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视角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2022-04-22

福建茶叶 2022年4期
关键词:茶文化教学内容教学质量

张 沫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366)

我国茶文化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不仅仅有茶风俗、茶道、制茶、以及饮茶等这些物质层面的文化,还包括了深厚的精神层次文化,并且随着我国时代的进步,精神文化层次越来越高,目前已经深入到我国诗词、绘画、书法、医学、宗教等各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茶文化已经深入到了文化学的范畴,不仅秉承了我国传统文化,还融合了我国新生的思想文化,也就是说,即保留了历史文化,又富有新时代气息。也就是这种思想,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将茶文化应用到教学中去处理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去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可以说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以高校的计算机为例,目前其教学中存在着理论与实际想脱离、教与学想脱离、以及教学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严重的影响着计算机的教学质量。而将茶文化引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其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还能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摆脱目前计算机教学的困境。因此本文基于茶文化视角,认为计算机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1 茶文化的基本概述

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现。其起源于我国的唐代,从宋代和明代开始盛行,我国茶道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以及环境”五境之美,并且遵循一定的法则,如宋代的三点与三不点品茶。此外,我国茶道的发展历程,就是煎茶、点茶、以及泡茶,唐代盛行煎茶,这是我国最早的茶文化,将茶末投入茶壶中跟水一起煎煮。点茶是宋人比较喜欢的茶文化,到了元代人们就开始泡茶,喜欢用茶叶或者茶末来煎煮饮茶,有的时候还会加一些调料,或者直接清饮,这种茶文化一直沿用到现在。

2 我国茶文化的精髓

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茶文化,但是跟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茶文化有自己的精髓。

2.1 “以人为本”的茶禅宗旨

茶禅是我国典型的将茶文化与宗教相结合的文化产物,将我国传统的风俗跟宗教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文化。茶禅文化起源于宗教中佛教的一个戒律,即“过午不食”,这是佛教为了保证学徒们可以专心的修行而设定的一个戒律,所有的人在正午过后在到次日的黎明这段时间内不得吃饭,但是可以喝水。如果喝水,也只能选择白开水或者茶水,目的是提神醒脑。很多学徒都是伴随着茶来安排作息的,在他们饥渴难耐的时候会喝茶解渴,在其困的时候可以帮助其提神醒脑,在其心烦意乱时可以帮助其清心静气。茶禅文化油然而生,这是站在学徒的角度来设定的帮助其修心养气的一种方式,讲究茶人合一,至此,茶人合一的思想也被广为流传,目前茶领域中还有人在传播这种思想。

2.2 茶道精神在于“身心合一”

茶道从形式上说的是茶艺,茶道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茶艺反映生活的艺术,包括茶杯、茶具、茶叶、以及一些摆设等,都是茶文化的一种,也是人们生活艺术的展现,见图1。图1,就是现代茶家居生活方式的一种。人们通过饮茶可以保健人的身体健康,提醒神脑、舒缓神经,并且通过茶艺来感受茶文化的精神洗礼。人们通过亲力亲为的方式实践一系列的茶道会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有时人在很愤怒的时候通过茶道可以让自己的心情恢复平静,在受伤的时候,通过喝茶可以让自己的变得更加的冷静和坚强。总之,茶道的精神就是身心合一,给人以正能量,让人们的身心每一次都得到锻炼。

图1 现代茶家居生活方式

2.3 倒茶讲究“适度原则”

我国茶文化中,倒茶讲究适度,一般都是七分满,我国有句俗语叫“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还有句俗语“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此茶文化中倒茶讲究适度,即不会倒满一整杯茶,七分满即可。因为在茶水和杯口处留一段空隙才能保证茶叶的香味,香味才不会因为到整杯而流散出去。在我国各行各业,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是要讲究“适度原则”,点到为止,即表达了意愿,又不会影响彼此的情感。

3 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目前已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高校计算机教学目的就是向社会输送综合型人才,然而受一些因素的影响,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不仅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还与实际相分离。本文通过归纳总结总结如下:

3.1 单一的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每个专业都会有计算机课程,每一个专业对于计算机教学目标设定的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很多高校在具体教学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管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还是非计算机专业教学,在教学中统一采用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由老师来向学生传递计算机相关知识。教学内容也都差不多,如计算机基础、Access数据库、C语言、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影响着教学质量。

3.2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分离

目前很多高校学生都表示,计算机实际的教学内容跟实际应用相分离。比如计算机基础课程中“ Access 数据库”教学中,主要是教学生“宏”的功能,以及如何进行“宏”操作,但是日常生活中却用不到“宏”这个功能,学生在具体应用计算机时,依然是不会用,也没有意识去用这个功能。这意味着课堂教学的无效性,学生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了解和学习这个功能。

4 目前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计算机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计算机应用的需要,并且教学内容重基础知识,忽视技能,也忽视计算机跟其它学科之间关系,影响着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也影响着计算机的应用,因此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的实践性。

