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下肢烧伤患者采取协同护理模式预防足下垂的效果评价

2022-04-23王文静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预防效果

王文静

[摘要]目的:评价对双下肢烧伤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的有效性及对预防足下垂的影响。方法:选取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烧伤科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70例双下肢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35例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踝关节背屈度、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跖屈度、护理满意度、足下垂发生率、焦虑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双下肢烧伤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72.63±3.59)分、踝关节背屈度(26.35±3.57)°、踝关节活动度(32.65±3.57)°、踝关节跖屈度(35.20±3.33)°均高于对照组双下肢烧伤患者(72.63±3.59)分、(26.35±3.57)°、(32.65±3.57)°、(35.20±3.33)°,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研究组双下肢烧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29%、足下垂发生率为5.71%、焦虑发生率为8.57%,均优于对照组双下肢烧伤患者对应数据(74.29%、22.86%、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双下肢烧伤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有效预防足下垂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改善。

[关键词]双下肢烧伤;协同护理模式;足下垂;护理有效性;预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3-0135-03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现阶段临床中双下肢烧伤现象越来越常见,多数患者在双下肢深度烧伤之后由于皮肤创面疼痛、创面结痂、创面敷料、植皮区域皮片挛缩、双下肢活动受限等极易影响其活动和康复[1]。若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将会引发足下垂的发生,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及康复后的肢体功能,患者会出现无法独立站立、行走等现象,影响患者生活自理及生活质量水平[2-3]。足下垂畸形是患者下肢在深度烧伤之后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一般会导致患者仅能足趾着地,部分患者甚至无法行走,对其造成很大的不便。对于双下肢烧伤患者来说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强化患者踝关节功能及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心理压力的基础。为了分析协同护理模式用于双下肢烧伤患者预防足下垂的护理效果,本院针对收治的70例双下肢烧伤患者展开了观察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双盲分组法将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70例双下肢烧伤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时间为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本研究70例双下肢烧伤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观察的所有内容展开了详细的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协议。

纳入标准:70例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符合“双下肢烧伤”的诊断标准[4];所有患者烧伤部位均处于足部、踝关节及双下肢等部位。

排除标准:合并较为严重的先天性精神障碍、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合并症患者及不同意参与本次观察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模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开展病情护理干预、症状护理干预、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出院的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

研究组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双下肢烧伤3天后的协同早期康复锻炼。在烧伤创面还未结痂的伤后48h阶段,协同护理小组换药时应使用加厚敷料对踝关节特殊包扎处理,在病床患者的足部放置好三角板,促使患者足尖向上,维持踝关节的直角状态。协同护理小组指导患者家属适当地帮助患者被动活动踝关节。在烧伤48h之后将踝关节固定,并做好练习被动抬腿、屈伸腿的活动锻炼,15min/次,3次/d。在患者能够屈伸活动后,可以实施主动地运动锻炼,提高患者康复进程。(2)愈合期的协同功能康复护理。这一阶段的创面正处于愈合状态中,患者病情较为稳定且逐渐接受了烧伤这一现实,协同护理小组护理人员应综合性的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负面情绪,向患者介绍成功治愈出院的案例,并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流程、康复锻炼的必要性等。护理中始终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多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及安慰,指导患者每天遵医嘱、配合协同护理小组人员做好相应阶段的运动锻炼。结合患者这一阶段的康复需求制定相应的训练量,设计优化训练方案,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活动踝关节,减少关节僵直现象的出现。在创面愈合后给予润肤露局部涂抹,给予皮肤保护,促进双下肢活动功能的改善。(3)恢复期的协同功能康复训练。患者创面大部分愈合后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指导患者独立下床活动,初次下地时应要求患者端坐在床旁,将双腿自然下垂,做好踝关节的左右活动及背屈护理,缓慢的通过护工或家属的搀扶渐渐的起身。对于长期卧床休养的患者在首次下床时会由于关节僵硬、愈合后皮肤弹性限制使得足跟无法着地,这时协同护理小组应给予患者4cm左右的坡跟鞋辅助行走训练,在患者适应后给予平底鞋训练。要求患者家属始终陪护在患者身边协同患者行走训练。

(4)制作和使用踝关节功能固定支具。结合患者的烧伤康复情况及实际需求等为患者量身定制固定支具,维持患者肢体的功能位,减少双下肢畸形现象的出现,减少肢体摩擦而导致的水疱出现。患者出院前,协同护理小组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治疗表,由康复师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指导、教学及延续性护理。(5)出院后功能锻炼指导。出院后协同护理小组应定期在微信群内分享关于功能康复锻炼的视频教学课程,要求患者在出院后从疼痛轻微的部位开始缓慢的增加训练强度,特别应严格重视足背屈的被动活动,强化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家属协助患者进行主动活动,嘱患者活动感觉最僵硬的部位,需先从不痛的部位开始,逐渐加大活动度,扩大活动范围,过渡至有痛感部位。患者在卧床期间需要适量练习双下肢肌肉收缩放松,包括直腿抬高、屈伸关节,练习足背屈等。要使患者的各个部位进行活动,每天两次,每次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下活动,协助患者手扶床边进行下蹲运动,从而锻炼踝关节屈伸运动。此外,还需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動,平稳、轻缓地按摩、推拿踝关节,改变关节的活动度,放松挛缩的瘢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这也能对瘢痕增生和皮肤萎缩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采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估,分值为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2)对比两组患者踝关节背屈度、踝关节活动度、

