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参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

2022-04-22陈治强

运动精品 2022年8期
关键词:运动量心理健康因子

陈治强

运动参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

陈治强

(安康学院 体育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目的】探索大学生运动参与水平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效果。【方法】以问卷星为调查工具,利用体育课间休息期用运动等级量表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运动参与情况和心理症状情况调查。【结果】学生的运动参与情况令人担忧。62.09%的学生日常处于不运动或运动量水平较低状态,27.91%的学生处于中等运动水平参与状态,只有10%的大学生处于大运动参与水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在恐怖、强迫症、精神病性和焦虑因子方面症状表现较高。【结论】大学生运动参与水平与心理症状具有较好负相关,积极的体育锻炼能够很好地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中运动参与水平能够较好地改善和提高心理症状表现。

大学生;运动参与水平;心理症状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在2019年11月5日联合发布数据显示,目前全球12亿10岁至19岁青少年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0岁至19岁青少年群体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在中低收入国家,10岁至19岁青少年中约15%曾有过自杀念头;在15岁至19岁的青少年群体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盖洛普《全球情绪状况报告》显示在过去几年中,全球受访者在感到悲伤、觉得愤怒、经历恐惧三项指数中的得分均创历史新高。可见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影响深远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检出率有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等事件层出不穷,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校园安全和谐。大学生处在人格健全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他们心理承受和调适能力相对较弱。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他们面临的经济、学业、就业、情感等压力越来越大,极易引发心理疾病。心理疾病的发展和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心理亚健康情况下,通过积极干预,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健康的状态,如放任不管,或遇见额外的刺激,就有可能从心理亚健康状态演变成心理疾病,产生不可预测的恶果。

本文通过问卷了解大学生心理症状情况和学生校园运动参与状况,进而探究运动参与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旨在帮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通过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应对当前青少年普遍的心理危机,改善心理健康。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陕西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其中27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845名(占比31.30%),女生1855名(占比68.70%)。平均年龄20±2.14岁。所有同学均自愿参与本次心理测试,并愿意如实填写问卷。

1.2 研究方法

1.2.1 运动等级量表调查

选用梁德清教授等人修订的运动活动等级量表(PARS-3)进行大学生日常运动情况调查。该问卷从运动参与强度、时间、频率三方面计算运动量得分,能够比较客观地对学生参与运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类。问卷主要根据学生自己最近一个月(或过去)的客观计算和判断来确认自己的体育运动参与水平。PARS-3的重测信度为0.82。

1.2.2 心理测量法

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简称SCL-90。此表包含90个项目,每题均以五级评分制进行评分。SCL-90容量大测试全面,共有九个因子,能全面反映个体的心理症状,该量表在临床心理测试和评估中被广泛采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2.3 数据处理方法

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测试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心理症状总体情况

总均分是将SCL-90量表中90道题的得分相加计算出总分,它能够粗略反映被测人员总体心理症状水平,按照中国常模结果,如果SCL-90总分超过160分,单项均分超过2分应该作进一步检查,标准分为大于200分,说明有很明显的心理问题,大于250分则比较严重。参照以上标准,把总分分为小于160分、160-199分、200-249分和大于250分四个区间,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见,约20%的大学生心理测试结果令人担忧,其中有17.16%的男大学生和20.38%的女大学生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2.96%的男大学生和3.67%的女大学生具有很明显的心理问题,2.37%的男大学生和1.94%的女大学生具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应该要作针对性的心理治疗。虽然从测试结果还无法直接断言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巨大的问题,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学生心理症状表现不佳,需要认真分析,查找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和提高。

表1 SCL-90总分分段统计

2.2 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情况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是世界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该量表从感觉、思维、意识、人际关系等多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以及其严重程度,其效度和信度得到广大专家和学者的认可,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

本次调查得分与全国正常成人常模得分比较如表2所示,从表2可见除精神病性症状外,其余因子与全国常模都具有显著性差异。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症状情况,按照统计学原理,通常平均值上或下各一个标准差以内的为中等水平的症状表现,平均值上或下各两个标准差以内的为较高或较低水平的症状表现,平均值上或下超过两个标准差的为高或低水平的症状表现。

