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人物绰号的俄译策略

2022-04-22杨斌斌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00

名作欣赏 2022年12期
关键词:音译译本绰号

⊙杨斌斌[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00]

绰号,又称诨号、外号,通常是根据某个人或群体的特点,给他们取一个有代表性的、非正式的名字或称谓。绰号带有浓重的个性标记和感情色彩,比起姓名,绰号可以令他人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扛鼎之作,书中人物众多,称谓繁复,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绰号,甚至一人有多个绰号,而每个绰号除了展示人物形象外,还具有深刻的隐喻含义。但碍于国家间存在文化鸿沟,在此条件下很难实现翻译功能对等,这也成为翻译的一大障碍。1958年由苏联汉学家В.А.Панасюк所译的俄译本《红楼梦》出版(诗词部分由Л.Н.Меньшков所译),并于1995年发行了重译版(诗词部分由И.С.Голубев所译),这两个版本堪称翻译界的典范之作,但对于其中一些人物绰号的翻译仍有疏漏之处。本文通过对比1958年俄译本《红楼梦》及《红楼梦》原文中的人物绰号研究其翻译方法,分析共性特征,对翻译策略进行了细化与补充,旨在完善俄译本《红楼梦》的同时,削弱翻译过程中所出现的文化壁垒。

一、《红楼梦》俄译人物绰号的翻译策略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在《翻译教程》第五章中总结了13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其中包括字对字的翻译、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等。考察他对上述各个不同翻译方法所给出的定义,可以将这些翻译方法的共同点归纳为:在确定一个固定翻译单位(如词素、语法结构、语境意义等)的基础上,“复制”出原文的意义。“翻译方法是与整个文本相关联的”,译者在其翻译过程中不会局限于某一种翻译方法,而是根据实际问题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所以俄译本中对《红楼梦》人物绰号的翻译也运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翻译方法等同于“翻译策略”,只是后者在翻译研究中使用更为普遍,故下文以“翻译策略”论之。经分析,俄译本《红楼梦》中翻译人物绰号时运用的翻译策略主要有直译、意译、换译及增译四种。

(一)直译

直译是最常用的翻译策略,因为它体现了忠实原文的原则,也就是符合“信、达、雅”中占据首位的“信”,因此直译的信度是所有翻译策略中最高的。除此之外,直译也是最简捷的翻译策略,因为只要按照字面翻译,不需要过多的理解,即能较为准确地达到近似等值效果。比如“刘铁嘴”中的“铁嘴”,译为“Лю Железный рот”,符合中文人名的俄语表达形式。其中“Железный рот”直译过来就是“铁一般的嘴”,符合刘铁嘴作为算命先生能说会道的特点。在俄语绰号的构词法中,存在“名+绰号”或“绰号+姓/名”的形式,如基辅大公ЮрийВладимирович因为其强大的野心和好战的本性而被称为ЮрийДолгорукий(长臂尤里),因此该绰号符合俄语绰号的特点,自然也更能被俄罗斯读者理解与接纳。

(二)意译

意译是指根据原文大意来翻译,要求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不拘泥于原文结构形式与修辞手法。意译的好处在于歧义少,使译文更接近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及表达方式,让读者更易于接受和理解。俄译本中将“王短腿”意译为“Ван Коротышка”,其中“Коротышка”指“矮个子的人”,“王短腿”就是在形容他“矮”,译者将“短腿”这一局部特征扩大至整体,抓住绰号的核心意思,将该绰号指代的特征简捷明了地表现了出来。

“天聋”和“地哑”是道教神话中文昌帝君的两个侍童,意为“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以免泄露天机,而实际上二人并非真正的“聋”和“哑”。王熙凤拿这两个称号比喻林之孝夫妻,意在强调“聋”“哑”二字,说明他们平时本分做事,沉默寡言。俄译本将其意译为“Он глух,как небо,а она нема,как земля”,如实地反映出他们的性格特征,也没有造成歧义。

