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公共图书馆以建设地方文献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2022-04-22吉平央珍

西藏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西藏地方馆藏西藏

吉平 央珍

(西藏自治区图书馆,西藏 拉萨 850000)

西藏作为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藏医药、藏戏、唐卡等极具西藏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在中华少数民族文化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生机活力,西藏地方文献资源对于推进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公共图书馆以文献资源建设和为提升读者服务能力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文献资源建设中地方文献资源具有的独特的和显著的区域性、历史资料性、系统性和特色性,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地方文献工作中对于地方文献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文化传承与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开发与研究等方面承担着其他公共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也越来越引起公共图书馆的重视。

1 地方文献对提升图书馆核心服务能力的重要性

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服务地方社会的知识宝库,是研究地域发展的可靠资料。地方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和拓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强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对传承地方记忆与文明,彰显地方文化魅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地区性文献资源保障中心的作用,联合本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共同开展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与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也明确指出“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还应当系统收集地方文献信息,保存和传承地方文化”[1]。公共图书馆是否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衡量馆藏有无地方特色的标准,也是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基础和提升核心服务能力的资源信息保障;提升图书馆核心服务能力是实现地方文献资源价值的体现,也是公共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的核心服务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通过对地方文献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开展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满足本地读者对地方文献信息的特色需求,使馆藏文献资源价值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和体现;公共图书馆通过有计划地收集和整理开发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体系,增强公共图书馆在特色资源信息服务中的核心服务能力。

2 西藏公共图书馆提升地方文献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2.1 突出西藏地方特色,服务西藏经济文化建设

西藏有着内容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西藏地方文献中记载了西藏灿烂的文化、民俗风情、地理历史和现实等资料,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了解并学习西藏历史发展、经济、文化、民俗风情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资料,公共图书馆需要开展并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为全面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服务;公共图书馆有为各级政府机关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职能,采集、研究和利用好地方文献,主动积极并将有效的地方文献资源提供给政府各级决策机构,以便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为当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提供决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随着图书馆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信息资源特色化建设尤为重要,西藏公共图书馆在面临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建设好西藏地方文献资源,突出西藏地方特色,在图书馆由纸质文献向数字文献转型发展过程中西藏各地公共图书馆应积极进取、多方努力,在地方文献资源服务方面取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提升馆藏实力和竞争力。

2.2 以开展特色化服务提升馆藏资源建设和核心服务能力

地方特色文献资源能为读者提供丰富系统的知识和信息服务,促进优化馆藏地方文献品质,有利于彰显本地文化资源优势,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只有达到研究级水平才能充分满足读者需求,只有特色资源占馆藏85%以上的数量,才能成为该学科的省级信息资源中心。目前西藏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馆藏尤其是特色资源数量还很少,还不能够吸引有特殊需求的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关注,特色资源的来源渠道较为狭窄,只有积极通过向社会征集、与区内其他图书馆或科研院所进行书刊交换、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等途径不断增加各馆的特色资源数量,同时做好特色资源开发和管理.为用户提升核心服务能力信息保障,将特色资源藏书建设作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区内各公共图书馆广泛收藏具有本地区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文献资源藏书,做到“人有我优”的显著特色优势藏书,构建公共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3 西藏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现存问题

目前西藏区内公共图书馆正式开馆的除了1996年的西藏自治区图书馆,6 个地级市图书馆林芝图书馆、昌都图书馆、山南图书馆、那曲图书馆、日喀则图书馆,拉萨市图书馆和阿里图书馆还在筹备建设当中。西藏自治区图书馆1996 年开馆至今已经二十五个春秋,馆藏地方文献收藏原则为“藏文、藏学求全、其他求精”,目的是对有关西藏地方文献的古籍、藏汉文图书、期刊尽全力收藏,力争将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建成“藏学研究信息中心”。截止2019年底,馆藏图书约40余万册,其中藏文古籍和藏文文献15000多函10万余种,藏文古籍和藏文文献突显西藏地方文化特色。建馆初期在年购书经费只有10万元的情况下,将有限的经费2%利用在西藏地方文献纸质文献的购买上。随着地方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15 年开始购书经费达到年均200 万元,其中10%用于采购西藏地方文献类文献资源。目前,区内公共图书馆中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数量最多,地方文献以藏文古籍文献和藏汉文西藏地方类图书、期刊为主要内容。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古籍文献已经从古籍普查逐渐走向了古籍数字化,2019年首次将166 函47000 余页古籍原件全文数字化,实现了对165 函古籍的浏览、检索、查询等功能,开启了古籍数字化进程。笔者通过对林芝市图书馆、昌都市图书馆、山南市图书馆、那曲、日喀则市图书馆的实地调研和电话咨询,各地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藏书和资源管理情况做了调研(见表1)。

