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研究与建议

2022-04-22古青菲

商业会计 2022年7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会计人员

古青菲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65)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会计发展

(一)区域合作深化促进职能需求提升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随着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发达、产业体系健全,这为研发、物流、金融、信息技术、商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的发展形势需要粤港澳共建专业服务机构,促进会计、审计等在内的多项专业服务发展。粤港澳会计合作有以下发展趋势:会计人员跨境执业需求增大;会计师角色、职能需要改变。例如在科技创新行业,会计师应注重财务计划和分析服务;在国际法律与争端解决方面,会计师应能协助法庭进行破产清算、鉴定等。因此,会计人员过去单一的财务职能已经难以满足大湾区发展的需求,需要会计人员转型,提高综合能力。

(二)互联网技术发展催生新型会计职能

“互联网+”下大数据融合发展,商业模式不断更新,“业财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会计职能由传统核算型向决策性、管理服务型转变,传统会计人才的短板更加凸显。管理会计成为新的方向,促进组织、社会和国际经济的联动,将人、财、物与供、产、销打通。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又催生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财务思维创新,会计工作从过去的集中到共享、从监督到服务、从组织个体到平台、从目标管理到流程管理等,转型升级已成为必然。未来对会计行业发展与会计人员的要求体现在:组织运行模式互联网化、智能化,组织形式由企业、业务部门孤立向财务共享服务体系转变等。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五维技能会计人才

根据对百家企业招聘信息数据进行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对会计人员提出了包括传统技能在内的16项技能,详见表1。

表1 粤港澳大湾区百家企业对会计岗位招聘技能统计

在以上分析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词云”软件统计结果,本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需要五维技能会计人才,即:税务会计、管理会计、法务会计、国际会计/外贸会计、数智会计,如下页图1所示。

图1 粤港澳大湾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五维会计能力框架

五维会计能力框架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会计行业发展对会计人才提出的更多的要求。

1.“大智移云”时代需要数商会计人才。会计数商是指会计人员关于数据获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决策的能力素养,也是以数据计算为基础的会计职业判断、大数据分析决策、业财融合、战略分析和风险防控等综合能力的体现。

2.智能决策需要管理会计人才。管理会计的任务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因此,未来会计组织运行模式、会计职能定位、会计技术手段、会计工作目标等都要变化。特别是会计核算向会计服务转换,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业财融通、成本分析、预算预测、制度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工作管控、数据整理、工作考核等现代企业管理技能。

3.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需要国际会计人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推动会计人员跨境便利执业;实现会计执业资格的全面互认;扩大在会计准则领域的合作。因此,外贸会计时代需要会计人员了解国际会计准则,向服务型会计转变,具有国际化能力,如良好的外语水平、国际会计教育背景,国际会计职业证明,如具有ACCA,CMA,CPA证书等。

4.经济交流的复杂和风险需要法务会计人才。法务会计人才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经济交流与合作具有重大意义。法务会计承担着为重大金融犯罪案件提供证据、为解决经济纠纷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等职责。同时,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在国际法律与争端解决方面,法务会计师应具备破产清算、金融犯罪界定、会计资料鉴定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法务会计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下的一个大方向,会计人员应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理论知识、价值量化能力、调查取证能力、鉴定报告撰写能力等。

5.税制改革与交流需要税务会计人才。全球化的发展推动税制改革,税制改革不仅要确保社会主体效率得到提高,还要兼顾到公平。但税制的改革,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财会人员的能力与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了适用税制改革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会计人员应该具备基础税务技能,熟悉税收政策、法律法规、能进行纳税筹划等。粤港澳大湾区地区企业有较多的进出口业务,税务会计人员还需要掌握免税、退税申报等技能,能服务于贸易企业需要。

三、传统会计人员的现状与问题

(一)就业能力与现代社会岗位需求不匹配

“互联网+”下大数据的发展,导致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商业模式不断更新,业财融合成为趋势。通过对现有粤港澳企业会计人员的调查发现,会计人员对于传统会计技能的掌握情况良好,但是缺乏会计综合处理能力,包括数据处理、分析决策、业务管控等。在428个被调查者中,74%以上的会计人员表示能熟练操作会计软件系统,包括用友系统、金蝶系统、SAP、ERP、Oracle、MYOB等。但是对复杂的智能化系统,如共享财务技能、云端会计、财务机器人、大数据等,仅16.82%会计人员表示了解。同时,大数据与智能化的发展,提高了企业对会计人才管理能力的要求,会计人员需要从后台业务核算岗位走到前台决策服务岗位上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掌握业财融通、成本分析、预算预测、制度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工作管控、数据整理等现代企业管理决策技能。根据调查结果,428位被访者中仅10%左右的会计从业人员取得管理会计相关证书;48.13%会计人员能够进行财务预算、预测、分析财务报告;38.32%会计人员可以参与财务工作管控、督导、检查、分析、评价和考核;40%以上被访者能收集经营分析数据并进行数据整理,出具管理报表和分析报告;37.85%能够进行财务部内部各项制度的编制与审核;27.8%表示拥有其他的管理会计技能。由此可见,需要加大具有决策职能的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技能特点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匹配

