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2-04-23鲍荔青

学周刊 2022年14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维导图工具

鲍荔青

摘 要:“思维导图”最早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的,这种图文并茂的技法使知识主体间的相互隶属关系得到了有效的展示,学科关键词与图像颜色间的记忆枢纽也因此建立了起来。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育来说,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如果教师能在英语教学时巧妙地融入一些思维导图的应用,课堂成效便能得到明显的提升。本文将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教育;英语教学;工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4-006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4.021

思维导图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用到的工具,它能将言语知识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复杂的学科知识变得直观化,便于学习者进行理解及记忆。思维导图的建立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一个过程,学生能借助思维导图有条理地梳理学习材料,这不仅能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更加牢固,还能使学生从思维导图中提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一、思维导图的优势及应用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优势

思维导图即The Mind Map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1]。它是一种特殊的图示工具。现代心理学家鲁墨哈特称“图示是认知的建筑组块,是人们加工信息的主要元素。”他把图示理论称作“人对认知的管理理论”。思维导图除了能表现出知识的本身外,还能帮助人们快速决定应如何处理运用这些信息,它不仅包含着一些反映普遍知识的认知结构,还将抽象的理论框架也囊括其中。而且思维导图还具备结构性、多变性及主动性的特征,能将学生对特定主题的知识结构转换为视觉性的东西,是打开大脑潜在能力的图解工具。诸多研究报告显示,善于利用思维导图来学习的人记忆速度会更快,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牢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也会更高一些。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的,教师要在这个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形成一定的言语运用力。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它既能帮助学生提升记忆力、发散思维,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恰到好处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我认为,将思维导图融入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的效果是较为理想的。

首先,將思维导图融入英语学科的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到同一件事上,而且他们在学习英语这门外来语言时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由言语学科的枯燥性及单调性所导致的,而思维导图中涵盖着大量的图像、色彩及线条,这种表现形式比单调的文字表述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次,利用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框架能将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大大提升了知识记忆的效果[2]。学生在课后复习知识时可借助思维导图来快速地梳理知识,提升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还可借助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导图是遵循学生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而设立的,学生能将思维的轨迹以树状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萌发创造力的过程。总之,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是十分理想的,无论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而言,还是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来说效果都是显著的。

二、关于探究“如何将思维导图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分析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欠缺性分析

就当前的小学英语学科教育而言,欠缺性还是极为显著的。首先,教师的教学仍然存在着过度依附教材的问题,只教书上有的东西,对于课外知识的延展性极为不足,学生的视野没有得到很好的开阔,思维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其次,部分教师仍然无法及时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整个教学活动仍是以教师为主体来展开的,教师怎么教学生便怎么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创新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最后,还有一些学校评价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唯一依据是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久而久之,学生便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提高成绩,便会为了学习而去学习,其对于英语学科的兴趣也下降了不少。

(二)关于探究思维导图融入小学英语课堂途径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能为他们的认知及创新提供很大的帮助。探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途径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教师能利用思维导图的构建来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积累。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常用记笔记的形式来提炼知识点,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我发现,学生在摘抄笔记时花费的时间很多,对笔记内容进行记忆时所用的时间也很长,但其学习时间的付出和学习成果的回报并不成正比[3]。而我在使用了几次思维导图式的教学方式后发现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这种全新的学习手段能有效地连接学科知识的各关键部分,通过查找关键词便能及时把握学科知识的核心。其次,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可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巩固,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加工知识的过程,学生可通过建立思维导图来为后续知识的提取运用及思维的开拓打下基础。最后,思维导图还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对于学生思维开拓的帮助也是极大的。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在英语新知识教学环节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内容主要是由单词和一些简单的语法构成的,但到了中高年级时,教材中所涉及的词汇量会增加许多,而大量语法及句式知识的加入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手足无措。我发现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会由于英语学科学习难度的增加而产生厌学的心理,而将思维导图合理运用到新课的教授中能有效缓解这一现象。5EA92032-5F63-40CB-9592-46426868C3D0

首先,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的色彩性及线条性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前利用构建思维导图来形成对新知识的大致了解。学生可以本单元的主题为思维导图构建的核心,逐步向新单词的音形义扩散,并通过建立其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找到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以此来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如教师在进行“Monday、Tuesday”等表示星期的词汇教学时,便可以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了的单词“day”为核心来构建思维导图,再依照一星期的时间顺序进行拓展。对于学生而言,单词的组成字母过多是导致他们觉得单词记忆十分困难的主要原因,而在利用思维导图将单词进行拆分后,学生便会发现单词的拼写并不是完全零散的,长单词可能是由一个较短的单词延展而来的。思维导图的建立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衔接,同时也会使得英语学科的学习变得更为系统化。这种学习方法能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4]。