结合心理量表检测实际,我们用正常成人SCL-90得分常模计算,分别确定出症状表现低、较低、中等、较高和高水平五类。按照这五种水平分类标准对本次2700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其分布如表3所示,从表3可知本次参与调查的2700名大学生症状表现令人担忧。学生各因子症状低水平都为零,在强迫症和人际关系方面分别只有15%和28.19%的大学生处于较低水平,在较高症状水平程度排前三位的分别为恐怖占13.52%、强迫症状13.15%和焦虑11.26。在高水平症状程度排前三位的分别为恐怖占6.78%、强迫症状占5.52%和精神病性占4.15%。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心理状况令人担忧,需要学校、社会和学生自己高度重视,采取必要措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表2 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表(±SD)

表3 大学生SCL-90症状表现水平人数分布表(n=2700)

2.3 学生运动参与情况

表4 大学生运动参与运动量等级情况调查表(n=2700)

运动活动等级量表(PARS-3),从运动参与强度、时间、频率三方面计算运动量得分。计算方法:运动量得分=强度×时间×频率。各项目为5个等级,频率、强度从1-5等级依次记为1-5分,时间从1-5等级依次记为0-4分。运动量最高100分,最低0分。得分分三个水平,小于等于19为小运动参与水平,20至42为中运动参与水平,大于等于43为大运动参与水平。通过问卷对大学生近一个月内的运动参与情况调查。从表4中可见,大学生日常运动参与水平较低。大约有一半的男生运动量保持在较低水平,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男生保持在中等运动量水平,五分之一的男生保持在大运动量水平;女大学生的情况更差,约70%以上的学生运动量处于较低水平,处于大运动量水平的女大学生人数仅为10%;这种情况显然对处于青春期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严重不利。

2.4 学生运动参与水平与SCL-90各因子得分相关性分析

按照运动等级量表要求分别计算学生运动参与水平,然后与scl-90各因素得分及总分进行相关性研究,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5。相关分析显示,运动参与水平与SCL-90各因子都具有负相关,表明运动参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运动参与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学生运动参与水平在0.05水平上与敌对和其它两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在0.01水平上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和躯体化因子不相关。

表5 学生运动参与水平与心理症状的关系

注:*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PARS:运动参与情况;SOM:躯体化;O-C:强迫症状;INT:人际关系敏感;DEP:抑郁;ANX:焦虑;HOS:敌对;POB:恐怖;PAR:偏执;PSY:精神病性症状;GSA:其他。

2.5 学生运动参与水平对SCL-90得分的影响

按学生运动参与程度把学生分为小运动量参与水平、中运动量参与水平和高运动量参与水平三类,对三类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进行单因素检验,发现小运动量水平组和中运动量水平组之间各因子得分都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分别计算三类运动参与水平学生各因子得分,以平均值做各因子折线图,从图中可见,学生运动参与水平对SCL-90得分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特别是中等水平运动量能够降低各因子得分(图1)。

图1 因子折线图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我国上下一心,艰苦奋斗,总体上控制住了疫情在我国的肆虐,学生能够回归到校园正常学习,但疫情对人们各方面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的影响,开学被延期,部分课程变为在线进行。学生在校被要求保持必要的社交距离和减少非必要的聚集甚至于个体的隔离,部分活动被取消,这些都导致了学生运动参与的降低。疫情期间,大学生群体久坐时间增加,身体活动减少。经常锻炼人群减少,周锻炼次数、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都显著性减少,人们在疫情期间体育锻炼行为有逐渐弱化的趋势。现今我们已进入后疫情阶段,大家的生活和工作都在回归正常。但是本次调查显示,学生的运动参与情况令人担忧。62.09%的学生日常处于不运动或运动量水平较低状态,27.91%的学生处于中等运动水平参与状态,只有10%的大学生处于大运动参与水平。同时本调查还显示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处于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症状和问题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大量研究表明青少年运动量不足会造成肥胖、体质下降、代谢疾病、心理障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而体育运动是有效改善学生体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段。

运动时能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内啡肽,这三种物质被称为快乐激素,能触发我们满足感和幸福感。运动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坏情绪发泄的通道,使孩子的攻击性和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行为和正向情绪。比如我们看到运动完的人心情都比较愉快,打完球的孩子精神亢奋,脾气都很好,这说明运动能够产生快乐,对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运动时人体血液流动加速,氧气吸入增加,新陈代谢加速,使得人体向外排除毒素的能力得到加强,身体的毒素减少,加上“快乐因子”增加,精神愉悦,人就会更加健康。很多种疾病和人的情绪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运动能够让大脑多分泌一些多巴胺,所以运动不仅能够促进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健心作用,还对预防各种疾病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使人能够更加的长寿。

