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性材料的肌理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

2022-04-23苏丹

艺术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肌理水性颜料

苏丹

摘要:现今水性材料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表现媒介工具,独特的肌理绘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艺术界创作者所喜爱。它能在某种物理空间演绎有形与无形的流淌,穿梭有意识与无意识的视觉维度。本文主要以水性材料的肌理表达为研究对象,对营造画面肌理效果探索实践,讨论肌理图像语言的表达在高校教学与创作中的准确媒介体验,以期拓展新的视觉系统与技术方式的可能性。

关键词:水性材料肌理艺术创作

绘画创作中通过创作者使用工具的技法方式对客观对象、主观情感或叙事主题进行的一些艺术性尝试。而打破固定水性材料认知,用科学的态度与理性逻辑肌理创作入手寻求一种创新。本文针对高校水彩课程教学以“水性材料”为研究基础对象,结合水性材料表达的肌理作为主题进行研究。

一、艺术创作中的肌理艺术

在高校课堂中我们强调,从一个材料试图开始深入思考,思考材料的物质性给予艺术创作的影响。在材料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艺术形式基于物质媒介的组成与形式再现,它不仅是本体表象,是跨越界线的独特精神。肌理是物体表面纹理结构的自然形态,物质本身自呈现的规律。由于物质本身属性的不同,分子排列的不同呈现的其本身专属性的独特纹理,反映了物质其本质。如不同种类的岩石,因其自身分子排列的不同,形成的纹理自然也是不同的。我们所称的肌理,在狭义上是指绘画、雕塑等艺术创造所特有的形象化视觉语言,如笔触、痕迹、画面纹理。本文讨论的肌理概念是由作者本人的观念意识、运用的实际物质材料的特征以及创作人绘画利用一定工具的创作手法等方面的综合性概念,文章称之为肌理艺术。其中材质本身的凹凸和颜料溶剂相作用时的形成的纹理、水性溶剂的干湿程度最终留下的痕迹、笔刷的粗细在纸面等材料上留下的路径、选择颜料显色程度的浓淡等形态都属于创作者的创作要素。

肌理艺术载体是自然物质,但绝不是自然的简单再现。因为创作意识、手段、介质的选择和排列组合各有不同且有其各自的属性,所以能产生千差万别的效果。

肌理艺术的顺滑与涩感是视觉化的感觉传递,也是艺术家潜意识的一种灵性表现与凝练。

(一)肌理艺术是意识表达的先锋

人将自己的思想与外界沟通离不开语言的参与,而绘画则可被视为是人类沟通方式的一种。绘画语言以物化的形式可视化精神层面能量的流动。肌理艺术是艺术家意识表达的先锋,帮助作者把握创作对象的形象,可谓是作品中被感知的先锋。因为当作品呈现于观赏者时,首先映入人内心的第一感知可以说是作品整体的质感,甚至在不知其表达含义甚至未知内容主题或是尚未看清绘画形象时,作品的质感就已然深深印刻在心中。画面的色块、笔刷痕迹形成的肌理图样构成了深刻的视觉冲击,在情绪上产生了波澜,进而再通过画面表达的主题引起观赏者的感情共鸣。

画面的肌理艺术是艺术创作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它自身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的美感和情感传递的效果是创作人在描摹物象过程中十分喜爱选择表达的。比如若想展现画面的稳定,可以选择横向的线条组成肌理图样表达空间的宽广和延伸之感;而营造庄严的氛围,纵向的肌理图样总是会给人以凝重之感;当表达动感和方向性时,形成不同角度的肌理线条排列出不同程度速率的组合,带给人或是冲击性或是隐隐的不稳定性的联想暗示。

绘画的本质就是各种要素的排列中,情感的一种体现渠道。琐碎的、毫无规律可言的肌理纹样表达了元素组合的无序性,体现出情绪的不知所措;而规整的、经过梳理的或是有方向性的肌理表达了元素组合的秩序性,体现出情绪和思维的一种条理;曲线的肌理可以是自然形成,也可以是人为干预形成,但总体曲线的流动感宣泄出一种情感能量的流淌。

(二)肌理艺术是非规整性的韵律美

从画面产生的物质肌理的微观本质看,是颜料和画布界面加上各种催化剂材料在融合过程中,分子互相撞击,重新排列组合形成的纹理。可以顺其自然流淌而成,也可以人为操纵其方向、形态而成。而且肌理艺术的表现力往往可以看做成绘画从平面向三维立体发展的一种中间态。不同表现内容和主题可以从意象层面用肌理的粗糙、精致、平滑、曲折等多种非规律性、并不规整的韵律感来暗示表达的抽象概念。

画面肌理独特的艺术表达感受并非必须是常规性暗合人们共同的感知的,更多的可能性应该被挖掘以打破大众审美惯性的固定认知,进而产生新的艺术感受。在常规认识中,自然形成的肌理往往是完整的,显示出自然规律下的完美,没有人为的干扰却又有人为的选择。因为自然界各种物质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肌理图样的构成形式,可以说自然而然也是一种规律,是一种人类暂时无法掌握的规律,而也正是这种无序又似有序,使得自然形成的肌理在画面中可以产生与人为操作而形成的艺术而言无法比拟且难以企及的震撼效果。

