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Kolcaba舒适理论的儿科舒适化服务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2022-04-22李达娜

护理与康复 2022年4期
关键词:舒适度儿科手术室

万 婷,周 红,易 鑫,李达娜,莫 霖

1.重庆佑佑宝贝妇儿医院,重庆 401122;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 401122

儿童在就医过程中普遍存在恐惧、焦虑、不配合等问题[1]。研究表明,87%的患儿表示在住院期间经历了疼痛[2],54%的患儿在出院2周后会持续出现心理问题,包括沮丧、不安、焦虑等消极情绪,严重者还会出现失眠、噩梦、进食退化等[3]。在环境适应方面,不适宜的温湿度可能会增加患儿呼吸道疾病发生[4],噪声可使患儿产生烦躁感,甚至影响其短期记忆和注意力[5]。Kolcaba提出,患者舒适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四个方面的三种状态:轻松自在、痛苦解除、自我超越,并对整体舒适护理理论进行了实践[6]。舒适状况的改善与患者寻求健康的行为是相互促进的,患者采取积极的行为既可促进健康,又能提升与健康相关的服务与结果。目前,舒适化服务仅碎片化运用于成人手术、特殊疾病护理及儿童的重症护理等领域[7-8]。尚未检索到构建儿科舒适化服务方案的相关报道。重庆佑佑宝贝妇儿医院基于Kolcaba舒适理论构建儿科舒适化服务方案并有效开展舒适化服务。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9-11月(舒适化服务方案实施前)就诊的67例患儿和67名家长作为实施前组,患儿男32例、女35例;年龄6~14岁,平均(9.78±2.64)岁;普通呼吸道感染29例,耳鼻喉疾病14例,普通外伤10例,儿童保健14例。选取2019年9-11月(舒适化服务方案实施后)91例患儿和91名家长作为实施后组,患儿男48例、女43例;年龄6~14岁,平均(9.99±2.58)岁;普通呼吸道感染38例,耳鼻喉疾病21例,普通外伤13例,儿童保健19例。舒适化服务方案实施前后患儿在性别、年龄和病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编号YYBB-ER-2022001。

1.2 方法

基于Kolcaba舒适理论,围绕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方面的舒适需求,医院从环境去医化改造、引入舒适医疗设备、优化治疗操作流程、舒适手术服务设计及高效医护患沟通平台建设等方面,构建儿科舒适化服务方案。

1.2.1成立舒适化服务保障小组

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共计18人:护理部主任1人担任组长,负责团队管理、制度流程修订;护理部干事1人,负责协调工作、质量控制以及数据收集分析;医生3人、护士3人,参与授课讲座、方案制定与沟通;护士7人,负责各科室方案落实与发放问卷、调研;护士2人,客服1人,负责娱乐活动的协调参与。

1.2.2人员培训

开展院级舒适化服务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儿科舒适化服务进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及危机干预、儿童无痛治疗、儿童医疗游戏辅导及人性化医院环境管理等。培训形式包括理论授课、操作演示、工作坊、情景模拟等。

1.2.3改善医院人文和物理环境

1.2.3.1 院内环境改造

门诊区域采用卡通森林主题,通过绿色、浅黄色调的森林装扮或林间小动物使环境温馨、去医化。在就诊大厅和候诊区域增设儿童游乐区,并设立墙面玩具和读书角,部分墙面采用防撞和隔音软包。住院病房区域以卡通世界为主题,病房内部根据儿童兴趣爱好,布置成专属卡通主题病房(如冰雪奇缘、蜘蛛侠等),消除患儿紧张及恐惧等不适。

1.2.3.2 开设童话屋和手工坊

在门诊及住院区域的儿童游乐区和读书角,定期开展童话屋和手工坊等,为患儿讲故事,和患儿一起做主题手工;适时开展诊间科普、节日主题活动,如哮喘患儿的管理、洗手日活动等。

1.2.4治疗操作舒适化改进

1.2.4.1 制订舒适化操作标准

在现有各项常规护理操作标准中加入舒适化服务要素(如操作前的行为诱导、操作中转移注意力和操作后的奖励等),护理人员按标准实施舒适护理操作。

1.2.4.2 减轻操作性疼痛

对于静脉、肌内、皮下注射等,采取以下措施减轻疼痛:操作前行为诱导,根据年龄采取不同方式,如年长儿以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让其了解和亲自体验操作过程并表达感受,以配合完成操作;按需使用表面麻醉剂(利多卡因软膏);操作过程中,根据患儿年龄特点,采用手偶、摇铃、音乐、观看动画片、聊天等形式转移患儿注意力;操作后给予表扬、趣味游戏纪念打卡或赠送贴画小礼品等形式进行正面强化。