(三)换译

考虑到中俄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些词语无法一一对应,因此译者必须极力寻找同等功能或近似的词语代替,这样才能使读者易于理解。俄译本中部分绰号运用了换译,例如“禄蠹”,指窃食俸禄的蛀虫,喻指贪求官位俸禄的人。俄译本译为“книжный червь”,回译过来的意思是“书虫”,当然加引号之后,其意思并非仅停留在表面,内在性质已经不言而喻。这说明“书虫”并不是真的求学问求真知,更多的是为仕途,汉语与俄语的意义基本一致,俄语读者比较容易获得与汉语读者相似的联想感受。

第五十五回下人将王熙凤比作“巡海夜叉”,将李纨、宝钗、探春比作“镇山太岁”以此表达对她们的不满。其中“夜叉”是梵语,是“Yaksa”的译音,俄语音译为“Якша”。“夜叉”原是佛经中一种形象丑恶的鬼,民间常用来形容丑恶凶狠之人,这里翻译成“дьявол”(魔鬼),体现不赞的语气。“太岁”是道教信仰中太岁神的简称,“镇山太岁”指强横凶恶之人,这里翻译成“демона”(恶魔)。二者虽然都有“恶魔、魔鬼”的意思,但语义程度稍有不同,“дьявол”的贬低色彩要更浓厚,仅这二者的区别便可使读者一目了然地认识到王熙凤比后三人更凶狠,下人对王熙凤的愤恨要多于后三人。

(四)增译

虽然翻译的原则之一是译者不应对原文的内容随意增添或缩减,但是有时为了读者能够通晓文意,不得不根据上下文做出增减。在俄译本《红楼梦》中,部分绰号采取了增译的翻译策略。

如探春的绰号“玫瑰花”,原文解释是“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侧面表现出探春容貌姣好但性子直烈,自我保护欲强。俄译本译为“роза мэйгуй”,“роза”既有“玫瑰”之意,也泛指玫瑰所属的“蔷薇科”,概念可大可小。但原文特指玫瑰花,译者匠心独运,特意在之后加上“玫瑰”的音译“мэйгуй”,以确指事物,力求表述准确。

在进行增译时,译者也考虑到了所增选词的精确性,比如迎春、惜春的别号“菱洲”“藕榭”是由二人在荣国府大观园的住处名“紫菱洲”和“藕香榭”中各去掉一字得来。俄译本将其译为“Властительниця острова Водяных каштанов”和“Обитательница павильона Благоухающего лотоса”,其中迎春为“Властительниця”(统治者)和惜春为“Обитательница”(住户)的处理方式很耐人寻味。译者保留了住处名,增加了具有身份意义的中心词,但象征意义却有差别。结合二者的身份来看,迎春出身荣国府,是荣国府的主人之一,而惜春出身宁国府,只是借住在荣国府,因此迎春为“Властительниця”,惜春为“Обитательница”,表述合理。

二、《红楼梦》部分俄译绰号误译分析

(一)选词不确切

黛玉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蝗虫”是庄稼地里的害虫,吃东西既快且无所不拒,让人联想到贪婪自私,做事风风火火的性格。俄译本将其直译为“саранча”(蝗虫),但是其文化联想意义却未必完全一样。“саранча”让人联想到一个“不被人需要的人,下流无耻且不光彩的人,经常利用你的善良且有所图的人”,并且指的是一个你所信任的人身上掩盖了狡诈阴险的本质。应该说,俄语单词“саранча”与汉语的“母蝗虫”虽然有一致的成分,但是并非完全相同。

倪二绰号“醉金刚”,“金刚”本用以譬喻“佛法坚固”,后指神佛旁的侍从力士,因手持金刚柞得名,有降妖除魔之能。用它来代指孔武有力正义凛然的倪二,实不为过。“金刚”梵文为“vájra”,俄语音译为“ваджра”,而俄译本将其译为“алмаз”(金刚石),“醉金刚”译为“Пьяный алмаз”(醉酒的金刚石),喻体由佛教的金刚变成了金刚石,因此指代特征也随之改变,显然无法将倪二“惩恶扬善”“打抱不平”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

