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一体,走在语言表达的曼妙处
2022-04-23詹碧琳
詹碧琳
【摘要】“说”是表达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要训练的主要技能和技巧,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说”的要求,不同学科语言有不同“说”的方式,不同场合、情景有不同“说”技巧。本文在4S语文课堂实践中,探索和尝试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学生、教师、教材三维一体,激发“说”的潜能,提供“说”的平台,学会“说”的方法,让学生能说、敢说、会说,体会语言表达的曼妙之处。
【关键词】说;三维一体;口语表达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生命线。其中,“说”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看似简单,却非易事。“说”作为一种口语表达能力,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让学生学会“说”得有观点、有条理、有讲究,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把握语言的“温度”“深度”“广度”,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从而促进“写”的能力提高,懂得与人交流,适应社会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熟练的语言技能是学生必备的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得精彩,值得我们思考。我校开展了“4S”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探索(Search )——分享(Share)——巩固(Solidify)——升华(Sublimate)”四个步骤为微笑课堂的基本环节,这四个环节的英文字母开头刚好与学校微笑教育(Smile education)开头字母“S”一脉相承,简称“4S”课堂。“4S”课堂倡导的就是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分享、重运用,与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不谋而合。特别是“分享”中,我们鼓励学生敢于分享,敢于交流,在学习中互帮、互教,同学、同长。笔者在4S语文课堂实践中,探索和尝试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
一、能说——以学生为中心,激发“说”的潜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说”是学生主动的创造行为,要能“说”,必须激发“说”的潜能,这一基础是读和听。
1.有了“读”的积累,才能有“说”的精彩。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同样,作为倾吐的“说”,与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丰富而广博的阅读,是一种主动获取语言信息、重组信息的行为,是提高“说”能力的有力杠杆。语文教学中的“说”,不是日常生活里零碎的话,而是蕴含有价值的信息,有观点、有条理、有讲究的话。那么必须在阅读中汲取养分,用词才更丰富,思想才更有厚度,话语才更有力度和温度。当看到美丽的风景时,会用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只是“好美啊”;当与别人意见不同时,会摆出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的说明,也会让别人接受,而不是“不是这样的”……阅读的缺失,词汇的匮乏,会禁锢思想,影响表达。可以说,没有丰富的阅读的“说”是苍白无力的。
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大胆地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给予学生静心阅读的时间,固化阅读时间段,如,每周两次静心阅读,并提倡整书阅读,尊重个性体验。在此基础上,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将阅读与表达结合起来。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好书推荐”“主题演讲”“讲小故事”“美文朗读”……利用早读、午读活动,开展读书交流会,如同读一本书心得、同一文段讲自己的看法……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自己的閱读成果,分享阅读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在鼓励多阅读的同时,提高阅读的质量。课中,教师结合阅读策略,诱发思维的碰撞,恰当点拨,对阅读的方法和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和提升。强调学生阅读实践,鼓励探究与创新,学会对比与辨别,培养思辩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能吸收书中的精华,塑造思想,构建自己的语言结构,丰富自己的词汇与表达方式,为“能说”打好基础。
2.“听”与“说”是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参与交流的人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学会认真倾听。听是“说”的基本要求,安静地听别人说,提高学习的注意力,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同时也能让“说”有的放矢。教师可以明确“听”的要求,形成听的习惯,如,安静听、不插嘴;边听边思考,将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进行比较、判断、整理,既听明白别人观点想法,又能产生思想的共鸣,引发智慧的碰撞。自己理清想法与理由,合理地回应他人。在课堂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不是旁观者,也避免多数的学生在发呆、等待中度过。
比如,在4S课堂中重视学生小组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因此,笔者在教学时,经常会设计问题,分小组研究,组内分工合作,并上台汇报。一个小组汇报时,笔者会向台下的学生提出“听”的要求:静心倾听;听得收获;听出问题;这样,台上台下的“说”与台下的“听”相互融合。在评价环节中,评才能有理有据,有章有法。平时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认真倾听后,即使还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清理由,也能简单描述他人的观点,或复述别人的话。参与课堂就是进步。这样的“听”促使学生思考,进一步促进“说”的能力提升。
二、敢说——以教师为主导,提供“说”的平台