表1 西藏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馆藏调查情况表

3.1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落后,数量不足

从表1 看出,西藏各公共图书馆馆藏西藏地方文献数量都很少,1996年开馆的西藏自治区图书馆目前中文地方文献5455 种,藏文图书7974 种,是区内所有图书馆中地方文献藏量最多的公共图书馆,其他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中那曲图书馆和山南市图书馆目前收藏地方文献数量较多,复本量也多,有的地方文献复本数量超过5本,种数少,有的把学校教材课本也归做地方文献中。那曲图书馆通过积极开展地方文献征集到的藏文地方文献数量与开馆二十多年的西藏自治区图书馆数量相当,发展速度较快。昌都图书馆地方文献数量非常少,这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对地方文献工作重视程度有关。各馆采购地方文献方式以近年区内外出版西藏地方文献出版商提供的书单为采购主要依据,使得各馆地方文献馆藏内容多有重复,无法突出各馆馆藏特色。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至1996年开馆期间的近现代西藏地方文献图书、期刊和报纸资料各馆几乎都没有收藏,这部分资料是读者借阅中需求量较多的资料。在调研中发现除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外,其他各馆馆藏数量没有明确具体的统计数字,虽然设有藏文书架或藏文阅览室但是不注重对地方文献的收藏,没有对地方文献开展参考咨询的意识,更没有地方文献购置专项经费预算。

3.2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内容单一

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的一切资料,记载形式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文告、手稿、票据等,内容有历史文献和现当代文献。目前西藏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内容主要以现当代的图书和报纸、期刊为主,内容较为单一,1996年开馆之前出版的西藏地方文献图书、期刊、报纸基本没有收藏。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在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推动下,制作了西藏自治区分中心地方资源和一部分藏语译制视频资源,但是读者利用率较低。地方文献具有地域性,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西藏公共图书馆除了要收藏本省、本自治区范围内的相关地方文献,还应该收藏甘肃、四川、云南、青海省份内所在的藏族自治州出版的有关西藏地方文献,如甘肃省图书馆收藏西北五省区的地方文献,使得西北地方文献范围更广泛,地方文献资源更丰富。目前西藏各公共图书馆只收藏了西藏自治区范围内现当代的地方文献,收藏内容和范围都较为单一,内容单调不够充实丰富,资料性和地域性不突出。

3.3 地方文献来源单一

到目前西藏自治区出版社还没有对西藏公共图书馆实施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地方文献来源基本上全靠购买,各馆都没有制定地方文献采访保障制度,采访随意性较大。目前西藏区内只有那曲文化和旅游局开展了面向社会征集那曲地方文献资料工作,征集范围是:那曲地方史志、地理文献、那曲人士著述、地方资料、非图书资料、那曲地区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的报纸、杂志、期刊、藏汉文书籍、画报、画册等及伟人像章等实物[2],区内其他各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开展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地方文献收集保存不仅仅是图书馆的责任,也是政府和社会行为,只有政府出台具有地方性法规“呈缴本”制度,得到社会的支持,鼓励各单位向图书馆捐赠地方文献出版物,才能保证图书馆对地方文献收藏力度。