(三)肌理艺术是情感创作的表达媒介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创作是艺术家选用一定的表达手段,抒发自己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看法。美术作品的图面表现往往可以被多角度解读,观者对作品的理解充满主观性,但无论美术作品展示的是具象形象还是抽象思维,试图探讨的是客观物质还是内心感受,都必须通过一个客观存在的媒介来诉说作品的主旨。

在这里,创作可以利用大众公知的对事物的固定性、惯性的感受认知来达到共鸣,比如对木头的感受,人们的记忆绝大多数往往是温暖的,所以木头的纹理传递出来的温润之感可以与受众产生共鸣。另外创新型的作品也可以打破固定认知,用出其不意的表达手法提高作品的感染力。比如用柔軟的纸制作成坚硬的金属质感纹理,或是用可塑性极强的石膏制作出柔美无比的纱的质感纹理。打破传统认知的框架是有趣的,它告诉人们材质本身真实特质可以有多种形态,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隔阂可以被打破,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意识在三维世界投射的链接,当艺术家的内在情感与创作对象本身的内在客观规律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时,运用恰当的表达手段就会得到一个充满魅力的艺术效果。而且,投入情感的创作更容易使观众在观赏时代入自身情感和意识思维,引发想象,产生心理层面的通感。肌理艺术不仅要能通过它的独特特征来加强作品的张力,更重要的是能帮助画家与观者在意识上达成共鸣,丰富观者通过作品所能感受到的情感体验。

无论是传统学院派的创作还是当代艺术手段的变现等,架上绘画中对肌理的表现都是表现手法和情感语言中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二、水性材料及其肌理艺术的表现性

(一)流动的物体形式

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是液体形态,而水性材料常常可以分成三个类型。一种是绘画颜料加水混合而成的液体,水彩、水粉、丙烯等绘画颜料都是这种类型的代表。一种是水加化合物,形成一种有黏合或消蚀性质的水性材料,如与乳胶、酒精、漂渍液、酸或碱性的化合物等进行调和。最后一种是把颜料溶剂及化合物溶剂都混合在一起,制作成具有颜色倾向的黏合溶剂,或与颜料相互排斥隔离,甚至带腐蚀性的溶剂。

水彩和国画颜料具有通透和稀薄质地之感,具有透明纯粹质感。随着后现代、当代的迈进,美学形式对媒介的属性和语言有更大的包容性,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还可以加入各种媒介剂丰富肌理质感。国画水性材料用色并非西方式对色相的还原,更多的是对“情趣”“意境”的追求,要求一种画面境界抒发个人情操的风格,着墨少而精,透而准确的效果。而西方式传统绘画使用水粉颜料则是追求对三维空间的还原和物质光影与颜色的相互影响的变化,着重的是用色彩的浓烈来表达一种普世情感。可以说前者体现了运用自然的智慧力量,后者体现了复刻自然的科技力量。

(二)肌理的文化艺术

在今天,随着生产力提升,材料和工具的多样化在绘画领域大行其道,创作题材和图形样式也愈加多元化,在各种思潮迸发的今天,创作者的思想内涵和各种观念也跟着绘画表达途径的丰富得到了多种渠道的释放。艺术创作者们开始在画作的底材上大做文章,有的运用特殊型纹理较重的纸张,有的在底材上或拼贴、或粘贴各种材质的材料形成一种综合材料,同时也多多开发和尝试用各种意想不到的工具搭配不同的绘画技巧,来试图营造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绘画效果。这样一来,对绘画材料的深刻研究和对使用工具的拓展,为绘画领域新形式的探索开发出宽广的道路。为我国艺术领域创作的成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今天艺术家们越来越喜欢创造多种丰富的肌理艺术形态,而水性材料有一个极其显著的物理特性——融合性,对于创造多种丰富的肌理艺术形态十分便捷,创造的便利性可以使得艺术家在作画时免受干扰。水溶性的颜料可以通过稀释或者溶解的物理混合作用,相互融合,在具有吸水性的载体介质上形成水性痕迹,载体的质地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肌理的效果,或是可以加入一定挥发作用的媒介剂,使其产生哑光、光亮、粗糙、暗哑等效果。不同的溶剂介质独特的性质,加上各种物质材料基材特性,它们可以相互发生分子间的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化学反应,最终演变成一定的肌理效果。这里水在复合型材料中起到的就是一种融合的作用,给绘画表达创新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脱离不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从这一点来看利用材料的肌理质感和水性颜料流淌、融合的美感进行创作的方法将是新时代艺术多元创作手段的重要角色。而新事物的产生也将丰富人们的视野,使人的意识能够尽可能完整的显示在物质世界中,艺术的形式是不断迭代着发展的,这个对人类表达自身情感的语言形式在未来的人类社会发展中将被丰富到多种多样的形态,那时的艺术将是更加多元的。