4.1 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性

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普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由老师来向学生传输计算机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老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计算机知识,不但影响着教学质量,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性。由于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会有点吃力,如果不跟实践结合起来,会更加让学生掌握不到计算机知识的重点、难点,在具体应用计算机时也会不那么通畅。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计算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影响着计算机教学质量。

4.2 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高校计算机教材还比较陈旧,计算机相关的知识,除了一些基础知识外,一些技能都比较落后,从而影响着教学质量。目前,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不仅软件更新速度快,硬件更新速度也非常快,每年都会有很多前沿的计算机技术,就需要学生应用中掌握这些前沿的计算机技术来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实践中。然而,由于教材的陈旧性,很多学生对这些前沿的计算机技术不够了解,即使懂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在实际应用中也会比较吃力。学生想要熟练的应用这些计算机技术还需要进行相关培训,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还加大了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更是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形象。

4.3 高校计算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高校计算机在教学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的问题,急需进行改革。如在教学内容方面,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还有“打字练习、办公自动化、word基本操作”等,这些基础课程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有可能不需要在进行学习,因为目前计算机普及率已经非常高,很多学生家中都有计算机,一些基本的办公软件学生都是可以熟练操作的,在进行课堂教学会造成资源浪费。再比如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目前很多高校的计算机课程结构都比较单调,并没有将其跟其它学科联系在一起,也没有意识到要跟其它学科、甚至是社会需求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性,导致课程结构设置的不够完整,影响着计算机教学质量。

4.4 高校计算机教学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管理工作不到位的现象,急需进行改革。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校的教学评估方式还是传统的、单一的以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不仅影响着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影响着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为了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很多学生和老师都是重理论知识,忽视了计算机的实践,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由于缺乏实践能力而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这是教学管理的不到位导致的,没有让计算机教学做到与时俱进,也没有让计算机教学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要求,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高。

5 茶文化视角下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途径

综上可以看出,目前很多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教学内容与实际想脱离、理论与实践想脱离、计算机教学管理不到位等,严重的影响着计算机教学质量。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急需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以此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5.1 茶文化中的“以人为本”要求教学“因材施教”

我国茶文化讲究“以人为本”,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也要讲究“以人为本”,就是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所需,考虑社会所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首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设置不同的计算机教学课程。因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目标应该是IT行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一定就是IT行业,会涉及很多行业,很多行业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度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建议设置不同的计算机教学课程。其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以人为本讲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差别化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会更加的人性化,也会有较强的教学效果。如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知识除了掌握基本的office办公知识外,会做图表、PPT、pr和ps,甚至pr和ps都是可选择项,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SQL语言、ODBC、JDBC、OLEDB、DAO、C/C、JAVA、PYHTHON语言开发和应用等。

5.2 茶文化“适度原则”要求教学给学生留点空间

茶文化讲究适度,即点到为止。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茶文化,就是要求学生要真正的了解“教”与“学”的概念,“教”与“学”就是教师跟学生来共同学习,在学习中老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当教学的主体,由老师来点到教学知识重点,学生来通过思考、分析掌握教学重点。在现在教学中,很多学生不会也不思考就直接问老师该怎么解决,尤其是在计算机实践课程中,一些不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很多学生不会就直接等待老师来进行指导和讲解。而老师有时顾及不过来,学生就死等,死等的时候去摸会鱼,白白的浪费时间。其实学生也不一定不会操作,而是学习中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也习惯了依赖老师,这种习惯性行为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适度原则”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就是老师和学生都给对方留一点教与学的时间,由老师来指导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塑造其综合思维的学习方式,学生也给老师留出更多的指导的时间,即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和学习质量,这才是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目标。

5.3 茶文化“身心合一”营造浓郁的茶文化课堂氛围

首先要合理的挖掘茶文化的教学功能。茶文化“身心合一”讲究的一种精神、情操、一种处世的哲学,这些都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将茶文化应用到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就是要将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发挥出来,通过了解茶文化的德育功能来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茶文化的深邃,而不是表面的文化。其次,坚持因材施教开设专业课程。在茶文化“身心合一”背景下,计算机教学改革中需要以因材施教为原则,开设茶文化相关的课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茶文化的学习和认知。并且通过计算机实践来了解茶文化精神,即增加了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也锻炼了学生计算机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创新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在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将茶文化进入到课堂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如在计算机室粘贴茶文化相关的标语,组织茶文化庆典、茶文化交流会等,并且找一个学生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很多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就业,因此,急需进行改革。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其讲究适度原则,讲究以人为本,讲究身心合一,将其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不仅帮高校找到了教学改革途径,还能帮助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的应用中,老师要做到点到为主,为学生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学生也要充当教学的主人,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也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这样即弘扬了我国悠久的茶文化,还通过茶文化的实质,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也实现了高校教学改革的目标。

猜你喜欢

茶文化教学内容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