3.4 地方文献开发业务尚未开展,服务手段落后

藏学研究、西藏历史资料、西藏地方志是西藏公共图书馆最具特色的文献资源,内容涉及西藏地方历史、人物、文化、艺术、地理和生态环境等,对地方文献二次开发可以为当地修志、研究提供参考咨询服务[3]。在图书馆以信息服务、知识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的今天,西藏各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文献服务工作只仅限于简单的借还,读者能找到馆藏书架上的书层面上,没有对地方文献二次文献开发工作。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深度开发情况统计显示,目前只有南京图书馆和西藏自治区图书馆没有开展地方文献二次文献开发业务,对地方文献参考咨询服务意识淡薄,读者借阅率不高。以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读者利用率为例,2016 年至2020 年五年间(2014年至2015年馆改扩建),藏文图书读者借阅量1826 册次,年平均借阅365.2 册次,中文西藏地方文献图书读者借阅量3589 册次,年平均借阅量713.8 册次。对地方文献的管理也不够规范,中文地方文献与普通图书混藏在同一书库,采用相同顺序种次号,地方文献特色不突出。随着馆藏藏汉文地方文献数量的增多,尤其是读者对查阅西藏地方文献专题的需求增多,编制地方文献书目、索引、提要和文献汇编、资料选编是目前西藏各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首要任务。

4 西藏公共图书馆以地方文献特色资源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规划

4.1 加强地方文献资源馆藏数量,增加采访力度

开展地方文献特色资源的先决条件是拥有较多数量和较为系统的馆藏地方文献,馆藏地方文献丰富而多样,才有可能进行规范的管理和保护,才有可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4]。目前区内各公共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中只有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存有较多数量的地方文献资源,其他各地市图书馆数量都还很少,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处于刚起步阶段,要收藏数量较多的地方文献资源,需要通过加强采购、征集、呈缴等方式丰富馆藏。

4.1.1 采购方面。应尽快制定《西藏图书馆文献采选条例》,在条例中制定出西藏地方文献采选的具体范围,如西藏地区的地方志、地图、地名录、手稿、珍贵历史照片等,包括除西藏外的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等出版的有关西藏地方文献的资料都在采购范围内。

4.1.2 征集方面。对有关西藏的地方志、人物志、藏学研究等史料价值较强的史料进行征集,图书馆应积极主动与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自治区党史办、地方志办公室、档案馆等收藏有较多西藏地方文献的单位建立联系、取得信任与支持,增加馆藏西藏地方文献的数量。为加强地方文献的收集,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应尽快出台关于做好征集西藏地方文献工作的相关文件和通知,以正规文件形式向西藏自治区出版社和其他相关单位征集地方文献,对广大读者和社会发出关于征集西藏地方文献的通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方式向社会征集地方文献。目前区内公共图书馆中只有那曲市图书馆开展面向社会征集那曲地区地方文献工作。

4.1.3 呈缴方面。对本地出版社加强呈缴事宜的沟通和联系,争取更多的西藏出版社近三十年来出版的图书。在获得相应的版权许可的前提下,对购买不到的珍贵地方文献进行复印、拍照留存珍贵的资料,学习内地省市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拓制、缩微复制等先进的技术,开发获取途径收集地方文献。加强馆内外对西藏地方文献征集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和相关机构更多地了解公共图书馆,要通过媒体向各社会和各单位、个人全面宣传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取得各级领导的重视并制定相关政策,配合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的搜集工作,渠道发动民间力量,扩大征集渠道。