贾宝玉的别号“怡红公子”译为“Княжича,Наслаждающегося розами”,“Княжича”意为“王公的儿子”。先秦时期的确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但这里的“公子”主要是读书的文化人或豪门氏族的年轻男子,是一种尊称,不单指社会地位。在该语境下,贾宝玉是一位吟诗作赋的富贵子弟,Княжича只体现了尊贵,而未体现出书卷气息,因此稍有欠缺。

“多浑虫”是贾府一个极不成器的破烂酒头厨子,人见他懦弱无能,所以称他“多浑虫”。“Дурачок”意为“痴呆的人、低能的人”,强调“痴傻”,多反映人的智力问题,并不能体现出“多浑虫”浑浑噩噩、懦弱无能的生活状态和人物性格。

(二)绰号语义缺失

1.音译导致的语义缺失

人名翻译一般采用音译,对于《红楼梦》这本著作来说,音译法远远无法承载人名、绰号中蕴含的丰富信息。比如“毛半仙”“王一贴”音译为“Мао Баньсянь”“Ван И-те”,原文中二者绰号的由来是因为“毛半仙”善卜,“王一贴”买膏药,表面上这是他们的职业,其实是在暗讽他们是“江湖术士”和“赤脚医生”。俄语中并没有完全对等的词汇,因此采用了音译的方法,但这样人物的特征就没有表现出来,即使原文对二者身份做了补充,他们的俄译名称也已经失去了指代性,成为读者眼中的普通姓名了。

2.文化空缺导致的语义缺失

《红楼梦》中一些人物绰号来自典故,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指代功能。碍于文化差异,俄语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词语,因此意译就是翻译这类绰号的首选策略,但难免会造部成分原意“失真”,难以达到十足的效果。比如薛蟠之妻夏金桂凶狠泼辣、狡猾善妒,其绰号“河东狮”出自苏轼的诗句“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狮”形容古代的妒妇、悍妇,俄译本将其转译为“сварливая девушка”(爱吵架的姑娘),显然只体现出了夏金桂的“凶”,未体现她的“狠”,因此有所欠缺。

迎春之夫孙绍祖阴险狡诈、虚伪无耻,其绰号“中山狼”出自东郭先生误救中山上的一只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吞的典故,后指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俄语将其转译为“жестокий молодой человек”(残忍的年轻人),同样,只体现出了孙绍祖的“狠”,未体现他的“伪”,所以仍有待完善。

贾宝玉给林黛玉取表字为“颦颦”,薛宝钗以“颦儿”称之,原文中贾宝玉解释说:“《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在典故“东施效颦”中,此字描述的是美女西施病心而捧心皱眉的样子,而黛玉也在《红楼梦》中被下人称作“多病西施”,因此黛玉的“颦”与“东施效颦”的典故息息相关。俄译本译为“Чернобровая”,其原型为“Чернобровый”(长着黑眉毛的),在译文中词尾变为“ая”指代女性,该结构是俄语中典型的“复合形容词式绰号”,是形容词名词化的结果。该词完全没有表现宝玉取字的主要依据,即黛玉最大的形象特征“蹙眉”。就文化差别来看,俄罗斯人显然并没有“西子捧心,颔首蹙眉”之姿的概念,因此形虽可塑,但意难原。

(三)绰号理解有误

做任何翻译工作时,理解原文是基本,因此翻译绰号就要正确理解绰号所指的内容,但俄译本在绰号的理解层面仍有疏漏。

王夫人在第三回谈到宝玉时,称他为“混世魔王”,即“扰乱世界的魔王”。这里“混世”为动宾短语做定语,“魔王”这一绰号与佛教有很大的关系。“魔”本是佛教用语,即梵文“Mōra”(魔罗)的简称。而俄语中也存在其对应词语“Mара”,俄译本译为“злой дух нашего суетного мира”,即“(在)乱世中的魔王”。“(在)乱世中的”是介词短语做定语,与原意“扰乱世界的”意思截然不同,因此会出现翻译偏差。

