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陈蒿汤联合西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

2022-04-2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茵陈蒿黄疸肝炎

于 希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6)

急性黄疸型肝炎通常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速,为临床常见和多发的急危重症之一。此疾病临床症状多体现为恶心、腹胀、食欲下降、乏力和肝区疼痛等,同时也会存在目黄、小便黄和畏寒发热等,并且有相应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也较多,如血液、性接触、消化道和母婴等[1]。目前,临床上多通过西药进行退黄、抗病毒和保护肝功能等治疗,可在一定程度在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病患临床症状,但有研究报道,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效果更为显著,更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为进一步证实其疗效,本文特就急性黄疸型肝炎采用加味茵陈蒿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展开了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9 月—2020 年8 月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7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各35 例。参照组男女比例为4∶3;年龄21~56 岁,平均(36.3± 5.2)岁。联合组男女比例为19∶16;年龄21~54 岁,平均(37.1± 5.1)岁。2 组病患一般资料比较(P >0.05),具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经实验室检查提示尿胆红素呈阳性,ALT 水平明显上升;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对研究药物不适者;合并心、肺、肾功能严重疾病者;合并肝硬化、酒精肝和免疫功能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参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即将150 mg甘草酸二胺注射液(厂家:吉林英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54901)兑入0.9%氯化钠注射液150 mL(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305)内静脉滴注,1 次/d;将1.8 g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厂家: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27)兑入0.9%氯化钠注射液150 mL 内静脉滴注,1 次/d。联合组应用加味茵陈蒿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西医治疗方法与参照组一致,加味茵陈蒿汤药方组成:茵陈蒿、丹参和赤芍各30 g,栀子、虎杖、生大黄、茯苓和田基黄各15 g,甘草9 g。辨证加减,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0 g,生姜6 g;肝脾肿胀者加桃仁12 g;食欲不佳者加山楂和麦芽各30 g。每日1 剂,加水煎煮取汁200 mL,分早晚2 次温服,2 组均治疗30 d 后比较疗效。

1.4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对比2 组治疗前后相关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总体疗效。肝功能指标分别为总胆红素(TBI L)、直接胆红素(DBI L)、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总体疗效判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的相关标准进行判定,即痊愈:临床症状、黄疸等均消除,肝功能指标达到正常标准;显效:临床症状、黄疸等均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接近正常标准;有效:临床症状、黄疸等均有所改善,肝功能指标有所恢复;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病情甚至恶化,总体疗效=(痊愈+显效+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9.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2 组病患治疗前TBI L、DBI L、ALT 和AST 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后联合组TBI L、DBI L、ALT 和AST 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均较参照组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

2.2 2 组患者总体疗效对比 联合组总体疗效94.29%(33/35)较参照组的77.14%(27/3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总体疗效对比

3 讨论

急性黄疸性肝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为感染科常见疾病之一,往往发病急骤,进展快,症状明显。引发此疾病主要是因肝炎病毒侵袭肝脏造成肝脏组织出现炎性浸润,从而引发充血、水肿、渗出和坏死等不良症状,使肝脏代谢功能异常,进而致使血清胆红素浓度上升,使巩膜、黏膜、皮肤和体液产生黄染现象[4]。抑制炎症和病毒复制、促进肝细胞修复、保护肝脏功能是西医治疗的主要原则,但效果并不理想[4]。中医学认为黄疸型肝炎属“黄疸”“阳黄”范畴,是由于毒热炽盛、脾失健运和肝失疏泄等致湿热互结而引发黄疸,并且目黄、身黄和小便黄是其典型临床特征,因此治疗原则为燥湿疏肝和清热解毒[5]。

加味茵陈蒿汤是中医治疗各类肝炎的常用中药汤剂,张飞龙等[6]在研究中将其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病患取得较好疗效,提示,加味茵陈蒿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更有利于促进病患肝功能恢复。本文通过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应用加味茵陈蒿汤也取得理想效果,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联合组TBI L、DBI L、ALT和AS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均较参照组低;总体疗效94.29%(33/35)较参照组的77.14%(27/35)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加味茵陈蒿汤具有显著价值。其方中所含陈篙、栀子和虎杖具有解毒利湿的功效,有助于降酶退黄;生大黄具利胆疏经和活血化瘀之功,有助于抑制肠肝循环和免疫复合物积聚,达到清除体内毒素的作用;赤芍可活血凉血、化瘀通络和利胆退黄,现代药理作用证实其具对解痉、扩血管、抑制胆汁淤积效果较佳;田基黄可活血除肿、祛湿退黄和散热祛毒,当中所含的基黄醇、乙酸乙酯对保护肝脏有着重要作用;茯苓可健脾利水,有助于加速湿热排出。上述药物共奏清热解毒和退黄利湿之效,最终促进黄疸消除,肝脏修复[7]。

综上所述,应用加味茵陈蒿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病患肝功能指标,提升总体疗效,具有大量推广应用的高度价值。

猜你喜欢

茵陈蒿黄疸肝炎
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世界肝炎日》
鲁晓岚:黄疸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机制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茵陈蒿汤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