进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要对采购小组进行构建,对于政府采购,以公开招标作为采购的主要方式。对于无需公开招标的各类采购项目,在资金状况允许时,尽量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实施招标,要由采购小组通过集体决策遴选第三方机构,并经常实施替换。对于自行采购的各类项目,要避免招标负责人与供应商评选人重复,从流程上杜绝舞弊现象。基层医疗机构要安排专人对货物进行验收,同时,禁止验收人负责货物出入库管理工作,对具有较强专业性的验收任务,可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第二,对合同管理流程进行完善。合同管理涵盖合同签订、履行、保管等各项内容。基层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合同签订,确保合同签订流程的规范性,规避合同风险。基层医疗机构要对合同签订权限进行科学设置,对于何种合同可由相关业务部门自行签订、何种合同必须由机构签订,要在制度层面加以明确。同时,要规定内审人员严格审查合同各项条款,避免合同漏洞[7]。对于合同变更,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备进行审查。另外,基层医疗机构应选定专门部门负责对合同进行归档,并实施归口管理,定期做好分类统计。对各类经济业务涉及的内控流程进行执行,要注意执行“三重一大”相关标准规定,实施集体决策。

(三)加强预算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编制体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在日常开展财会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各部门相应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定详细科学的编制计划,对不同时期形成的医疗支出和资源消耗实况实施分析对比,实现对医疗成本支出的有效控制,避免资金浪费,促进资金使用效率和质量实现大幅度提升,形成高质量的预算管理[8]。基层医疗机构应将全面预算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于年末以单位实况为依据,对下年度预算进行准确编制。编制预算时,要将下年度具体的工作安排作为依据,并参考近年度实际收支状况。编制预算要以收定支。修建大型工程,既要形成年初预算,又要对工程立项开展可行性分析。对于医用卫生材料和耗材,应将单位医疗收入作为依据,并结合上年度实际消耗状况,对年初预算进行编制,实现对医疗支出的严格控制[9]。

(四)重视并加强内部审计

基层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并有效加强内部审计。要构建独立性较强的内审机构,并配备高素质的专业内审人员,在必要情况下,从外部引入相关专家,从整体上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内审能力,并适时开展高效高质量,且建设性较强的内审项目。例如,对政府采购执行实际情况进行审计、对合同执行具体流程进行审计、对“三重一大”执行实况进行审计等,将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业务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及时找出,内审部门应全面评价各项内审项目相应的审计情况,并形成规范真实的评价结论,出具标准的评价报告,并对管理层进行汇报[10]。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现状体现为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缺乏完善的内控流程、缺乏高质量的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对此,基层医疗机构要通过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对业务内控流程进行完善、加强预算管理、重视并加强内部审计等策略强化内部控制,实现对财务管理的有效加强,并有效规避各类风险,增强自身的综合效益,实现长远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内审医疗机构流程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