1.2.4.3 购置舒适化医疗设备

医院引入无痛皮试机、动画一体雾化机、触压式采血器等,减轻患儿疼痛,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针对部分检查如耳道冲洗、超声检查,对冲洗液、耦合剂等进行37℃恒温加热,提高检查的舒适度。

1.2.5“游乐园手术室”服务设计

1.2.5.1 术前访视

术前通过“智能访视终端”医护一体化进行术前访视,以陪伴、玩耍、游戏的方式完成体格检查,了解患儿疾病、生理状况,同时收集患儿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信息,以兴趣为导向讲解手术室环境,并根据患儿爱好及需求做主题设计,如为患儿定制蜘蛛侠、白雪公主主题术程等,发放“游乐园手术室”邀请卡。

1.2.5.2 接入手术室

根据术前访视收集到的患儿资料,按需求携卡通主题推床(如蜘蛛侠、白雪公主等),以故事引导的形式进行术前核查,接患儿入手术室。手术准备室内进行相应主题布置或播放患儿喜爱的儿歌,患儿在家长陪伴下完成预麻醉后推入手术室(不需要预麻醉的患儿以坐小推车或步行方式直接进入手术室)。将家长引导至手术等候区,电视屏幕实时呈现手术进展状态。

1.2.5.3 术中护理与沟通

手术间温湿度适宜,术中冲洗用水加热至37℃,气管插管患儿拔管后进行雾化治疗。专人跟进手术过程,向家长讲解及提供答疑服务。

1.2.5.4 送返病房

手术室护士安排家长在手术准备室与患儿见面,讲解患儿目前状态及术中或复苏时的正向表现;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后,向家长讲解术后注意事项、进食时间等。

1.2.5.5 术后访视

根据患儿特点选择性准备奖状、手工小礼物、贴画等,了解患儿术后睡眠、饮食及疼痛情况并予以指导。根据家长和患儿意愿向其展示“手术童梦纪念册”,邀请家长和患儿对本次手术流程做出评价,自愿留言或者绘画。

1.2.6加强医护患沟通支持

针对日间手术如腹股沟斜疝手术、耳前瘘管手术等,组建医护患围术期沟通群。麻醉护士提醒家长关注术前注意事项,手术医生向家长确认手术时间及患儿准备情况;术后离院后麻醉医生持续跟进患儿疼痛情况并予相应指导,手术医生在术后7 d内对家长和患儿康复中的疑问进行解答等,及时解除家长对手术相关事项的疑惑;护士进行护理指导。

1.3 评价指标及方法

1.3.1患儿舒适度

采用Kolcaba提出的舒适度10级评分法[6],在就诊结束时或出院时,由患儿对舒适度进行评分,评分范围0~10分,分数越高表示舒适度越高。

1.3.2家长满意度

在就诊结束或出院时,由家长对医院进行整体满意度评价,评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满意”至“非常满意”分别记1~5分,分值越大,表示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两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舒适度比较

实施舒适化服务方案后,患儿就医舒适度较实施前提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舒适度得分比较

2.2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实施舒适化服务方案后,家长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P<0.001),见表2。

表2 两组家长满意度得分比较

3 讨论

3.1 基于Kolcaba舒适理论的儿科舒适化服务有利于提升患儿的舒适度

本研究中的儿科舒适化服务方案基于Kolcaba舒适理论,从环境、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对患儿就医体验进行改善。环境上兼顾物理和人文因素,对医院环境实行去医化改造、卡通主题化,完善诊间游乐区,定期举办诊间游戏活动,改善患儿就医环境;在生理、心理方面实施多维度、多形式干预,综合运用舒适医疗设备、表面麻醉剂、医疗游戏、行为诱导等减轻患儿治疗操作的疼痛和不适,提高患儿治疗的生理和心理舒适度。采用“游乐园手术室”服务设计,全术程根据患儿年龄、喜好、性格特点,运用个性化主题游戏式沟通和引导,让患儿轻松完成手术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舒适化服务后,患儿就医舒适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舒适化服务有利于提升患儿就医舒适度。

3.2 基于Kolcaba舒适理论的儿科舒适化服务能提高家长满意度

就医对患儿及家长是一个压力事件,陌生的环境、人群、医疗设备、不了解治疗过程及创伤性的治疗,会使其产生压力和不适感。本研究方案减轻了患儿环境方面的紧张感,舒适化操作改善患儿就医方面的心理体验,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及时答疑解惑,提高支持度,提升家长对患儿的疾病知识和健康管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舒适化服务后,家长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舒适化服务有利于提高家长满意度。

猜你喜欢

舒适度儿科手术室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两种舒适度指数在海南岛气候舒适度评价中的应用及对比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大陆集团卫星摄像头通过智能互联提升驾驶安全性与舒适度
我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