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2-04-23侯祥敏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统编版教材景阳冈

侯祥敏

【摘 要】统编版语文在五年级下册安排了“走近中国古典名著”这一单元,意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儿童阅读的品质。教师该如何带领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呢?笔者以《景阳冈》一课的教学为例,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着眼要素,回归课文语境;梳理脉络,发展关键能力;巧设话题,定位核心内容;含英咀华,品味精妙语言。

【关键词】古典名著教学 《景阳冈》 统编版教材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提起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几乎是无人不知,它们是我国古代叙事文学的经典。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儿童阅读的品质,统编版语文在五年级下册安排了“走近中国古典名著”这一单元,《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文章的编排,从对名著的改写到删节再到直接选入,文本语言也从白话到半文半白,这样由易到难的梯度可见编者的用心。那教师又如何带领学生推开这扇文学的大门,感受经典的魅力呢?下面,笔者将以《景阳冈》教学为例,对此进行探讨。

一、着眼要素,回归课文语境

众所周知,统编版语文按照双线组元的方式进行系统编排,“语文要素”的训练不可忽视,本单元的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为了给学生提供助力,编者在“语文园地”中还给学生点亮了几盏“指路明灯”: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意思;遇到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粗知大意即可;借助资料,结合看过的影视作品理解。细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几盏“指路明灯”的背后其实是教给学生“猜读、跳读、联结”等阅读策略。

教学《景阳冈》时,笔者先鼓励学生在课文语境中利用猜读理解含有古典文言色彩的词语,如“梢棒”“请勿自误”和“大虫”等。

对于大家都不明白的字词,如“榜文”“印信”。笔者采用联结的策略,引导学生回忆古装影视作品,随即出示电视剧《水浒传》中阳谷县贴出的那张发黄的告示(见下图)。学生一下子就被带入了课文的语境之中,也很容易就理解了:“榜文”即官府衙门贴出的公告,“印信”指的就是落款处盖的印章。

对于“见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打捕未获”中“杖限”“里正”是何意,班级无人知晓,但是,这并不影响学生的阅读,学生只要联系上下文知道是官府让猎人们去捕捉老虎,却未成功即可,因此,笔者鼓励他们采用跳读的方法,粗知大意,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再去研究。

在各种阅读策略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观察字形、观看图画、结合注释、联系生活、联系影视作品、联系上下文”等各种方法,在理解生僻词语意思的同时,也进入了课文的语境之中,为接下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梳理脉络,发展关键能力

四大名著各具特色:《三国演义》战争场面波澜壮阔,《水浒传》人物塑造个性分明,《西游记》魔幻想象扣人心弦,《红楼梦》包罗万象、经久不衰。但它们也有共同点,就是都具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学生在读这些选文时,首先就会被一波三折的情节吸引。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捕捉并整合关键信息,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由于《景阳冈》一文篇幅较长,我们可以迁移四年级下册学过的通过提炼小标题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编者在课后第二题里也给了教师提示。

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內容。

喝酒—(     )—(     )—(     )

有了“喝酒”这个例子,学生很容易就概括出其他三个小标题“上冈、打虎、下冈”。这样一来,长长的文章便读成了短短的一句话:武松痛饮烈酒后,不顾店家劝阻执意上冈,经过一番恶斗,打死老虎后挨下冈来。而且,学生也能很快抓住文章的重点部分——“打虎”。

“打虎”这个部分主要以对武松的动作描写为主,文中情节紧凑,动作繁多,如果没有明确的梳理,学生后面很难完成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经过的要求。所以,教师在这里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概括。武松打死老虎并非一蹴而就,可以根据他的关键动作把“打虎”部分分为四个回合。学生讨论后相机分层并出示:躲闪—棒劈—拳打—棒打。再请一人根据这四个回合的小标题,简要概括武松打虎的经过:老虎突然袭击,武松躲闪开来,接着他用手中的梢棒劈向老虎,结果一棒劈在了枯树上,把梢棒折做两节。武松只好赤手空拳打老虎,把老虎打得一动也不动。最后,他用棒橛又打了一回,把老虎打得气都没了。

从整篇文章的概括,到重点情节的梳理,学生对“打虎”的经过逐步清晰,为后面的详细讲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借助小标题把长长的文章或繁复的段落读成一两句话,这就是在培养学生精准阅读、精准概括的能力。

三、巧设话题,定位核心内容

古典名著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无论谋篇布局还是人物塑造,无论动人情节还是遣词造句,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

以《景阳冈》为例,篇幅很长,值得探讨的内容极多,光是“梢棒”就有多处提到,且每处所用动词都不一样,有“倚、绰、拖、绾、拿、提、轮”等,细品之下,我们就会感叹作者用词的准确。这样的精彩俯拾皆是,可是,课堂时间有限,我们要做到“取舍有度、精准发力”,让教学真正做到既有“深度”又有“效度”。这就需要教师深度解读教材后,定位核心内容。

在《景阳冈》一文中,我们需要“重拳出击”的就是“打虎”部分,什么样的话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呢?如果只是探讨武松的人物形象,难免落于窠臼,激趣效果不佳。笔者经过多番研究,结合生活,发现老百姓对于这个故事非常喜爱,有人甚至耳熟能详,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呢?除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最重要的就是动人的情节。文章是怎么展现这份精彩的呢?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话题,对这个话题的探讨,也让笔者的课堂精彩纷呈。

