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教育指导改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自我效能效果观察
2023-01-04杜建利张莹
杜建利 张莹
(1.宝鸡市中心医院麻醉手术科,陕西 宝鸡 721008;2.西电集团医院手术室,陕西 西安 710016)
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大,患者大多年龄较大,耐受能力较低,对患者多系统功能将产生非常大的刺激而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短期内出现免疫功能下降、负性情绪严重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手术时遵医遵护,增加手术难度,甚至影响手术进展及质量,增加术中并发症率[1]。自我效能感是由班杜拉首次提出的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完成某件事情的能力的推测与判断。赋能教育提出了对患者进行身心指导,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治疗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过程,提升质量治疗[2]。本文旨在分析赋能教育指导对结直肠癌手术中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按照手术顺序编号,单号设为对照组,双号设为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女27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37±8.49)岁;身体质量指数(24.14±3.21)kg/m2;结肠癌19例,直肠癌21例;肿瘤分期:Ⅰ期21例,Ⅱ期15例,Ⅲ期4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7.42±8.52)岁;身体质量指数(24.09±3.17)kg/m2;结肠癌20例,直肠癌20例;肿瘤分期:Ⅰ期20例,Ⅱ期15例,Ⅲ期5例。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3]中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均符合手术指征,并行择期手术;年龄18~65岁;认知功能正常;均了解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病史者;既往有胃肠道手术史者;合并严重心身类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或计划妊娠妇女;随访资料收集不全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护人员实施手术及围术期护理,均行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治疗。对照组予以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予以赋能教育指导,具体如下:术前3 d与患者进行充分交流,制定对患者的赋能教育方案,内容包括:(1)提出问题:关于患者自我效能测评方面的10个问题(解决问题、阻力应对、坚持、自我能力肯定、自我才能、态度、处理问题、应付麻烦、应付能力),根据患者的回答对其进行自我效能综合评分,理清患者自我效能感中的弱项,作为赋能教育的重点改善的方向;(2)情绪表达和释放:明确患者自我效能感存在的主要问题后,针对弱项予以赋能教育指导,结合对结直肠癌手术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科学客观面对手术,知晓利弊,打消患者因对手术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悲观焦虑情绪,使患者知晓自己的态度情绪心理等的自我控制对手术质量的重要性,自我促进建立积极的应对态度;(3)制定目标:根据患者经赋能教育后的转变情况,指导患者建立围术期的目标,尤其是术前术中及术后配合医护人员的目标,包括自我心理暗示、自我护理能力提升、饮食及日常生活重点管理事项等,每日做好记录,不断激励自己,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手术中的各项指令。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进行自我效能感(GSES)测评,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强,面对问题越自信,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对两组患者围术期的遵医遵护率进行测评,优:自觉遵守各项医护指令和要求,并顺利完成;良:基本能遵守医护指令,但积极性不高;差:患者主观意见较多,对各项医护指令执行较差,经医护人员纠正指导后仍未得到明显改善。搜集整理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GSES评分 术前1 d,对照组(21.43±3.02)分,观察组(21.49±3.07)分;术后1 d,对照组(21.41±3.05)分,观察组(22.38±3.36)分。两组患者术前1 d的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7,P>0.05);术后1 d,对照组患者GES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7,P>0.05),观察组较术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t=5.428、5.406,P<0.05)。
2.2术中遵医遵护率 对照组患者优12例、良23例、差5例,优良率为87.50%;观察组患者优21例、良18例、差1例,优良率为97.50%。观察组患者术中遵医遵护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4.031,P<0.05)。
2.3手术指标 观察组患者术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低体温症率分别为(2.58±0.51)h、(128.38±13.36)mL、(20.38±2.21)min、2.50%,均低于对照组的(3.02±0.67)h、(151.41±12.83)mL、(25.41±3.01)min、7.50%(t/χ2=3.519、3.279、4.381、4.359,P<0.05)。
3 讨 论
赋能从字面理解就是赋予某人某种能量,通俗地讲就是:“你觉得你不能,但我使你能”。其最早源自于心理学概念,心理学中的赋能是指通过对赋能对象从环境、言行、态度等方面进行改造,赋予其正能量,使其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才智和潜能[4]。赋能教育理念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于提升患者对治疗的自信心,促使其改变疾病状态所特有的消极态度,充分调动起主观能动性,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医护患三方的才能,顺利完成治疗过程,提升治疗总体质量[5]。自我效能感在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具有较强自我效能感的患者在面对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不适感受,其耐受性更高;在医患配合医护配合中态度更为积极[6]。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长期承受胃肠道疾病带来的不良感受,身心疲累,大多数患者对疾病的根治存在消极的态度,在医护配合中存在不同的问题,给治疗过程带来一定的难度,影响手术总体质量[7]。
本方案对行微创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行赋能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显示,较之于常规护理路径护理的患者,其在自我效能感水平提升、围术期遵医遵护方面优势明显。赋能教育通过对患者进行详尽的心理情绪精神状态等分析,了解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方案等方面的态度和存在的心理情绪障碍,制定针对性的改善对策,通过记录每日自身身体情况、心理情绪状况等方式,使患者的消极情绪能得到表达和释放,通过强化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息和期望值,从而提升其在围术期医护配合中的积极性,坚定本次治疗必将完美的信心,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赋能教育指导可有效提升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术中遵医遵护率,提升手术效率及质量,提高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