林黛玉的别号“潇湘妃子”译为“Фея реки Сяося”。这里的“妃子”指代的是“湘夫人”,也称“湘水女神”,究其本质可转译成“Фея”;而“潇湘”指的是林黛玉的住所“潇湘馆”,虽然“潇湘”是潇水河与湘江的合称,但“潇湘馆”中的“潇湘”指的是潇湘馆庭院中的潇湘竹,因此俄译喻体有误。

(四)绰号号主错误

俄译本还出现了绰号号主错误的问题,芳官的绰号“金星玻璃”就有一处误加在了春燕和秋纹的身上,而其余的皆指芳官。

原文:只听金星玻璃从后房门跑进来。(第七十三回)

译文:В это время в комнату с криком вбежалиЧуньянь и Цю вэнь.

原文:故走来悄悄的央求晴雯金星玻璃等人。(第七十四回)

译文:Поэтому она потихоньку упросила Цин-вэнь иФан-гуань.

这个错误指代除了未忠实原文,还会给读者造成混乱,因此不容小觑。

(五)漏译

经过对比,笔者发现俄译本《红楼梦》中删去了一些绰号,其中不乏一些对人物刻画有重要作用的绰号。

原文:“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他的浑名叫作‘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第六十五回)

译文:—Наща старшая госпожа Ли Вань очень добра.

原文:“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第六十五回)

译文:—Одна из них является дочерью сестры нашего старшего господина,и фамилия её Линь.

译者删去了李纨的绰号“大菩萨”和黛玉的绰号“多病西施”。“菩萨”和“西施”这两个词既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形象,也反映了下人对李、林二人的态度,而俄译本却将其删除。在残留下的只字片语中,读者并没有获得多少可靠信息,将内容丰富的段落翻译得如此单薄,实在可惜。

(六)死译

死译是完全拘泥于字面的翻译,与直译不同的是,死译是逐字对译,无法把意思传达出来。死译只是译者为完成翻译工作采取的手段,体现的是对读者的不负责,这也是翻译工作最应该规避的问题之一。

迎春被称作“二木头”,是因为她性格木讷,“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活像个木头人。俄译本将其译为“второе бревно”(第二个木头人),其中“бревно”(木头人)通常形容呆板的人或状态,虽然从结构层面达成了一致,但是“второе”容易让人产生歧义。“二”指代的是迎春二小姐的身份,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序数词,这样翻译会给读者造成误会。

三、对《红楼梦》中俄译绰号的翻译策略的补充

(一)核心提取法

《红楼梦》中的人物绰号繁多,其中不仅隐含了人物的外貌、性格、身世,也隐含了故事情节。一个绰号所指的意义,一两个词甚至是一句话并不能解释得清,这时候我们就要抓住最关键的指代意义,化繁为简。虽然无法达到百分百的功能对等,但能保留核心意义就是对原文最大的还原。比如“美人灯”一词突出“娇弱”,那么“фонарик”(小灯)便很好地诠释了喻体“灯”以及“娇弱”的内涵;而表字“颦颦”译成“Чернобровая”(长着黑眉毛的),就失去了其主要含义“蹙眉”。所以,我们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提取该绰号的核心含义,以避免舍本逐末。

(二)喻体归一法

《红楼梦》中一人可有多种绰号,但寓意基本一致,所以我们就可以一词以蔽之。

原文:“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第三回)

译文:—Это наш заменитый 《перец》или《колючка》,как говорят в Нанкине.Зови её просто фын-колючка.

原文:李执笑道:“都像你泼辣货才好。”(第二十七回)

译文:—А ты хочешь,что служанки были такими же колючими,как ты сама?-засмеялась Ли Вань.