师:《水浒传》有很多版本,其中不少版本就是以武松打虎的图片作为封面的,可见这个故事的代表性,老百姓还用剪纸、戏曲、泥人、刺绣、国画、皮影戏等很多传统艺术形式来表现对这个故事的喜爱,这样精彩的故事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下去,这就需要我们细致地学习,最后能够精彩地讲述。

接下来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6、7自然段,选择一两个回合,圈画出你觉得写得精彩的词句,简要批注。

而后,学生依次交流各回合中精彩的情节。在第一回合的交流中,学生通过对“扑、掀、剪”这三招的理解和想象,充分感受到老虎的凶猛残暴,通过武松的“躲闪”看出他临危不乱、机智勇敢。惊险刺激的场面在朗读中尽情呈现。

当有学生对武松一直躲闪提出质疑时,教师相机追问:“他为什么不正面迎敌呢?”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最后得出结论:当老虎来势汹汹的时候,武松暂时避其锋芒,既保护了自己不受伤害,又能够观察老虎的招式,等看准了时机再出手,可见其机智。

在第三回合的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武松一系列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感受他的武艺高强,而将老虎前后的描写进行对比,发现它由强到弱,从“凶猛的咆哮”到最后“像布袋一样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更能从侧面烘托出武松的神勇。

在第二、四回合的交流中,学生借助精彩描写感受到他力大无穷却又小心谨慎的特点。

在品读完“打虎”部分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放眼全文,通过对武松“喝酒、上冈、下冈”等部分的描写,感受到其豪爽、固执、好面子的特点,一个立体的武松形象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武松既因优点而可敬,又因有缺点而真实可爱。难怪相对于“英雄”,人们更愿意称《水浒传》中的这些人为“好汉”呢。此时,再让学生评价武松,学生自然会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和理由了。

四、含英咀华,品味精妙语言

经典的文字让人百读不厌,语文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样的名著自然是极佳的学材。教师要带着学生在文字中穿行,揣摩、感受每一个字词的温度,从而体会其精妙。这时,比较就是一个很适宜的方法。

【片段一】“闪”字之中看性格

师:通过武松的三个动作,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机智,可是,大家发现了吗?这里,“闪”字出现了两次,连我们写作文都知道,尽量不要重复用字,为什么《水浒传》这样的名著要用两个“闪”字呢?我把最后一个改为“藏”字好不好?

生:不好,因为,武松没有地方藏。

师:这里是乱树林,没有地方藏这个理由稍有牵强,还有没有更好的理由?

生:我觉得藏是需要时间的,在那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武松根本没有时间藏。

师:是的,在老虎虎尾扫来的刹那,他闪开是最快避开危险的方式。“闪”字写出了武松动作的——敏捷。在这里,它比“藏”字更精准。

武松看准时机还击老虎时,“揪、按、踢、提、打”等一系列动作,字字千钧,虎虎生风,气势非凡!这些精妙之處是值得我们细品的。

【片段二】系列动词见真章

师:你觉得哪几个动词写得特别精妙,能看出武松能打死老虎并非偶然?

生1:“跳、退”两字写出武松及时避开了老虎的袭击。

生2:“丢”,丢开了半截棒,打起来更顺手。

生3:“揪”就是抓的意思,揪住老虎的顶花皮好使劲。

师:怎样的“抓”叫“揪”呢?(教师示范动作,学生弄清了“揪”就是用尽全身力气抓,紧紧地抓住不放)

生4:“按”,按住了老虎,使它动不了,武松才好开打。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比较两次“按”的区别(第一次把它按住不动,好向它脸上、眼睛上乱踢;第二次是把它的嘴按下黄泥坑里去,好用手打它),先按再踢,先按再打,作者的词语不但用得精准,而且非常有序。

生5:“踢”是置老虎于死地的重要动作,武松往老虎的面门上、眼睛里踢,因为脸是老虎最容易受伤、最柔软的地方,打脸和眼睛,老虎也最容易感到疼痛。大家看,“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师:这一回合刚开始,老虎也在“咆哮”,这两个“咆哮”一样吗?

生1:不一样,刚开始,老虎来势凶猛,这次却是疼痛难忍。

生2:对,因为之前三招落空,所以这个回合刚开始,老虎是在愤怒、暴躁地咆哮,后面却因疼痛难忍而咆哮。疼得用虎爪乱扒,扒出了一个土坑。

师:打眼睛除了能让老虎感到疼痛,还有什么好处呢?

生:还能让老虎失去视力,把老虎眼睛打瞎了,即使后面万一打不死老虎,也能顺利脱身,武松多么机智呀!

教学中,教师相机比较了老虎的两次“咆哮”,解除了学生心底的疑惑:为什么老虎要“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呢?在释疑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感受到武松有勇有谋,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能直击敌人要害,而作者的描写也是那么扣人心弦,他们心底对武松和作者都油然而生敬佩之情!经典的魅力果然不同凡响!

总而言之,教师应以本单元的教学为契机,点燃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激情,开启他们的经典阅读之旅。

猜你喜欢

统编版教材景阳冈
感受语文魅力 预约精彩课堂
同课不同教:统编版之 《景阳冈》教学新路径
基于统编版教材的课堂提问技巧探索
统编版教材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四梁八柱”
统编教材不同识字板块的教学课例实践与探索
聚焦教材“切入点”层层推进语用力
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众里寻它千百度
漫道三碗不过冈,武松豪饮猛虎降
观笼中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