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的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2022-04-23梁小茹
梁小茹
【摘要】一场新冠疫情开展的“线上学习”,让老师和学生都措手不及。尤其是小学生,更是带来了许多“后遗症”。复学后的“学困生”明显增多,教师如何在短时间内转化好这些“学困生”呢?本文从“欣赏”“个性化帮扶”“家校合力”着手,提供了三方面的策略和成功案例。
【关键词】疫情背景;学困生;转化
2020年春季学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开启了“线上教学”。学生全天在家学习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绝大部分老师也是第一次尝试做“主播”。复学后,学生成绩普遍下降,笔者任教班级“学困生”人数平均上升了20%左右。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疫情期间造成学生学习困扰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网络不顺畅,听课效果差;二是有疑问不能及时个别沟通。有的学生依赖手机、电脑解题,缺乏独立思考,不懂得如何思考,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三是自我管理能力弱,家长因为工作或家务无法监督和管束,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无心向学。基于以上原因,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下降,成绩一落千丈,最终成为了“学困生”。
作为教师有责任去转化这些“学困生”,让他们重获自信,重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弥补缺漏的知识,提升学习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实践和成功案例,谈谈自己的主要做法。
一、用“欣赏”来帮助学困生重获自信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和成功励志导师卡耐基曾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赏与鼓励。”每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作为老师应该用放大镜来看待学生的优点,并为其发扬“优点”提供平台和条件。面对“学困生”,我一直在数学教学中十分注重他们在堂上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并且及时进行放大和表扬。如有的“学困生”在堂上大胆发言了,则及时表扬他专心听课,敢于迈出“勇敢的第一步”;有的“学困生”对比以前,计算题一道都不会算,偶然做对一道,则及时表扬,让他逐渐对计算产生了兴趣……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
【案例分享】小磊是比较文静胆少的男孩,近距离同他说话也听不见。他的数学成绩一直不是很好,有一天上午我讲《百分率》的问题,求命中率、成活率……首先,要学生理解这些百分率表示什么意思。在开始授课引导后,班中优秀的学生很快掌握了命中率表示命中的次数占总投次数的百分之几;出勤率表示……当讲到第四个特殊的百分率—成活率表示什么意思时,我居然发现小磊第一个举手了。我赶紧抓住契机提问他,他站起来回答了,虽然声音还是很小声,也说错了答案。他说:“成活的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之几。”这时其他的同学也小声地发出了反对的声音,我赶紧对他进行表扬,表扬他懂得了成活率表示的意思,但是如果改一改更好。怎么改呢?我在旁边提示他,成活的物体一般指什么?(他回答“树木”)量词是什么?我让他又重新说一次,这次他讲得非常正确,我带头为他鼓掌,他的面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不断创造机会给小磊表现,他在堂上的发言次数越来越多,回答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他终于重获自信,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欣赏”可以让他重获自信,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挖掘他们的潜质,最终帮助他们走向进步和成功的阶梯。
二、找准“切入口”开展个性化帮扶
孔子说:“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困生”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各不相同,要想有效地转化“学困生”则要找准“切入口”,因人而异采取个性化的转化措施。
【案例分享】小梓是我们班学习上的“困难户”。一直以来,他基本上不做作业,不爱学习,而且还沉迷于电子游戏,是我们班典型的“学困生”。为了转化他我花了不少功夫,但收效甚微。有一次批改作业时我发现,他只做一些简单的题目,也就是他懂的题目,我突然有点明白,可能他不做作业的原因,除了玩游戏外,其实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很多知识点他没有掌握,所以不做。于是我心中有了小小的想法,先不再强调他完成作业,也不因他不交作业而大声批评他,而是找出他没掌握的知识,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如发现他圆柱的表面积不会,就先教他简单一点的圆柱侧面积等。为了让他配合课后辅导,我还在他完成辅导后,奖励他玩一下10分钟的智力“小游戏”,慢慢地发现他在作业里做的题目越来越多。为了帮助他脱离“电子游戏”,我推荐其家长购买了一批适合小梓阅读的书籍,规定每天阅读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还隔三差五地与他交流一下书籍里的故事。渐渐地,小梓的“电子游戏”被阅读所代替,他在阅读的海洋里找到了更多的乐趣,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找准了“切入口”,因材施教,精准帮扶,那么“转化率”就会大大提高,转化效果也明显增强。
三、通过家校合力帮助学困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教育中,我发现“学困生”的形成其实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现在不接受家长意见;二是家长对电子产品的使用缺乏监管;三是家长的文化素质、教育方法不当;四是家长过分保护孩子,这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他们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
【案例分享】小名是令我头疼的一个学生。他本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但比较懒惰,所以成绩总是在70分左右徘徊。我与他的家长电话联系,了解小名晚上在家是怎样学习的。他家长反映说他回到家就看电视,作业基本上是在晚上8点之后才做,做作业时又借口口渴喝水、找作业本等理由,就是不安心做作业,所以作业经常做不完。我了解情况后,和他的家长沟通分析了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要家长负起监管的作用。家长很配合,按照我的要求,制定《学习计划》,规定小名放学回家后立即做作业,等家长下班第一时间检查他完成作业情况,如果不能完成作业,家长对他进行一定的惩罚。如果能及时完成作业,家长和教师就给予他表扬。经过一周时间观察,小名同学没完成作业的情况略有好转。但是我知道,学生懒惰的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所以,我通过《作业跟踪表》并和家长保持联系检查,坚持一个月完成,则颁发“作业进步星”奖状;坚持一个学期,则推荐成为学校的“进步小明星”。在这样的长效机制下,小名进步飞快,单元测验不断有突破,期末考到92分的好成绩。
做好家校沟通是至关重要的,更是转化“学困生”有效的途径。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无缝对接,持之以恒地帮助学生改正不足,才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学困生”不应气馁,不应怨天尤人,更不应放弃。只要我们坚持用正面引导,注意找准“切入口”,用欣赏的眼光去鼓励去肯定他们,因材施教,精准帮扶。同时,还要转变家長的教育理念,形成家校合力。我想,每个“学困生”都能转化过来,成为合格的、优秀的学生。就让我们心怀包容,面向大海,静待花开吧!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林莉莉.家校合作 积极转化学困生[J].中国论文网,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