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学业水平测试下语文学习目标的重构

2022-04-23刘莲莲

民族文汇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职生

刘莲莲

关键词:中职生 学业水平测试 语文学习目标 重新建构

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一叶无人驾驶的小舟,漫无目标的随风飘荡。目标对每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就调查发现,很多中职生却存在着一种缺失目标或者无效目标的现象。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调查研究发现:27%的中职生,根本没有目标;60%的中职生,目标模糊、多变;10%的中职生,有清晰但是短期的目标;3%的中职生,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调查结果显示:87%的中职生严重缺失目标,只有17%的中职生有相对合理可行的目标。目标的缺失导致学生缺少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同样语文学习中也是这样。面对如此严峻现状,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找到学生语文学习中目标缺失的原因,帮助学生在学业水平测试下的语文学习中重新建构自己的学习目标,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中职生语文学习目标缺失的原因

(一)学习中追求“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很严重的“实用主义”倾向,往往希望学到的东西能够马上用到实处,这就导致了倾向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专业课学习上,甚至认为基础学科无用。但是语文教学是对学生一种整体素质的提高,往往是精神层面的,是无法直接转变成价值。

还有一些学生追求“功利主义”,学习特点是想要“短平快”的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但是很多学生因为语文基础差、意志力弱,这就导致了语文学习中持久性差,三分钟的热度,在看不到学习效果的情况下,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二)学习目的不明确

从目前的升学形势来看,中职生多是初中分流的学习成绩比较差或是普高招生后的落榜生,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其他选择才上中职。据调查,中职生中真正是自己愿意就读的并不多,很多家长对他们的期望仅限于,孩子尚未成年,出去上班不合适,自己没有时间管教孩子,让他们来中职,老师帮助管教孩子。

(三)对学习缺少兴趣

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有的学生并不是自己选的,而是由父母代劳,专业和兴趣不对口;有的学生对专业的期望过高,和实际不符,产生失落感,对学习缺少兴趣。

(四)受社会不良现象影响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紧张,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放弃自己所学专业,而社会上一些学历不高的人依靠一定的社会关系却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就给了学生一个心理暗示,知识没有金钱重要,没有“门路”重要,现在学习是无用的。

二、中职生学业水平测试下语文学习目标重构的必要性

在中职生学业水平测试下想要引导学生重构语文学习目标,教师必须要明确重构语文学习目标必要性,在教学管理中将此理念潜移默化的渗透给学生,提高学生对学习目标重构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朝着明确的目标前行。

(一)有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就会像一盘散沙,不知道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以怎样的方法去学习。在中职生学业水平测试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因此必须要重构语文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语文学科的重要价值和深刻内涵,在此前提下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

(二)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在中职生学业水平测试下引导学生重构语文学习目标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习目标的构建有所忽视,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都在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盲目学习,导致其学习成绩无法得到实质性进步,只是学习表面性东西,没有真正走进语文学科深度领域,体会语文学科的内涵与魅力。引导学生重构语文学习目标能够改善这种不良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推动语文教育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三)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在中职生学业水平测试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思想觉悟,努力推动文化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同步发展,通过引导学生重构语文学习目标实现理想教育效果,发挥语文学科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念,从语文素材中学习优秀精神品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真正理解语文学科的内涵和价值,在参与多样化实践活动中提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中职生学业水平测试下语文学习目标重构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赏识教育

中职生总体素质不高,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学生普遍有一种自卑情绪,反应到语文学习中,会有信心不足、自暴自弃的心理。学业水平测试下语文对学生语文能力素养的要求更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运用赏识教育,首先帮助学生恢复自尊与自信。如果没有信心,再好的学习目标也是没有用的。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这是教师要做到的。

(二)充分利用目标分解法

利用教师和学生结对子的方法,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既要有长期的,又要有短期的,标准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具体可遵循“目标分解法”,即先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大目标,然后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跳一跳,摘苹果”的原则,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先实现小目标,慢慢达到大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只要学生有一点点进步,就要给予具体的表揚,体验到成功,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基于中职学生自制力比较差,教师要进行跟踪管理,督促学生认真执行,防止半途而废。

(三)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验,积极高涨的情绪,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语文认知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学习求知欲。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设计特定的教学活动情境增强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十分必要的。在内驱力的促使下,学生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利用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调动兴趣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为学习目标的重构提供契机,将激励教育自然的渗透于语文教学实践中,保证激励教育的流畅性和实效性。每一个学生在语文方面都有其不同的天赋和优势,教师要尊重其差异化特征,通过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来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在学生展示自己能力之后,教师可以适时进行激励,保证激励教育的实施效果。这不仅可以活跃语文课堂的氛围,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客观全面的认知自我能力,发扬自己的闪光之处。在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重构语文学习目标,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

总之,中职生语文学习目标的重新建构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学业水平测试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标准和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细致、反复的付出努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有足够的耐心,深入了解学生,允许学生反复和反弹,找到问题的症结,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业水平测试下应该有的语文学习目标。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树立其它学科的学习目标,才能在各学科的学习中事半功倍。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目标,才能有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立得稳、站得住,活得漂亮。

猜你喜欢

中职生
中职生学习满意度调查分析与思考
广西中职生耐挫折能力提高的措施研究
中职生教学实习的挫折教育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中职物理学生分组实验项目化教学研究
酒店专业“假日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太极拳文化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