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施爱,做懂孩子的家长
2022-04-22舒哲莹
摘要:人们常常这样概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中国社会,大多数的家庭都将对孩子的教育放在了最首要的位置。家庭的氛围,家风、家规的建设与营造对孩子人格的完善与性格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每位家长都希望能真正地读懂孩子的内心,理性施爱,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好伙伴。然而在目前,“棍棒底下出孝子”,“我的孩子,我要宠着”,“读书当然是先供男娃娃”等言论仍然层出不穷。本文浅述了家长对待孩子时采取的“不合理之爱”,并浅析了家长理性施爱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家庭教育;理性施爱;读懂孩子
1、家长对孩子“非理性施爱”的若干表现与案例
1.1为了逼孩子改正过错,采用严厉批评的手段
家长对孩子侮辱嘲讽、威胁恐吓、居高临下、冷若冰霜的态度,将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心理阴影,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悲观等不良情绪,同时一味的批评惩罚也容易产生恶性循环。
自古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一直崇尚对子女严格要求,不能放纵娇惯。特别是在古代社会之中,亲子依附关系即为:父母对子女拥有绝对权力,子女对父母必须无条件服从。在这种人伦关系之下,家庭教育自然要求“严”字当头,颜之推有云:“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但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爱一味的以威严呈现,并没有辅之以仁慈,那么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就难以实现。
1.2无视孩子真实成长的需要,过度表扬及溺爱孩子
在这个物质生活富裕的时代,同时是家中普遍只有1-3个孩子的时代,许多家长对孩子真的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真的是百依百顺,而孩子也想家中的小王子、小公主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过度的奖励与满天飞的表扬,并伴随着家长对孩子的大包大揽、事事操心,会使孩子失去很多独立探索世界的机会。孩子不仅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也会丧失观察、分析与创造的兴趣,成为事事靠爸妈的巨婴。
1.3多子女家庭,家长偏袒爱护某位孩子
如今,随着全面二孩和全面三孩的政策相继出台,有部分家庭选择迎接二宝或是三宝的到来。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宝不希望妈妈再生弟弟妹妹,“爸爸妈妈把爱给弟弟妹妹之后,对我的爱就减少了,我不想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有所减少”。亲戚、邻里相互探访时不免对大宝开玩笑“有了弟弟妹妹,你就长大了,不能再淘气了”,对于和二宝年龄差不大的大宝来说,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自我判断能力,还处于接受他人评价的阶段,是显然不愿意听到这些话的。而倘若家长在平时较为偏袒二宝,满足二宝几乎所有的需求,并对二宝给予更多的夸奖,那么大宝肯定会有一定的情绪起伏,均不利于两位孩子的成长。而在三孩家庭中,对大宝的重视以及对三宝的偏爱,定会对二宝的全面发展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在现如今多子女家庭当中,仍有部分家长认为:女孩子我就不要求什么了,早点结婚就好,读书肯定是要靠儿子的。这种重男轻女的家庭教育理念,女儿和儿子的家庭地位有着较大的差别对,子女的三观养成以及日后的发展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1.4年轻父母只顾享受生活,对孩子的关爱缺失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许多年轻父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过度地追求个性,认为孩子是自我生活的累赘,不在情愿为孩子甘当牛马。作为父母,追求个性与解放本身没有错误,但是这种不成熟的育儿观念及做法导致他们对子女家庭教育责任感的缺失。随着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保障措施的加强,祖辈越来越年轻态,且高文化高素质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越来越多,他们甘愿对孙辈的教育出钱出力。但这种父母在教养过程中的失职与隔代教育的主导,虽然能缓解老人的孤独并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由于祖辈与父辈教养方式不同而导致的家庭矛盾,此外祖辈的溺爱与迁就也会影响孙辈性格的形成。
2、家长理性施爱,读懂孩子的内涵、意义与要求
2.1理性施爱的内涵
“爱”究竟为何物?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出“爱的四要素说”,及关心、尊重、责任、认识。爱的前提是关心了解孩子,爱的核心是尊重信任孩子;爱的基础是宽容理解孩子;爱的原则是严格要求孩子。
2.2理性施爱,读懂孩子的意义
理性施爱有助于父母理清家庭教育的思路,选择更加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措施,防止偏爱与溺爱。理智施爱有助于促进家庭中尊老爱幼、相互关心与体贴、情感融洽氛围的形成,提高以爱育人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成长氛围。
2.3理性施爱的要求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合理的、适当的,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孩子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同时,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经提出,就要监督孩子认真做到,有始有终。另外,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孩子所需要的,不应该有附加条件,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因此理性施爱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父母爱孩子,孩子也爱父母的双向循环。
3、家长理性施爱,读懂孩子的几种方法或途径
3.1通过环境熏陶、人格熏陶、艺术熏陶
《颜氏家训》有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陈鹤琴亦云“小孩子生来大概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孩子通过在感受到来自环境的,来自父母人格与性格的,来自艺术领域的较为强烈的感染,并在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收到教育。家长对孩子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施爱能让孩子在无意识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行及道德习惯。
3.2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恰如其分,公正合理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从心理学视角来看,表扬奖励属于“正强化”,批评惩罚属于“负强化”,一般来说,正强化的效果会优于负强化。实事求是、及时且具体的表扬将会极大激发孩子形成良好品德、思想与行为的动力,同时家长表扬孩子的成绩或结果,不如表扬孩子的努力过程。同时,表扬不是没有目的的盲目夸奖与物质交换,而是为了激发孩子的潜能。
3.3关注早期教育,做好家校沟通
关注早期教育,特别要注意做好孩子在关键期的及时、适当的陪伴与引导,因为早期的基础教育是奠定孩子智力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水平的关键时期。但是,作为家长应该理性对待孩子的早期教育,不可被市面上一些早教机构的宣传冲昏头脑,不仅浪费了大量金钱与精力,还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揠苗助长”的影响。
同时,身为家长,尤其是在如今“双减政策”背景之下,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做在孩子成长之路上的见证者、陪伴者、倾听者,让日常的“5+2”大于“7”。
小结: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荀子劝学》载“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家风家规的建设对孩子的一生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在如今社會,我国家庭结构的新变化以及“双减政策”,“三孩政策”的出台,都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孩子在学习如何成为好孩子,父母也需要学习如何做好家长,对孩子理性施爱,读懂孩子内心,做孩子成长的陪伴者。
参考文献:
[1]柳茹.了解孩子,理性施爱[J]紫光阁,2017(06):94-95
[2]阿蛮.理性施爱,让孩子不再因爱受伤[N]中国社会报,2011-6-3(第003版)
作者简介:舒哲莹(2000.11)女,汉族,浙江丽水人,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