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医生”护航“中国速度”
2022-04-23赵雯陈涛张博伦
赵雯 陈涛 张博伦
马耀锋,男,1988年8月出生,2009年参加工作,201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动车段动车组机械师,并担任马耀锋国家级、湖北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高级技师。工作以来先后获评全国技术能手、湖北省首席技师、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北省劳动模范、铁路工匠、全路首席技师、全路技术能手,并获得火车头奖章等荣誉,是国铁集团“百千万人才”工程专业带头人,入选首届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华灯初上,繁忙的都市开始逐渐放慢了脚步。武汉东三环外的华中地区最大的动车组检修基地——武汉动车段内,结束了一天驰骋的“复兴号”以5至10公里的时速缓缓驶入,来到这里短暂“休息”,进行日常维护、清洁、保养……
动车段内的动车运用所又称“动车医院”,每天线上运行的列车们晚上都要在这里“体检”。这里还有一群“看诊”的“动车医生”——地勤机械师。
他们一步一步看,一尺一尺量,保证车体质量完全达到标准,他们挑灯夜战,细致到每一个螺栓、每一个扣件,保证丝毫不差。
34岁的马耀锋便是其中一员。今年已是他守护动车安全的第13个春运。
千百次弯腰 “问诊”上万零部件
马耀锋皮肤黝黑,英挺帅气,常年高效的工作节奏,让他养成说话语速很快的习惯。
动车每行驶72个小时或7000公里就要进场人工检修一次,由于列车白天运行,检修工作只能在晚上进行。动车检修分车顶、车厢、车底3个作业平台,检修人员需要对动车车体、电力、通讯等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一列动车,8节车厢,209米长……“动车医生”们每天都要在这长长的检修线上行走近2万步。
有人为马耀锋统计过,每检修一列车,他要弯腰数百次,检查动车组部件、电气连接线、螺丝上千处,用粉笔作标记达一千次以上……而如此复杂的检修工作,要求在2个小时之内完成。
4人组成的作业小组,一晚上要完成最少2列车的检修工作。到了节假日、春运期间,客流量大,检修的任务加重,有时候一晚上要检修4列车。
他们在深夜不仅要完成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工作量,对精准度要求也极高。
马耀锋说:“一颗零件的差之毫厘,就可能造成巨大的事故。我们的工作,关乎千千万万旅客的生命安全,必须做到零差错。”
每次作业,同组的4个人就像一个战壕里的队友,通宵达旦地工作成为常态。工作量越大,责任越重大,马耀锋需要打起精神,绷紧神经,排除车辆各种故障,让深夜“回家”的动车第二天如常出发。
暑运里,晚上归来的动车早已“全身滚烫”,马耀锋和小伙伴们在热气腾腾的动车上作业,汗水湿透工作服。
春运里,旅客们行色匆匆赶赴家乡阖家团圆,马耀锋和小伙伴们则在一个个寒冷冬夜仔细排查,他早已记不清多少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十几年了,我已经习惯了,妻儿也习惯了。”马耀锋从不觉得苦,他说:“做我们这行,安全是最大的政治红线,也是职业底线。只有看着一辆辆动车安全出发,我心里才踏实。”
本领恐慌造就快、准、狠“神手”
马耀锋出生在甘肃天水,他第一次坐火车,是读大三时,从兰州回天水乘坐的一趟绿皮车。
“虽然大学所学专业是铁道机车车辆,但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动车组。”马耀锋说。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开通。那天,刚刚来到武铁的马耀锋,看到全新的“和谐号”以每小时350千米的速度飞驰,深受震撼:“一秒跑100米,太先进了!能够成为一名动车组机械师,为这速度护航,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震撼的同时,也带给了马耀锋前所未有的本领恐慌:“如此快的速度,检修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我只是个专科生,且之前没有学过动车相关技术,能否胜任?”
