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阅·共悦·共跃:探寻“双减”背景下亲子共读新样态

2022-04-23李碧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亲子共读双减

李碧

【摘 要】“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指导家庭进行亲子阅读,让亲子共读成为最美的生活方式,是当下的热点话题。本文从以“共阅”打造全域阅读圈(提高阅读兴趣)、以“共悦”启动全程阅读(关注阅读习惯及能力)、以“共跃”打开家校阅读生态链(激发阅读学习力)三种路径来探寻亲子共读的新样态。

【关键词】“双减” 亲子共读 新样态

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学生去培训班的时间减少了,在家中的时间更多了,那么如何在减轻课业负担和减少培训班之后,做适当的加法,以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孩子身心真正健康发展呢?合理安排在家时间,适度参与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阅读就是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而亲子阅读,则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佳方法。那么,如何利用好一年中校外的这7800小时来加强亲子阅读,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从小培养起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亲子阅读的质量呢?下面,我们结合本校家庭实际情况,探寻亲子共读有效呈现的新样态。

一、共阅:打造全域阅读圈

博尔赫斯说过,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氛围也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而且常常是具有良好的效果。要让孩子爱上阅读,成为“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人,我们就必须引导家庭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一)处处是书,打造家庭小书房

都说学区房、海景房不如自家的小书房,打造一间“最美”小书房对孩子尤为重要。“最美”书房不在于多漂亮、多豪华,只需要有一盏床头阅读灯,一个杂志架,和必不可少的书,让书触手可及。如能在书房中添置各色彩纸的书写区、展示板、阅读分享画报,这样就更便于家长和孩子共读时随时交流、随时分享。一个孩子一起参与打造的阅读空间,会让孩子更有亲切感和归属感。

(二)化整为零,安排阅读时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共阅,首先要有时间上的保证。家长要把亲子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要把阅读的时间化整为零,保证亲子阅读时光,要做到定时阅读、随机阅读、周期阅读相结合。建议每天亲子特定阅读时间,低段为15~20分钟,中高段为20~30分钟;在空余时间,比如双休日,还可以去书城、图书馆增加相应的阅读时间,或以一个阅读项目为周期,进行长阅读陪伴。

(三)资源共享,盘活阅读书源

阅读,书一定是首位的,读什么书?书从何而来?这是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其实让孩子爱上阅读,不仅仅是看家里有多少藏书,更重要的是如何盘活书源,同时和孩子一起选合适的书。除了家中小书房、教室阅览角、图书馆、网络书店以外,让孩子结伴做图书漂流,或形成一个“移动”小书柜(家中书的迁移),这样既可以漂读共享,还可看到其他同学的阅读痕迹,是分享更是回应;漂流书袋中如有意识地放上一本家长阅读的书籍,那就更丰富了。共读和漂读相补充,构成一种理想的阅读状态,让家长和孩子不仅读足而且读好,实现阅读广度和深度的整体推进。

二、共悦:启动全程阅读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引导加以培养的。亲子共读能够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亲子共读的亲密感,会使孩子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而丰富的阅读经验,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更丰富,并且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喜悦和满足。因此,亲子共读的作用不容小觑。在共读中,家长作为成熟的阅读者,要高质量地伴读,让亲子共读从阅读走向悦读。

(一)主题清单,优化阅读内容

优质的阅读内容,是开展高质量亲子阅读的前提。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内,因此学校要引导家长立足教材“做加法”,进行相应的文体阅读拓展(见图1),和教材结构化的阅读,当然还可依据孩子的性别选书(见表1),以及根据单元主题(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和语言训练点)、作者系列主题、原著专项主题进行阅读(见图2),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阶梯阅读,细化阅读指导

亲子共读,最重要的方法首先是读起来,接着是读下去、读进去、读出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低段亲子阅读,开始时可以不带任何任务地阅读,可以采取合作读、表演读、拍手读、对读、做动作读、接读等多种形式进行阅读,呵护童心,保护孩子阅读兴趣。随着年龄学段的增加,家长作为成熟的阅读者,可以借助自己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帮助孩子提升认知水平,其中交流心得是阅读最大的乐趣所在。亲子的交流回应,会驱使学生再一次想重读这本书,或阅读相同主题的作品。而做一点方法指导、来一点内容探讨,亲子阅读就会变得更加有趣有料。

三、共跃:打开家校阅读生态链

阅读是一种内在思维过程,需要引领、交流、深化,才能真正提高閱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因此,家校共育借助网络平台引领互动,成为启动亲子深度阅读的新引擎。

(一)家校互通,榜样巧引领

家长并不是专业化的教师,亲子阅读需要学校教师的引领,不一样的书籍有不一样的阅读方法。学校除了推出亲子共读的书籍图谱、阅读课程外,还特别录制视频以引领亲子阅读。同时,学校定期开展“亲子阅读论坛” “秀秀我家小书房”等现场阅读沙龙,拆除家校围墙,让阅读交流成为一个开放的课堂,让身边的榜样影响身边的人。

(二)借“媒”引领,平台多展示

当阅读乘上互联网时代的“快车道”,不但实现了家校共读,而且深度融合了。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介、新工具、新社群打造新型阅读生态。(1)喜马拉雅:打造亲子故事会。2020年,笔者自己首先在喜马拉雅开设了校长妈妈读书栏目,为学生和家长每天坚持录制半小时的故事,达到了四十几万的播放量,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家长孩子也开始录制,成为“家庭故事播客”,用声音传递阅读,温暖千家人。(2)钉钉直播平台:让阅读更深入。亲子阅读困惑谈、教师阅读策略谈等引领家庭与学校链接、课内与课外链接、生活与阅读链接,发挥阅读真正价值。(3)亲子阅读微圈:让评价亮起来。亲子微信圈,加强了“大人与孩子”“家庭与家庭”互动,而点赞、互评等形式调动了家长与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也促进了伙伴之间的互学,让童年的阅读留下最美好的印迹。

阅读是为人的一生打底子的事情。“双减”政策背景之下,学校要引导家长更多地做好有质量的陪伴,在共阅·共悦·共跃中打造亲子阅读的新样态,让阅读成为孩子和家长的一种素养。

【参考文献】

[1]闫学.儿童阅读课程未来课堂样态的“海曙探索”[J].小学语文教师,2020(10).

[2]汪潮,方兰. “和大人一起读”教学设想[J].小学教学(语文),2017(9).

[3]季科平. “家校共读”:构建最佳阅读生态[J].小学语文教师,2019(9).

猜你喜欢

亲子共读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拓宽阅读视野,提高语文能力
让课外阅读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前行
用心陪伴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儿童绘本的畅销因素分析
在“亲子共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