三、水性材料的肌理在高校创作中的运用

中国画运用墨作为记录自然和生活的绘画颜料,水墨与宣纸的纹理碰撞反应使得画面有种渲染和渐近的美,古往今来高超技艺的大师能够做到对肌理效果的预判从而使得不同表达内容应用了不同纹理的表现,优秀的作品中都充满了作者的感性和理性的思考。

在国外的艺术教学训练中运用水性材料也有相当长的时间。很多艺术家出国留学回国后,把国外地域性文化表现引入我国的美术院校教学课程中,老一辈艺术家的努力对我国美术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给中国高校美术方向人才培养的思想深度与专业水平树立了新的标准。它本质上也是表达艺术是人对客观世界物质形态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和把握。所以,对学生提出对客观物质世界正确而精准的认识和理解是造型艺术自身的根本要求。

近些年中国本土的当代艺术已不断发展,而国外艺术也一如既往源源不断进入国内艺术界的视野。发展、复杂、多变的艺术作品的认知高度有了一定的成长,各种材料的大胆使用在教学中不断涌现。我国自古以来是文化大国,传统文化至今是当代艺术研究、提炼的主体。新时代条件下,要产生具有符合当下时代的艺术产物,高校培养艺术人才还要保持从观察角度、精神意志、语言方式出发,清晰创作的动机和理念,延续发展当代艺术的前言思潮。所以今天看来,传统的西方的学院派古典主义绘画和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并不能满足新时代所需,只有深度挖掘文化结构,结合多种元素媒介的创作才有可能是未来的出路。艺术同样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保持提升我国文化实力方面的关联性与互动性。

现今在高校绘画教学中,对材料肌理的运用和表达成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这种多结果、多随机性的表现方法因其丰富的随意性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创作意愿和灵感思维。比如在底材上通铺透明度较高的颜料时,淡而浅的颜料并无法能做到覆盖全部的底材肌理纹理,从而引起不均匀的色彩覆盖情况,这样在每一次创作时,学生的每一次尝试可谓都算是随机性又有创作性的,而对于底材的肌理处理就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在单单个性的自我表现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肌理艺术不仅应是技法层面的创新,更应是蕴含思维方式和观念主旨表达。在高校艺术教育阶段就应该培养在追求塑造画面技术的同时,能够准确表达创作人个体内在世界精神文化诉求的意识。教授学生艺术创作不是为了表现而表现,任何创作不应该仅是为炫技而存在,更不能仅是纯粹为展示特别新颖的视觉语言而存在的。因为肌理艺术易于创造在抽象中产生物质质感与精神灵动的通感氛围,能够引起观者的无限的遐想。高校艺术教育就是历史文化输入,传播经验、融合新观念的艺术形式的贡献,从中不断地挖掘艺术表现形式的内在潜力。

今天艺术创造不单是主观的,是精神到物质的显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是发挥个人情感和意识的,而且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带有亦或是美态亦或是个性态,都是创作者个人风格化的导引下产生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任何形式下的绘画都必须有实际的载体,即是在三维实体介质上对所选择形象的创作,传统绘画例如油画、国画、版画等都是如此,即便是现今大行其道的数字绘画也做到模拟传统绘画“笔刷”的“肌理感”,由“肌理感”传达出来的感受是艺术画面语言表达的重要媒介。所以绘画作品是由人的观念意识、材料媒介、艺术形式三个要素共同构成的。

绘画作品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当创作者没有创作动力和创意想法时再完美的介质也掩饰不住内容的苍白。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艺术教学中不应仅做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在社科人文知识方面的培养。古今中外,艺术大家往往都是通学之才,而不是单一某方面的专家。做到对人类意识在各个方面的显现都有一定的了解,可能会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看到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更容易下载灵感。让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的美都有所研究,有所涉猎,也可以帮助他们总结出优秀作品中的共性,从而共振其优质的特点,为自己的创作找到更多的出路。所以利用水性材料这种极易取得的介质,找到其丰富肌理纹路与想表达主题的契合点,就是一种绘画再创作的创新,这种渠道丰富了学生表达意识的可视化途径,同时也打通观者对作品的可读性体验。

四、结语

艺术创作对个性审美的深入追求和表达是一个如常青藤般存在的话题。如果说传统思想是用技法对现实世界和物质的还原,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和发现美。而今天不断涌现的新型创作媒介和新式艺术表達语言的方式可拓宽这一主题的维度,甚至可以说创新性的表现技法能够通过一定手段在显化物质独特的本质形态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绘画语言。运用水性材料的肌理艺术绘画在创作时因其颜料的融合性和底材的自然感纹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不同绘画类型间的隔阂,复杂绘画的语言高度关联美学形式,在高校绘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运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元.油画教学·材料艺术工作室[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建晨,张克让.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水彩[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3]张元,赵扬.艺术材料的遐想[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王瑞云.西方当代艺术审美性十六[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注:本文系2021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高校教学中水性材料的肌理性应用”立项编号:2021B082。

猜你喜欢

肌理水性颜料
打翻了颜料瓶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水性与常性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颜料抹在了脸上
新型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研发成功
基于Ni2+氧化性和磷酸酯缓蚀性制备水性铝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