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意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说的就是,教师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问题。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习惯地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1.“说”的精彩的保障是教师的“让”,“让”是一种理念。教师“让”出课堂的中央,让位给学生,就是要学会放手,给学生提供“说”的平台。教师的“让”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如,利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说”。比如,在教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时,其中设计题目是:“明明同学设计了出行方式,广州南站火车站下车后,想以最快的速度乘地铁去“广东科学馆”游玩。请同学们根据广州地铁示意图,帮他们设计一条合适的乘车线路,并小结阅读的方法。”在汇报时发现,上台展示的小组成员语文水平参差不齐,但组内分工明确,每个人都能进行发言,条理清晰,最后还得出做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同时,笔者还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在小组合作中,组内有表达自己的平台与机会;全班汇报与评价时,小组间又能把“说”推向更高一层,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同时,打通学习与合作的联系,让学生在表达中理解、内化语文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2.“说”的有效的保障是教师的“评”,“评”是一种智慧。教师的“让”为学生提供平台,是否意味着教师无作用了呢?并非如此。此时必须有教师智慧的介入,提升“说”的质量。
如果“说”课堂是一串晶莹的珍珠项链,那么学生精彩的表达就是一颗颗珍珠,教师的“评”就是那一根细长的线,把学生的思考与智慧串联起来。或表扬鼓励,或顺势而导,或遇难而教,或委婉“让位”……课堂中,学生回答得精彩,笔者会说:“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真会思考”“会听和会表达的小组都要点赞”……评价具体到位,有指向性。回答有误,发现回答有误,笔者也不急着纠正,而是停顿,让学生发现,让学生指出。或者,笔者会用这样的语言:谁帮他补充?谁来帮帮他?你说得对,但是声音大点就更好了……在难点或重点处适当讲解。错误是最好的资源,目的是让学生敢于表达,觉得自己的观点会被尊重,有价值。当然,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善“听”会“说”,必须对学生、各知识点心中有数。
三、会说——以教材为支架,学会“说”的方法
教材是最好的学习范本,在学生学会“说”的过程中,应以教材为支架,教学生“说”的方法。
1.学习方法,学会“说”。部编版教材中,语言的训练点贯穿整个单元,如,单元导语、课后练习等,在口语交际的编排上,以小便签的形式提醒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这也是“听”与“说”的重點。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演讲》,提示: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演讲时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再如,第四单元《请你支持我》,强调了“先说想法,再把理由讲清楚;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教学重难点一目了解,方法清晰明了,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目的更加明确。
除了口语交际教学课堂以外,口语表达训练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领域中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使这种训练深入到整体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说”出精彩。其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口语交际的训练具有独特的优势。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和进行的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交际情境”则难以进行。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有一定的情境和话题、丰富的语言资源。学生通过理解课文,进入课文情境,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说”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深化交际体验,进而提高交际能力,加深文章的品悟。
2.填补“空白”,发展“说”。阅读课文中存在着大量可供学生发挥想象思维,任意填补的课文空白,有对文中未完全说出的隐含话语的续说,有对人物心理的想象对白,还有对课文后续情节的补充等,这些内容提供了有利于学生的想象思维、语言表达训练的空间与材料。学生通过进入课文情境,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己的语言补充出符合课文情境的内容,填补“空白”。这既是对课文的再创造,更是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只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内涵,引出具有开发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语言的话题,就可以为学生的思维、语言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在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时,在体会青年为了让“我”安心看书而谎称家里有马的用心良苦后,设计“我”的心理的补白。
“我扭头冲了出来……”此时的“我”心中会怎样想呢?(感激、让我好好读书,是尊重我,善意的谎言)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我”的想法。
学生发挥想象,拓展思维,打开话匣子,既可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丰富自身的语言,还可使学生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如此循环训练不断强化,学生在交际中要进行准确表达就清楚、具体、完整了。
口语表达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学生能说、敢说、会说也是语文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支架,三维一体,构建学生口语表达的体系,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与潜能,提供表达的时间与空间,教给表达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徜徉于语言表达的曼妙之处。
参考文献:
[1]沈玲蓉.守正创新:统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材编排特点及教学实施[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9.
责任编辑 陈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