此后的日子,马耀锋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泡在现场,对照动车组检修需要的必备技能一项项地学,一个个地练,从作业标准到部件原理,从风电图纸到实物构造,从拆卸到安装,直到学懂弄通为止。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凭着一股钻劲,马耀锋阅览了数百万字技术资料、上千张电气图纸。
2011年,马耀锋被选拔进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集训队。在备战比赛的3個月里,他日复一日进行理论复习和实作演练,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一刻也不敢停歇,每日练习单车检查走过的路至少10公里,可无论汗水湿透衣服,还是累到脚都挪不动步,他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凭着这股拼劲,马耀锋在全国铁道行业竞赛上一举夺得个人全能第一名,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看着金灿灿的奖牌和沉甸甸的证书,那一刻马耀锋明白了:“执着坚持和倾情付出渲染的青春之歌才最绚烂。”
如今,马耀锋对电路元件“一摸准”。几千个零部件的形状、有无损坏他一摸就能判断,螺丝松了半圈,头发丝般细微的裂缝他都能一眼看出;他对主要技术参数“一口清”。马耀锋从不戴表,别人却称他为“表哥”,只因他喜欢研究仪表,也对成千上万的标准数据烂熟于心;他排除故障“一手灵”。动车有什么问题,只要马耀锋出马,就能立马解决,是动车段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
近13年来,马耀锋经手的动车,从未出过任何事故。快、准、狠的“神手”是怎样练成的?靠的是成千上万次反复练习。
“技能大师”的创新与传承
2015年,以马耀锋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挂牌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新的使命和责任融入到自己的血液,同时也意味着更多难题和挑战。”马耀锋说。
马耀锋工作室的墙上,“青春点亮武动梦想,技能引领高铁发展”的标语十分醒目。
高速铁路异军突起,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不断运用到动车上,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马耀锋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遇到任何问题都会马上记录,回去再查资料、细琢磨。
动车组配件发生故障后整机更换,虽然节约了修时,但也造成了浪费。马耀锋便组织工作室成员一起研究配件修旧工作。他带着大家上车一步步实景模拟试验,同时购买书籍学习相关知识,夜以继日地攻关,终于成功攻克了配件的最小化单元维修。
马耀锋先后研制了多功能测量尺、车门敏感胶条电阻测量仪等15件工具工装,这些成果不仅确保了现场安全生产,还提升了检修效率。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在马耀锋工作室的15人中,有13名共产党员。马耀锋、潘晓旭获评全国技术能手、全路首席技师,其他成员也屡获大奖。
马耀锋传授技能毫无保留。他培养的人才先后有22人在省部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佳绩,其中2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16人获评全路技术能手、湖北省行业技术能手,68人获评技师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
工作室的李鹏辉感叹说:“马耀锋让我们很多年轻工人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哪怕是最基層的工人,也可以成为顶尖人才,绽放最耀眼的光芒!”
为了让技术成果惠及更多人,工作室制作了不同车型的标准化作业和故障处理教学课件,这些先进科学的作业法和合理化建议在生产实践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工作室成立至今,马耀锋带领团队制作了各类动车组标准化作业教学课件30件,制定修改了260项作业指导书,先后组织和参与各类技术攻关57项,改进生产检修程序、工艺流程23项,改进工具工装25件,解决了动车组检修中遇到的许多“老大难”问题,累计节支创效1200余万元。
马耀锋说:“我很庆幸自己在人生最美好的十年,没有碌碌无为、自甘平庸,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最好的自己。”
记者手记
得之于手 而应于心
真正的勤勉,从来不是盲目地忙,而是时时有所创造、事事有所成就、处处有所精进。
马耀锋从业的十余年,正是中国高铁事业飞速发展的十年。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他和中国高铁一起奋力奔跑,不断成长。马耀锋所代表的,不仅是中国第一代“动车医生”,更是新时代的全新铁路人。
他们年轻、活力四射,但又沉稳精干、细致入微。他们锐意创新,在不断迭代的动车发展中更新技术,日夜不停进取不止;他们兢兢业业,在高速腾飞的高铁事业中锤炼本领,身居幕后默默坚守;他们手中高超的技艺,源于内心崇高的责任,源于对于乘客生命安全的敬畏。
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马耀锋这样的“动车医生”。
正是因为有一群他们这样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在“不打烊”的动车所里昼夜辛劳,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才让千千万万旅客得以安全出行。正是有他们的保驾护航,才让“中国速度”不断稳健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