参与运动的水平可以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维度考查,不同的运动水平对心理健康的促进是否不同呢?大学生更需要什么样的运动水平才会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呢?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运动参与水平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余因子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这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相符合,再次证明了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和效果。大学生群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健康是学习基石。为了保证大学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后疫情时代,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己要行动起来,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才能迅速改善大学生运动参与水平低下的现状。

虽说大学生运动参与水平与学生的心理症状具有高度关联,但是学生应该处于低运动量参与水平、中运动量参与水平还是高运动量水平呢?从统计角度出发,本调查小运动量和中运动量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小运动量和大运动量水平之间,中运动量和大运动量水平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从实际结果来看,大运动量参与水平比小运动量参与水平更具有好的效果。学生参与锻炼时应该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适应能力,逐渐增强运动负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等以上的运动量,才能获得运动收益最大化。

4 结论

疫情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育锻炼参与水平有不断弱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不容乐观,主要在恐怖、强迫症、精神病性和焦虑因子方面症状表现较高。大学生运动参与水平与心理症状具有较好负相关,积极的体育锻炼能够很好地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中运动参与水平能够较好地改善和提高心理症状表现。

[1]中国新闻网[EB/OL].[2019-11-06].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9/11-06/8999367.shtml.

[2]Chang J J,Ji Y,Li Y H,et a1.Prevalence of Anxiety Symptom and Depressive Symptom Among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A Meta-analysis [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21,292(18):242-254.

[3]Shuya Wang, Wei Wang.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hysical Exercise Sense and Sports Motivation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J].Test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20,83(3):24004-24010.

[4]Jan Ilhan Kizilhan.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Kurdish Version of SCL-90-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2018,10(1):202-214.

[5]Jaqueline Gomes Cavalcanti, Giovanna Barroca de Moura, Carlos Eduardo Pimentel. Psych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Subscale of Hostility from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J].Psico-USF,2019,24(2):373-381.

[6]LaCaille L J, Hooker S A, Marshall E,et a1.Change in perceived stress and health behaviors of emerging adults in the mids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J].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a publication of the society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21,55(11):1080-1088.

[7]欧乐佳,戴申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20-59岁人群体育锻炼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8):125-126.

[8]Sampasa-Kanyinga H, Colman I, Hamilton HA, et al. Outdoor Physical Activity, Compliance with the Physical Activity, Screen Time,and Sleep Duration Recommendations and Excess Weight Among Adolescents[J]. Obesity Science and Practice,2020,6(2):196-206.

[9]Song J,Liu Z Z,Huang J,et a1.Effccts of Aerobic Exercise,Traditional Chinese Exercise and Meditation on Depressive Symptoms of College Student: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Medicine, 2021,100(1):1-15.

[10]Shelby E. Baez,Matthew C. Hoch,Johanna M. Hoch.Psychological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Return to Pre-injury Levels of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after ACL Reconstruction[J]. Knee Surgery Sports Traumatology Arthroscopy,2020,28(2):117-223.

[11]Tonya Dodge,Sharon F. Lambert.Positive Self-beliefs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olescents' 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Health in Young Adulthood[J].Journal of YYouth and Adolescence,2009,38(6):813-825.

[12]Fasciano L C,Dalc L P,Shaikh S K,et a1.Relationship of Childhood Maltreatment, Exercise,and Emotion Regulation to Self-esteem ,PTSD,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Among 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2020,69(6):653-659.

[13]Halil Tanır; Murat Özmaden.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of Faculty of Sport Sciences[J].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tudies,2018,6(10):92-97.

[14]Kim C , Song Y, Jeon Y J, et al.The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on Depression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J].Healthcare,2021,9(5):526-536.

[15]Seraj Ahmad Itoo.Comparative Study of Sports and Non-sports Students in Relation to Mental Healt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2019,4(2):301-303.

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Sports Particip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HENZhiqiang

(Ankang University, Ankang 725000, Shaanxi, China)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SGH20Y1348);安康学院科研项目课题(课题编号:JG202012)。

陈治强(1976—),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及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运动量心理健康因子
大树的日常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