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生血汤治疗气不摄血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2022-04-22孙平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血型健脾计数

孙平根

(吉安市新干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西 吉安 33130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内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最主要病因为人体的防御机制对血小板抗原敏感,在免疫系统作用下,对血小板生成进行过度抑制,甚至破坏血小板,导致皮肤黏膜出血、血小板减少[1]。ITP 属于慢性病变,进展缓慢,临床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但因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清晰,导致临床治疗时无法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一线治疗方案,若患者对激素类药物不敏感或产生耐药后,整体治疗效果较差[2]。西医治疗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不良反应大、疗程长等弊端,近些年,中西医治疗慢性ITP 成为新的方向。中医学中并无ITP病名,根据其发病症状可纳入“紫斑”“血证”范畴,病机为脾气亏虚,统摄无力,发为血证,故治疗应以健脾生血为主[3]。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健脾生血汤治疗气不摄血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吉安市新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ITP 患者80 例,均符合纳入标准且获得患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32~72 岁,平均年龄(49.96± 6.77)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2.31± 0.79)年。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34~70 岁,平均年龄(49.87± 6.59)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2.43± 0.82)年。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4]诊断标准:血小板计数持续降低;泼尼松、切脾治疗有效;巨核细胞增加或正常,存在成熟障碍;脾轻微增大或未出现增大。中医符合《中医内科学》[5]诊断标准,证属气不摄血型,主症:皮肤伴有紫斑或淡红斑,气短,神疲乏力,反复出血,自汗;次症:纳少,大便不成形;舌脉:舌质淡、脉细弱。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耐受本研究治疗方案;(3)未合并严重基础病;(4)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2)依从性较差,不按医嘱用药者;(3)存在交流障碍或精神疾病者;(4)拒绝参与本次研究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具体用药方案:基础使用氨甲苯酸(安徽长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01010)+氨基己酸(浙江诚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00802)+维生素K1(上海现代哈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104180221),具体用法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调整。另外,口服强的松片(黑龙江福和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0385)治疗,每日1 mg/kg,早晚各用1 次,之后检查血小板计数正常后酌情减量,每周减少1 片,减少至20 mg/d 时,再次调整剂量,每2 周减少1 片或1 周减少1/2 片,直至停药。当再次复发时,重新调整药量至1 mg/kg。基于此,观察组加用健脾生血汤,药方组成:黄芪25 g,白茅根25 g,仙鹤草25 g,党参20 g,黄精20 g,小蓟15 g,当归10 g,白术10 g,黄芩10 g,黄柏10 g,甘草10 g。诸药入水煎煮,去渣取汁300 mL,分早晚温服。2 组均连续治疗6 个月。

1.5 观察指标 比较2 组中医证候积分、血小板计数及用药安全性。(1)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从紫斑、出血、神疲乏力等方面评估,正常计0 分,轻度计2 分,中度计4 分,重度计6 分。(2)血小板计数: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 个月后,使用全自动全血细胞计数仪(山东济南迈瑞BC-6900)进行检测。(3)比较2 组治疗期间胃肠道不适、肌无力、失眠、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 2 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气不摄血型慢性ITP 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分)

表1 2 组气不摄血型慢性ITP 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分)

2.2 血小板计数 2 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 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气不摄血型慢性ITP 患者血小板计数对比 (,×109/L)

表2 2 组气不摄血型慢性ITP 患者血小板计数对比 (,×109/L)

2.3 安全性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2 组气不摄血型慢性ITP 患者安全性对比 [例(%)]

3 讨论

慢性ITP 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具体病因未明,主要是因血小板被自身免疫过强破坏,造成血小板减少,当血小板减少后,患者伤口难以愈合,更易出现出血症状。慢性ITP 在临床较为常见,需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恢复正常的血小板计数,目前临床治疗多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程度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6]。强的松片为治疗慢性ITP 的首选药物,该药物属于糖皮质激素,抗炎、抗过敏效果好,但长期用药不良反应较多,会引起肥胖、胃肠道不适等症状,需与其他药物联用,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7]。

中医学根据ITP 症状表现将其纳入“紫斑”“血证”等范畴,该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脾、肾气虚为本虚,外感热毒、瘀血内结标实,难以清除机体血小板抗体则为虚实夹杂,血小板被破坏后出现亏虚[8]。ITP 久病则虚,亏虚则无力,气血不畅,发为血证,易反复发作,气随血脱,形成恶性循环。故治疗的关键在于益气、生血、健脾。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慢性ITP 患者采用健脾生血汤治疗效果较好,利于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血小板计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为,健脾生血汤由多味中药材组成,其中黄芪、当归为君药,益气、补血,既可生血又可摄血;党参、黄精、白术为臣药,益气健脾,加强脾胃运化;小蓟、黄柏、白茅根、黄芩、仙鹤草为佐药,清热泻火、止血;甘草起调和之效;诸药共用可起生血止血、健脾益气之效[9]。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当归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增加血小板计数;黄芪能够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出血;白术抗炎效果好,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利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10]。健脾生血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慢性ITP 能够增强治疗效果,减轻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慢性ITP 患者加用健脾生血汤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症状,使血小板计数增加,减少激素类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血型健脾计数
古人计数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血型也会改变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