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2-04-22汪丽
汪丽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总结能力,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本文着重围绕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養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方法
现如今,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有限,接受能力较低,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很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一、课前预习中引导
课前预习环节,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把握好这一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习惯,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首先,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网络资源的运用,来搜集与整理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满足整体教学目标与大纲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拓展延伸,创新优化。如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技能、情感目标;教学内容以视频、声乐、ppt的形式呈现,来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其次,将制作好的教学课件,上传与分享到班级群、网络平台、学习软件中,来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思考探究。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在线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进而解答疑惑。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计划,掌握适合自身、属于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在预习课件中,通过习题测验,来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来调整教学进度与内容,让学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当学生拥有独立意识,思想不断成熟时,就会为自身,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与目标,然后不断调整与评价,最终取得成功。
以“10以内的加减法”该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在平台内设置接近学生生活的预习内容,如准备几张连续的图片,第一张为三个苹果,第二张为小红吃了两个苹果,最后一张空白图,让学生平台中进行第三图的绘制。这一引导预习环节将数值较小的数字实体化,能够给予学生较为直观的观感,使学生能以更为通俗易懂的方法掌握10以内的数字加减方法。此外,除了生活化式的预习,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上提供一些比较好用的方法,比如数手指加减法、画图加减法等,让刚接触数学不久的学生更快地懂得0-10之间的加减计算,也有助于他们初步形成数学素养,完成预习任务。在理论知识学习和方法教授两个模块结束后,教师还需要在预习平台上设置若干个能够检验学生预习情况的测试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检测吸收新知情况。
二、新知导入中引导
新知导入的过程,是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有效途径。新知的导入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还要紧密回顾旧知识,以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充分做好新知导入工作,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运用视频、图片、声乐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眼球,点燃学生兴趣。通过趣味、灵活方式的运用,就能够带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展开知识的思考与探究。只有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意识、有目的的做一件事情,才能取得显著的成功。其次,巧设疑问,来调动学生积极性。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动力。教师可以将文本知识,以生活问题、趣味问题等方式,来分享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能够让学生主动的、有意识地参与各项活动,进而培养自身兴趣,挖掘自身潜能,实现学习上的创新与突破,最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学习技能、价值态度、道德情感等。
例如在《平行与相交》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巧设疑问,来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如:展示一根小木棒,引导学生联想相应的数学知识。接下来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分别进行线段、射线、直线的演示,并仔细讲解线段的特点。然后为每位学生,准备两根小木棒学具,引导学生自由摆放,并将摆成的图形画下来。再次组织学生展开思考探究,来研究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可操作性的探究活动,来快速引入新知。这一做法能够让学生直观了当审视数学知识,也能够针对小学学生对颜色鲜艳、具有电子性质的元素感兴趣这一特点,使他们迅速地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实现寓教于乐的引导性作用。
三、难点突破中引导
重难点知识,是数学教学的关键与核心,也是学生容易出现的地方。而如何带领学生快速突破难点知识,就成为了教学工作的难点之一。为了带领学生,快速突破难点知识,加深印象与巩固,就需要做好引导、点拨工作,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巩固,来发展自身的综合能力。首先,渗透学习技巧。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经验较少,学习能力薄弱,还需要教师渗透一定的技巧、方法与思考,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与进步。比如循序渐进法,先回顾之前所学知识,然后挖掘其规律与特征,然后展开自主探究与思考,来突破难点。而数学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有着高强的计算能力,还要拥有创新思维、逻辑思维以及数学思想,才能实现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获得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小节的教学时,由于这一模块刚刚涉及了前所未有的新知——分数,因此小学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新知的接受程度,再进行教学计划。这一模块是小学学习的重难点之一,不少学生会在这一领域的计算中望而却步、举步维艰。在这一情形之下,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表示形式到底意味着什么。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可分割和组合的西瓜模具,让学生说出这是什么,学生表示是一个大西瓜后,教师可以使用小刀模具将西瓜模具切成四等分。紧接着教师让学生说出现在西瓜变成了几个,学生回答四个后,教师继续提问:“现在我拿走其中的一块,这一块是不是刚刚四块中的一块,这就叫做,同学们,理解了吗?西瓜是一个,把它变成四小块后,每块就是原来的,而大西瓜记作‘1’。”学生在一段时间的理解后,理清了分数的代表含义。此时,为了防止漏网之鱼的出现,教师可以出几道题目给他们,让他们进行解答,如:“小明买了一盒雪糕,想和五个小伙伴分享,但是每个小伙伴都想吃得多一点。这时小明提议每个人吃得一样多,那么大家吃的就都是最多的,问每个人应该吃多少雪糕,才是一样多?”不少学生很快反应过来:“小明和五个小伙伴总共是六个人,那么就要将一盒雪糕分成六份,每个人吃的就是盒雪糕。”学生理解了理论之后,只有将知识运用于实践解题之中,才能检验是否吸收和理解了知识。
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课程进行讲解时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课堂教学中多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教师从旁引领,还要在教学中多注重实践应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戴丽佳.自主学习,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J].启迪,2019(4):21-22.
[2]白婉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