“泼皮破落户儿”“辣子”“凤辣子”“泼辣货”四个词都是王熙凤的绰号,表现的都是王熙凤泼辣直爽的性格。俄译本使用“колючка”(刺)代替了以上四个完全不同的词语,大致贴合核心意义。对于多个意义相同的绰号,可以用一个喻体覆盖,再利用“核心提取法”提取主要含义,这样既不会让读者感到混乱,对翻译工作来说也是一种巧思。

(三)形式转化法

绰号不一定要完完整整地翻译出来,可以转变形式表达意思,但这更适用于在目的语中完全找不到对应词时,为了保留意思退而求其次的方法。

原文:“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第十四回)

译文:—Она строга и вспыльчива,угодить ей трудно,если рассердится,ни с кем не считается.

“烈货”形容脾气暴躁、个性固执倔强的人,俄译本中直接将名词“烈货”处理成了一句话,虽未保留绰号但直接明了地表达了意义。既然无法做到完美对应,那就转向读者视角,用一种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去表达含义,也不失为一种补救手段。

(四)对象替代法

两国之间必定存在着文化空缺,这也就意味着一种语言不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所有的对应词,那么我们只能寻找功能近似等效的词语代替,既能完整表达意思,也让读者容易接受。《红楼梦》的绰号中蕴含了丰富的佛释道术语和内涵,而俄罗斯主要信奉的是东正教与基督教,不同教派中的宗教术语也是大相径庭。对不了解该文化的俄罗斯读者来说,译者需要在目的语中找到既大众化又能进行等效替换的词,如“魔王”“夜叉”“太岁”这些包含宗教意义的词汇,在翻译选词时,既要把“神魔”的特征表现出来,也要把文中不赞的色彩烘托出来。但一定要在了解词语意义的基础上寻找替代词,把宗教术语归化为生活用语,不能按照字面意思来译。要知道汉语中存在许多同型异义词,如果不加区分,就会将“醉金刚”译成“Пьяный Алмаз”,这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了,指代含义自然也不同,最后既辜负了作者,也误导了读者。

(五)避免音译

汉语是表意文字,在音译方面有很大劣势,尤其是《红楼梦》中寓意复杂的绰号,音译往往就会导致意义的缺失,或造成误会,甚至有时会遗漏掉关键信息。音译是一种“翻译底线”,一个词语在没有对应物实在解释不明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音译,多数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使用音译,比如“毛半仙”音译为“Мао Бань-сянь”,“王一贴”音译为“Ван И-те”,俄罗斯读者只会认为这单纯是姓名,而忽视掉“半仙”“一贴”中隐含的职业性质,以及其中的讽刺含义。我们应采取多种手段规避音译,比如转译,实在解释不通可加底注,一定要进行适当的文化补偿,从而保证信息的完整性。

《红楼梦》中的人物绰号有着深刻的隐喻意义,翻译不当不仅会导致语义缺失,更会使读者陷入无法理解的窘境,这不仅对《红楼梦》这部巨著,更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造成了阻碍。通过对《红楼梦》俄译人物绰号的研究可以看出,译者采取了多种翻译策略,在翻译策略的选取上也体现了译者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传统文化等有一定的了解。部分人物绰号的内涵基本体现出来,对其存在的文化空缺也进行了一定的补偿,但也有部分绰号理解有误,出现了错译、漏译、死译的问题。这是翻译工作中绝对要规避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在已有的翻译策略的基础上再归纳补充,加以创新,形成更为有效的精确的翻译策略,这样才能逐渐消除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读者的文化语言壁垒。

猜你喜欢

音译译本绰号
与绰号握手言和
英译汉中第三人称代词的翻译研究
论外汉音译的意义关联
音译规范的韵律学视角探究
专题前言:理解译本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
“起绰号”比赛
你想要个绰号吗
鲁迅音译的外国人名
绰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