“五维合力”会计能力测评模型是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会计人员能力的需求而特定建立的专业能力水平测量工具。通过模型设定公式计算,可以求得粤港澳大湾区会计人员能力水平均值。根据四百多被访者的能力水平测试结果,推断出粤港澳大湾区会计人员能力水平均数智会计技能为0.46分,税务会计技能为0.57分,管理会计技能为0.39分,国际会计技能为0.27分,法务会计技能为0.29分。单项结果显示,税务会计技能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会计人员的总体优势,得分情况反映现税务会计技能水平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而其余四种能力却没有达到市场发展要求,特别是国际会计与管理会计差距较大,有待提升。从整体水平综合分数来看,综合得分为0.41分,接近0.5,意味着综合能力水平虽然接近及格,但是仍有需要进步的空间,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会计从业人员总体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升。

但由于五维会计能力模型里的各项能力权重系数不一致,如税务能力权重占比远不如管理会计能力占比高,所以结合比重对比后,各项会计能力水平指标的评估可能会出现偏差。结论是,国际会计和数智会计分值虽然不高,但目前从业人员水平勉强能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需要。管理会计分值不是最低,但却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与区域发展需求。可见,企业招聘目前对法务会计、国际会计、数智会计的技能点需求与行业变革下技能点的需求相比,仍有滞后性。

(三)会计人才培养脱离实际需要

人工智能、云端技术与各产业出现深度融合,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以管理决策为目的新形态会计行业。传统的会计人工核算、信息孤岛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将被新型的智能化、财务共享系统所取代。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会计专业学生培养仍然侧重于传统核算,包括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教学软件系统各自独立、质量参差不齐。通过仿真学习,虽然学生能够学习会计信息处理流程,但并未实现数据处理、决策分析和共享业务处理等新型技能。大部分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落后,脱离企业实际需要。

四、五维技能会计人才的塑造对策与建议

(一)养成跨界融合的共享思维、提升会计“数商”思维

建立“数商”塑造培养机制是提升员工或学生“数商”思维的重要途径。会计数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培养既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又拥有会计实操技能,同时具备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财经院校应首先树立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数商”培养目标,设立智能化、互联网技能为基础的融合专业,实现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其次,迭代更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会计课程结构,拓展与新型技能相关的课程,包括大数据财务、财务机器人应用、智能化财务等。同时,加大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分与学时,增加实训学时,实现业务、财务、信息技术三位一体,提升业财融合能力。

(二)加快实现会计职能转型,培养决策型会计思维

针对目前管理会计技能掌握情况不理想的问题,无论个人、企业还是高校等相关利益群体都应该重视未来管理会计能力的提升,加快实现会计职能转型,培养决策型会计思维。建议高校立足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和能力,在专业设置上,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推动形成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管理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要掌握成本分析、预算预测、制度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工作管控、数据整理、工作考核等现代企业管理技能。同时,企业和个人应积极提升自身管理会计水平,以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时代需要。从顶层设计上看,企业最高管理层要结合当今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的要求和公司经营管理的现实需要,为系统推进管理会计发展量身打造发展的蓝图。从信息分析、成本管理、绩效评价等环节入手,在系统建设、实务建设、人才建设方面发挥领军人才的带动作用。

(三)提升国际业务能力,促进人才与发展匹配

针对调查结果,国际会计、法务会计等技能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存在差距,相关外贸企业、跨国企业、高校应该加大力度培养和提升会计人员的国际业务处理能力,促进人才技能与行业发展匹配。作为行业企业,可以通过提升前期准入门槛和投入后期技能培训,从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英语、法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国际技能。企业可以通过鼓励和奖励员工考取法律资格执业证书、CPA、CMA、ACCA等,促进会计人员国际业务能力理论的提升。同时,高校可以融入相应的专业课程,包括财经法规、双语财务课程等,培养学生的国际会计能力。

(四)提升会计专业师资力量,助力实现符合人才培养

目前大部分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教学手段、过程与企业现实出现严重脱节。“双师”型教师匮乏。因此,高校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匹配市场发展需求的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课程与培训,增加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改善考核评估体系,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会计能力。

五、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会计行业的前景发展与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管理会计、数智会计、国际会计/外贸会计、税务会计和法务会计。而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会计人员的总体综合能力不能完全满足行业发展潜在需求与市场企业岗位技能的内在需求,其中管理会计能力是五种能力中的短板。因此,建议高校和企业加大合作,树立跨界融合的共享思维,提升会计数商思维,创新会计人员培养方式;加快实现会计职能转型,培养决策型会计思维,提升会计专业师资力量,助力人才建设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会计人员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融入大湾区
解码粤港澳大湾区
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计划表”
大湾区提速
新机遇,新飞越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大湾石的鉴赏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