(二)思维导图在英语知识复习环节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绘制过人的遗忘曲线。他的研究表明,任何知识的记忆都是具有遗忘性的,且这种遗忘性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英语学科的教学一定是将新知识的学习与旧知识的复习结合在一起的。我认为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回顾时也可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知识的复习阶段,教师需引导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根据自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来建立一个系统化的知识脉络。以“family”的相关词汇复习为例,教师可鼓励学生将“family”作为整个思维导图的核心绘制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词汇扩展,将自己联想到的mother、father、sister、brother等词汇一一罗列出来。依照上述步骤进行分支绘制能实现多个单词的复习掌握。相较于让学生一一对应的记忆这些单词,思维导图式的复习策略更具能动性,也更契合学生的思维模式。后续接触到更多与家庭相关的单词时,教师还可指引学生回顾思维导图并更新内容,促使学生词汇积累量得到持续增长。

但需注意的是,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在強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及时地对其进行引导。如在学生以“family”为核心词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可指引他们观察已制作的思维导图上是否存在一一对应的词,如father和mother、grandpa和grandma等,帮助学生明晰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向,并给予他们绘建的思维导图一些建议及评价,确保思维导图构建的实效性。

(三)思维导图在英语知识拓展环节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对于小学阶段应掌握的词汇给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教师需始终牢记,英语是一门言语类的学科,如果学生的学习只依靠于课本来进行,那么学习能力就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课本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工具,而不是约束学生视野的围栏。

我观察了多个年级学生的考试试卷,发现试卷中涉及的词汇并不全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学过了的,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延展性的内容存在,因此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学科知识的拓展能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进而提升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如在学习水果相关英语词汇时,教师可以“fruits”为词根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已学过的apple、banana、grape、pear、peach等词罗列出来,然后在此基础上补充apple core、apple juice、banana skin、grape juice等词汇,结合已学知识进行延伸扩展,增添英语知识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同时还可补充ripe、rotten fruit、tart、tender等描述水果时常用的词,切实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量,为后续的阅读教学提供支撑。

(四)思维导图在英语对话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小学是学生接受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本阶段教材中的内容多是以人物对话的形式来展开的。这种教材设计原则能帮助学生提升对英语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使得英语知识与生活间的契合度更高。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哑巴英语”的现象仍是较为严重的。学生虽然能在教师的指引下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但是无法灵活运用所学,对话教学及阅读教学是以往英语课堂上的重难点所在。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梳理课本对话部分的知识点,使得英语对话更为通俗易懂。如在开展打招呼对话的教学时,教师可设计教学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重点与难点,以问题为导火索开展教学。如将遇到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作为两种思维导图的绘制出发点,向后延展两种不同情形下的对话,当遇到熟悉的人时学生可以很自然地写出“hello”“How are you”等句式,而遇到不熟悉的人时需先进行相互了解,顺势引出“What's your name”“Nice to meet you”等句式。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便能基本掌握相应情境下的对话方式,也能明晰不同场合下运用英语对话的技巧,进而加深知识运用能力。之后,教师还可组织学生以绘制好的思维导图为例展开情境演练,进一步深化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借助思维导图来开展对话教学能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与生活间的联系,并有效降低英语对话的难度。

(五)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核心部分,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剖析阅读材料中的重点,并以此为设计思维导图的根本出发点。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锻炼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切实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如在开展“Where is my car?”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大意。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on、in、under等词汇的含义,但小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极为短暂的,对于知识的接收也呈现出一种简单化的状态。对他们而言,直观、具体的知识更容易理解记忆,但一旦学科知识变得复杂了起来,学生就会迷失在其中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极易将不同的知识混为一谈。因此,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明晰三个词汇含义上的差距,如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书在玻璃柜上面、书在玻璃柜里面及书在玻璃柜外面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说出书的位置,然后顺势指出应用in、on、under哪个词汇来表述这种位置关系,再借助思维导图将其罗列出来。之后提供一篇与知识点相契合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

四、结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具备高度实效性的学习工具,它能在学生接触新知识时帮助学生找寻其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在学生进行知识复习时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增强记忆;能在拓展知识时建立知识脉络、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总而言之,思维导图的构建对于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帮助是巨大的。如何让思维导图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英语教学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依据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展开了探讨,期望能为广大同行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戴露露.巧思妙用,彰显思维导图的魅力——小学英语复习课堂思维导图的有效作用[J].文理导航(上旬),2021(10):41.

[2]谈云.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2021(40):26.

[3]邱赛兰.小学英语课堂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家长,2021(26):95.

[4]张娟.浅谈怎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J].学苑教育,2021(25):35.5EA92032-5F63-40CB-9592-46426868C3D0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思维导图工具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巧用”工具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