踝关节跖屈度。在患者出院时,由医护人员测定踝关节背屈度、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跖屈度,踝关节活动度测定:嘱患者取仰卧位,伸直下肢,保持膝关节伸直,量角器的支点选择跟骨,测量点则选择为第1跖骨头,嘱患者进行极度的跖屈和背屈,记录极度跖屈和背屈的夹角度数,计算踝关节活动度,计量单位为度。踝关节背屈度和跖屈测定为患者仰卧,伸直下肢,保持膝关节伸直,量角器的中心线选择跟骨,足跟和第一跖骨头连线垂直于膝内侧重点和内踝中点连线时为0度,测量点选择为第1跖骨头,记录踝关节背屈和跖屈时的角度度数,每个点测量三次,最终取平均值。

(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足下垂发生率、焦虑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7.0软件进行处理。用[n(%)]代表计χ2—数数据,采用检验;用(x±s)代表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双下肢烧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研究组双下肢烧伤患者中年龄最大61岁,最小11岁;病程7~50d。对照组双下肢烧伤患者中年龄最大61岁,最小10岁;病程7~49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踝关节背屈度、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跖屈度对比

研究组双下肢烧伤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踝关节背屈度、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跖屈度均高于对照组双下肢烧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度、足下垂发生率、焦虑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双下肢烧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足下垂发生率、焦虑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双下肢烧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双下肢烧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周期较长,患者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治疗及康复锻炼,在治疗护理干预的过程中由于瘢痕挛缩、早期处理不及时及肌腱粘连等均会导致足下垂的发生,影响患者康复后的肢体运动及踝关节活动度,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5]。

對于双下肢烧伤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常规护理干预中虽然能达到一定程度上的护理效果,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无法预防足下垂,影响患者肢体康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6]。协同护理模式主要是指两个或以上的临床学科之间合作互动,为患者提供多元化、跨学科的综合治疗、护理及康复方案,使得烧伤治疗、护理及康复等技能之间相互协作、融会贯通,落实预防性、前瞻性的护理评估[7-8],促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接受全面、高效及优质的护理措施,减少各类并发症现象出现,促进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及预后[9-11],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患者双下肢的踝关节背屈度、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跖屈度,使得患者的身心状态得到显著改善[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双下肢烧伤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72.63±3.59)分、踝关节背屈度(26.35±3.57)°、踝关节活动度度(32.65±3.57)°、踝关节跖屈度(35.20±3.33)°均高于对照组双下肢烧伤患者(72.63±3.59)分、(26.35±3.57)°、(32.65±3.57)°、(35.2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双下肢烧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29%)、足下垂发生率(5.71%)、焦虑发生率(8.57%)均高于对照组双下肢烧伤患者对应数据(74.29%、22.86%、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双下肢烧伤患者开展协同护理模式干预的有效性较为明显,利于患者预后,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13]。本研究还具有一定的不足,如样本量较少、未进行定期随访等,在后期研究中将加大样本量、对患者进行6个月、12个月等时间点的随访,进一步了解协同护理在双下肢烧伤患者预防足下垂中的作用。

由此可知,双下肢烧伤患者采取协同护理模式预防足下垂的效果十分显著,建议在临床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耿红艳.66例下肢足部烧烫伤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与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9,28(12):56-57.

[2]叶娟,孙晓林,杨菲菲.基于希望理论的综合护理对烧伤整形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疗美容,2020,10(5):133-136.

[3]沈鸣雁,屈彩丹,陈华清.特重度烧伤合并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2):127-129.

[4] Sun Y,Wu X,Chen J,et al.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olyneuropathy induced by occupational intoxication with n-hexane:a report of 9 cases[J].Annals of Palliative Medicine,2020,9(6):4179-4186.

[5]王飞,赵凤娟,杨静,等综合康复护理预防下肢深度烧伤患者足下垂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08,23(14):75-76.

[6]熊想莲.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大面积烧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3):1963-1965.

[7]张冬梅,李红,张艳红,等.双下肢烧伤患者采取协同护理模式预防足下垂的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24):192-194.

[8]徐秋双.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在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12):1512-1513.

[9] Dahmen R,Konings-Pijnappels A,Kerkhof S,et al.Higher body mass index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foot health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baseline results of the Amsterdam-Foot cohort[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2020,49(3):1-9.

[10]毛学飞,刘坤,潘晓峰,等.下肢严重烧伤患者增强日常生活活动锻炼促进康复的疗效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9,28(5):14-15.

[11]陆文燕.深度烧伤患者的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以及康复护理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6):251.

[12]黎景波,曹海燕,肖啸,等.综合康复结合冲击波治疗对下肢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疼痛程度及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4):184-185.

[13]张蓉.对下肢深度烧伤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预防足下垂的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19(5):131,133.(收稿日期:2021-11-24)

猜你喜欢

预防效果
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预防作用
艾灸联合儿茶酊对高危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效果分析
激健减量增产助剂预防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
咖啡酸片对直肠癌放疗过程中的血象降低的预防效果观察
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
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在瘢痕子宫产后出血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控制作用分析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预防效果
化疗性静脉炎采用湿润烧伤膏的预防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