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纠错,让数学学习绽放异彩

2022-04-23朱宁

江西教育C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朱宁

摘   要:出错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态。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打压、责罚,而应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深入分析错误,并展开自主纠错,帮助学生建立“错题库”,探究纠错方法,生成“化错智慧”。经历了这个过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必然会到达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纠错   教学策略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深度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提升思维能力、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打压、责罚,而应当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深入分析错误,并展开自主纠错。有效纠错,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绽放异彩。

一、建立“错题库”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错误观”。“错误”不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垃圾”,而是一种“副产品”,更是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视错误,善于“融错”“化错”,而不是害怕错误、逃避错误,更不应当漠视错误。通过错误,教师可以触摸到学生数学思维、认知的脉搏,可以把握学生数学思维认知的特点,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疑点、盲点,掌握学生的数学认知误区等。在数学学习中,主要有三类错误,即“知识性错误”“技能性错误”“心理性错误”。教师要研判学生的错误类型,帮助学生进行错误分类,从而让学生能更有效地纠错。

为了让学生自主纠错,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收集错误,帮助学生建立“错题库”。“错题库”不是简单地将错题摘录下来,而是要对错题进行归类和分析。对于知识性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知识、思想、方法上进行分析;对于技能性错误,要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对于心理性错误,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进行疏导。建立“错题库”,能让学生的错误呈现“一过式”,也就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会“一错再错”。

例如,在“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各种错误,如“量率不对应”“量率混淆”“单位‘1’的量判断不准”“不能找到量所对应的率”等。对此,教师应积极对错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形成“分数除法应用题错题库”。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错题库”中的错题进行对比,一方面进行同类型错误的对比,凸显错误的共性;另一方面进行不同类型错误的对比,凸显错误的差异性。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具体数量”“什么是分率”等,帮助学生厘清相关概念;可以引导学生“找单位‘1’的量”“找具体数量所对应的分率”,增强学生解分数应用题的相关技能;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量率”的“直接对应”与“不直接对应”等,引导学生掌握“对应”“转化”等数学思想与方法,了解运用这些思想与方法的策略、路径等。巧妙应用错题,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心理倾向和解题习惯。

在建立“错题库”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内省,认识到哪些错误本是可以避免的,哪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沃尔波斯说:“所有的科学都是错误先真理而生。”黑格尔认为:“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引导学生建立“错题库”,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错误,还有助于学生改正错误。

二、探究纠错方法

在引导学生分析错误成因后,教师就要深入研究“纠错法”。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将题目的正确解法再讲解一遍,这样的“纠错法”收效甚微,其结果就是学生“一错再错”。纠错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纠错要及时,要有过程,要看对象,要分层次,也要讲究方法。笔者在“纠错”“化错”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环式绝招”,可以有效纠正学生的错误。

首先,向学生展示典型错误,将学生的错误放到“手术台”上,用“探照灯”进行观照;其次,根据正确解法的法则、思路及错误解法的类型、归因分析等,对错误进行“望闻问切”,从而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最后根据错误的类型,“按单抓药,对症下药”,从而让学生的错误“药到病除”。概言之,就是让学生“发现错误”“归因错误”“改正错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以往犯下的错误,故意设置“陷阱”,让学生再次暴露错误,进而对自己的数学思维、认知进行反思。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既可以“快刀斩乱麻”,果断指出,也可以采取迂回路线,将错误抛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审视错误、思考错误、交流错误,让全体学生参与错误分析。

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由于受到了“2、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很多学生纷纷猜想“3的倍数的特征是末尾上的数是3的倍数”。当学生推翻自己的猜想后,内心就产生了认知冲突:3的倍数有没有特征?正当学生疑惑时,笔者和学生展开了一次游戏:学生任意报一个数,由笔者迅速判定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游戏活动坚定了学生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信心,学生根据笔者提供的思路,提出新的猜想,找到了3的倍数的特征。

真正的纠错,是学生经历一个又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纠错,也可以引导学生互相纠错。尤其是对典型性的错误,要进行课堂放大处理,从而让全体学生认识错误,明确错因,并且努力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样的纠错,不仅能让学生认识错误,还能让学生改正错误。

三、生成“化错智慧”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纠错能力,发展学生的纠错素养,教师要及时跟进学生的纠错过程,评价学生的纠错策略、路径。对于学生的纠错行为,教师要全力支持,激发学生纠错的兴趣,调动学生纠错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纠错中取长补短。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将好的纠错方法、纠错习惯、纠错策略发扬出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回顾的习惯,也就是在做完习题之后反思、检查。很多错误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学生忽视了检查这一环节,导致错误频发。为了降低学生的错误率,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

在纠错教学中,教师还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养成“化错”的本领,也就是将错误转变为某种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彰显“化错”智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交换错题本,让学生看到对方的错误,从而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的纠错经验得到共享。例如,在教学“运算律”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会发生各种由于算理理解模糊产生的错误,如在算式“8÷4×8÷4”中,很多学生认为答案是“1”。对此,笔者让学生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自己检查,帮助学生“识错”“纠错”。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结果等于“1”呢?从而引导学生比较算式“8÷4×8÷4”和算式“(8÷4)×(8÷4)”,让学生形成理性的数学思维模式。在这里,错误的答案成为撬动学生数学思维的杠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化错、纠错、融错,还要善于发掘错误的教育价值。错误是一种资源、一种财富,面对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审视,对错误加以巧妙应用。如此一来,便能让错误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糾错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错误,促使学生进行反省、反思,让学生从自我纠错中“淘金”,提升思维的严谨性。当学生经历了由“错”到“对”的学习历程,经历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经验的累积和思想方法的感悟,就必然会到达一个新的数学学习境界。

参考文献:

[1]顾新辉.一年级学生等号概念的错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11):47-49.

[2]王介锁.数学教学中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20(32):55-57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