4.2 挖掘馆藏,扩大资源建设,助力西藏旅游经济发展

西藏地方文献记载了丰富的西藏地区历史、地理、经济、物产、名胜古迹、藏民族民俗风情等资料,这些资料中很多具有广泛性和连续性,很多地方文献资料融汇在丛书、论文集和期刊、报纸,非正式出版物中,研究西藏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艺术、民族宗教等问题,综合性的专题书目和索引是必不可少的检索工具。西藏公共图书馆应尽快开展揭示馆藏地方文献编制地方文献书目索引工作,为研究西藏地方文献工作者提供便利。编制书目和索引是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参考咨询工作的基础工作,很多公共图书馆从建馆之初就开展这项工作,如甘肃省图书馆编制西北地方文献书目和索引,并出版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的《甘肃地方文献书目》一书,西藏各公共图书馆应积极虚心学习甘肃省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在编制地方文献书目索引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深入挖掘地方文献资源,根据读者的需求编制有关西藏地方文献中如西藏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社会建设、法制建设、教育、医药卫生、西藏历史学、西藏经济发展史、中国藏学研究、文化艺术、农业等专题文献信息编制成地方文献书目,建立藏学研究、新旧西藏变迁资料中心、唐卡艺术、文化建设、水利建设、农牧业、西藏经济发展、藏医药、教育等专题库建设,深化地方文献资源服务内涵,提升服务竞争力。近年来西藏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作为西藏的支柱产业,图书馆应将地方文献资源中有关西藏旅游资料开发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开展西藏旅游专题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开发网络西藏旅游资源,建立旅游特色数据库,加强与区内其他各馆馆际资源共享,提高馆藏地方文献利用率,让更多来到西藏旅游的人把图书馆作为了解西藏的第一服务站点,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为旅游经济发展助力,拓宽服务范围,主动与旅游行业共同创新服务模式,为来到西藏旅游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多元化服务,为西藏地区经济发展建设提供信息资源保障,满足用户阅读、学习、研究的多种需求,让更多的人重视图书馆的作用,形成核心竞争力。

4.3 建立西藏地方文献资源特色资源体系

随着网络化和信息资源多样化的发展,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走向了信息资源建设和数字资源建设,特色数据库是图书馆特色资源的集中反映,是图书馆吸引读者,提高社会影响力的核心资源,它不仅充分展示了图书馆的个性,也成为图书馆提高信息服务竞争力的重要品牌[5]。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在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下,根据目前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和西藏独有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对区内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建设全国共享工程西藏自治区分中心地方资源和译制资源库,建设有“藏族十明学专题讲座资源库珞巴族文化专题片”“西藏抗英历史文化专题片”等特色资源和藏汉双语译制视频资源等内容项目,并将这些资源传送到西藏农牧区基层网点和群众身边。在特色资源体系建设中,质量提升和推广及对资源揭示方面还有待于提高,使建设好的资源被更多地利用。突出西藏地方特色,加强地方文献体系化建设,从采访源头提高地方文献质量。在网络化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数字和电子阅读冲击着传统的阅读方式,西藏公共图书馆应需要根据读者和用户的阅读需求,为读者提供地方文献实现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两种阅读方式,使西藏珍贵古籍文献数字化长久保存,方便读者利用和阅读,促进西藏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走向信息资源建设。《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条指出,推动公共图书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服务,这是公共图书馆对读者对用户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其次应对全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从书目数据组织标准、统一检索,为公众提供更好更便捷的地方文献查询服务,避免重复建设。建设与西藏地域和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更多的特色数据库,突出各馆的地域特色,在统一检索功能标准下,实现西藏区内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共建共享目标。

4.4 转变传统服务理念,强化特色意识

网络化自媒体信息时代,西藏公共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简单借还、读者能找到书就可以了的传统服务理念,树立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工作都要受到市场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的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地把文献资源配置到较好的环节,不能很好地方服务社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只有面临被淘汰的危险[6]。地方文献建设中应突显西藏地方地域文化特色,推进地方文献数字资源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增加图书馆官网数字资源建设内容,专门设置地方文献栏目,其中应包含各馆地方资源书目数据和地方视频资源,讲座资源等,对有关西藏地方文献的图书、期刊、报纸进行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的整理加工,对网络中有关西藏地方文献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开展西藏地方文献参考咨询服务,更好地方为学习和研究型读者服务。以读者需求为服务中心,准确地为读者提供所需地方文献信息。

4.5 开展地方文献学术会议及培训活动

为了积极推动地方文献建设,西藏公共图书馆应尽快开展学习地方文献学术培训班,探讨对西藏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目录索引编制、地方文献搜集和建设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研究和学习,对全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做一次课题调研,深入了解全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邀请藏学研究和西藏历史研究专家对全区公共图书馆馆员开展专题业务知识授课,培养地方文献工作人员,提高地方文献专业素养,学习内地省市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方法和先进经验,推动西藏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猜你喜欢

西藏地方馆藏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西藏地方辣椒栽培模式探究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蕃物志
西藏往事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