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骤六环节”与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构建

2022-04-23黄健青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2期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

黄健青

【摘要】历史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实现有效教学的正确策略,即构建“三步骤六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三步骤六环节”;课堂;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一个教学论的概念,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學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惟一指标,具体体现在教学对多少学生有效,对学生的哪些方面有效,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在多长时间内有效。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因此,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新课程实践,我探索出了“三步骤六环节”的教学策略来实现有效教学。“三步骤六环节” 有效教学模式如下。

一、导引——以贴切的情境、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明确学习方向

1.创设情境——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那么,历史教学如何在开篇中就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疑是思考的起点,是求知的钥匙,也是探索的动力。古人云:“学始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开篇就给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以极大的悬念,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带着探索的欲望去学习,这就好比开启了学生的发动机一样,使他们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自觉、主动地探索新的知识。如讲《辛亥革命》一课时,可以这样设问:“每年国庆节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都矗立孙中山的巨幅画像。人们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语,很快就激起学生想要了解孙中山为何是一个伟人的欲望。

设疑导入应该注意设计上要精心准备,设计问题有梯度、可发掘、互动性的问题,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2.目标引领——让学生明确行动方向

教学目标是一种在教学活动之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即教师预先设定学生在学完这一课题后应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设计,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同时还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决定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那么,教学目标如何设计呢?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具有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不要定得过高,过空。其依据:一是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二是现行教材,三是学情。设计教学目标的原则是:具体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如历史必修《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1)从“光荣革命”发生的背景和经过,分析“光荣革命”的意义;(2)结合相关材料,理解议会与国王斗争的实质;通过网络、书籍广泛搜集资料、进行大量阅读;(3)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本课历史人物、历史发展脉络的丰富和理解,从而使学习内容生动起来、学生学习主动起来。这样,通过把知识的教学与具体方法的培养结合起来,不仅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通过这一设计,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探究——以新奇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1.质疑思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的课堂有效参与程度,取决于课堂是否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所谓探究即指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强调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构建、自主反馈、自主调整”,即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实践,这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学生。

2.体验感悟——畅所欲言,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空间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可见,教师把现成的结论过早地告诉学生,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而应给学生提供与新知识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借助这些材料,通过分析思考,探究实验,去“发现”新的知识。所以,要让学生想一想。皮亚杰曾说:“智慧源于动作,活动是连接主体的桥梁。”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不仅可以加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所以要让学生做一做。两个人彼此交换一个梨,每个人只有一个,两个人交流思想,就有两种思想,两种思想交换,就可能因“碰撞”“摩擦”而产生第三种思想,而这可能就是创新。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交流,可使含糊的问题明确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使学生在多向交流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所以要让学生说一说。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的思考是积极的,行为是主动的,思维品质才能是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才是最高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畅所欲言,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索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动起嘴,动起脑,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1.总结评价——师生互动,教授方法

总结评价,包括对学生活动过程评价和教师授课效果的评价,同时形成本节课的方法规律的总结。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分组讨论、辩论,演历史剧,收集资料后以讲故事、心得等形式展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是学生经历的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通过总结评价这种方法能及时检验学习效果。

2.嫁构提升——回归现实,提升能力

嫁构提升就是运用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拓展知识领域,提升历史学科能力。英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说:“只有借助现实,我们才能理解过去;只有借助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实。现实和历史是相互对应的两扇窗户,关闭了其中任何一扇窗户,彼此的沟通就难以实现。”教师努力做到让历史回归现实,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历史的延续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懂得取舍,准备充分,做到情感内化。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历史教学更加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实现有效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瑞.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次尝试[J].历史教学,2005(12).

[2]施德明,刘燕华.激发潜能——中小学生学用心理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猜你喜欢

有效性课堂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