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缺失到完整
2022-04-23高卓玲杨曦雯杨司雯章梦洁
高卓玲 杨曦雯 杨司雯 章梦洁
关键词:《群山回唱》;原型理论;帕丽
一、引言
卡勒德·胡塞尼1965年出生于阿富汗的喀布尔,1980年因战争随父亲移居美国。流亡的经历使他创作了许多以阿富汗为背景的优秀作品。
《群山回唱》的故事发生在阿富汗的一个贫穷的村庄。3岁的女孩帕丽因为她贫穷的家庭被父亲抛弃,被纳比叔叔卖给了妮拉。当她长大后,她总是感到自己是缺失的,而且她的脑海里总会出现一些奇怪的场景。她的养母妮拉也没有给她爱。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帕丽的人格有很大的缺陷。后来,帕丽在埃里克和孩子的陪伴下,感受到了爱与温暖,人格逐渐变得完整。
二、荣格原型理论
2.1 集体无意识和荣格原型理论
荣格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分析心理学的核心是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荣格描述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之间的关系。“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本质上是由原型组成的。原型的概念,是集体无意识概念不可或缺的相关性,表明精神中存在明确形式。”[1]42这种集体无意识不是通过单独发展得到的,而是通过遗传得到的。它由事先存在的形式,原型组成。原型不同于一个人生活中过去的许多经历所留下的记忆表现,不能被认为是一幅在头脑中完全形成的清晰画面。“这个原型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继承了相同的基本原型图像。”[2]43
荣格区分了上帝、英雄、魔鬼、智叟、大地母亲等的原型。有一些原型对我们的个性和行为特别重要。荣格特别关注了他们。它们是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以及自性。
2.2四种主要的原型
人格面具的作用是人们为了适应不同的情况而去扮演不同的性格。人格面具对于人们满足自己的目标与期望,与他人和谐共处的愿望是必须的。
阴影是人性的阴暗面,包含着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如果不在乎自身的道德建设,阴影是不可能被意识到的。在这种情况下,阴影就会促使人类作恶。
阿尼玛原型是男人心理中女性的一面;阿尼姆斯原型则是女人心理中男性的一面。“阿尼玛原型的第一个投射对象差不多总是自己的母亲,正如阿尼姆斯原型的的第一个投射对象差不多总是自己的父亲。”[3]14
一个人的人格是一个统一体,且有待于发展与完善。而这种人格的组织原则就是自性这一原型。自性将人格统一到自身周围,从而使其变得更为稳定与紧密。
三、缺失,扭曲的帕丽
3.1帕丽虚假的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指的是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这并不是真正的自我。人们用这个角色来满足别人的期望。
帕丽被她的生父抛弃,被迫离开她很小就一直很好的哥哥。她忘记了她原来的家庭,所以她总是觉得自己是缺失的。帕丽缺乏爱和安全感,这让帕丽非常渴望得到母亲的爱。这些原因使得帕丽戴上了人格面具。她在养母的面前总是装成一个乖女儿的形象,以此满足尼拉,以获得她的爱。
3.2对养母妮拉的阴影投射
“仔细审视黑暗的特征——也就是构成阴影的推论——揭示了它们有一种情感的本质,一种自主性,因此是一种强迫性的或更好的、占有欲的品质。”[3]8阴影是一个人最好和最坏的发源地,这些东西在同性关系中尤其存在。妮拉的外表和身材都很漂亮,然而帕丽却是平平无奇。“她对妈芒那种浑然天成、充满自信的处事方式生出了嫉妒。”[4]205结果,她抢走了妮拉的男朋友来报复妮拉。
这一切都让帕丽感到愤恨。帕丽的阴影被自我排斥在外,并被驱逐到无意识之,将自己的阴影冲动强加到了妮拉身上。
四、完整,幸福的帕丽
4.1帕丽的阿尼姆斯的积极投射
阿尼姆斯象征着女人的男性组成部分。能够区别和关注阿尼姆斯存在的女性可以从这一原型形象中获得积极的力量。阿尼姆斯原型的第一个投射对象总是父亲。帕丽被她的生父抛弃,被迫远离她的好兄弟。帕丽的阿尼姆斯是缺失的。然而,她遇到了埃里克,在帕丽看来,埃里克很可爱,很温暖。阿尼姆斯被投射到埃里克身上,它与帕丽的阿尼姆斯心象具有相同的特征。
埃里克弥补了帕丽缺乏的阿尼姆斯,这让帕丽在短时间内感觉自己变得完整了,幸福了。帕丽从阿尼姆斯中获得了积极地力量,人格渐趋完善。
4.2踏上追求自性之旅
“当一个人说他感到他和他自已、和整个世界都处在一种和谐状态之中时,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正是因为自性原型在有效地行使其职能。”[2]57在帕丽摘掉人格面具,认识到阴影,从阿尼姆斯获得积极力量后,帕丽的自性逐渐显现了出来,影响调节帕丽人格的成熟。
在与埃里克组建家庭后,埃里克弥补了帕丽缺失的阿尼姆斯,并从其中获得了积极的力量。帕丽对哥哥阿卜杜拉的女儿忏悔了自己对于妮拉的种种不好的行为。
帕丽对她哥哥的女儿说:“我觉得很幸福了。我已经找到自己失去的一部分。”[4]406自性将别的所有的原型都吸引到它的周围,使其处于和谐的状态,把人格统一起来。经由自性发展,帕丽成为了完整的自己,人格也不断得到了完善。
五、总结
基于荣格原型理论对帕丽这一形象的分析,也可以使我们从心理层面更好地了解自己,使我们的人格变得更完整,心理更为健康。经由自性的发展,人会更加自觉地去发展完善自己的人格,使之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Jung, C. G.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9.
[2]卡尔文·霍尔&弗农·诺德比著,冯川译。荣格心理学七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3]Jung, C. G. Aion: Researches of the Phenomenology of the Self. Pantheon Books, 1959.
[4]卡勒德·胡塞尼著,康慨译。群山回唱[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