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赏识”点燃学生的绘画梦想

2022-04-22唐光俊

云南教育·视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聋哑赏识颜色

唐光俊

在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属于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往往因为身体的差异而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因而更加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在美术教学中巧妙运用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可以更好地激励聋哑学生表达想象,展示自我,自信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对聋哑学生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欣赏和赞美

心理学家威廉·节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聋哑学生更加期望被他人欣赏和赞美。因此美术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聋哑学生的差异,在教授学生美术知识的同时,与学生悉心地交流和沟通,在摸清学生基础的前提下设计更为合理的美术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聋哑学生的美术创作往往依据的是自身的感觉,学生想要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而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作画,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作品,并且及时地给予鼓励:“你画得真好看!”“你的创意好棒!”“你的色彩运用得很到位!”等等,让学生在老师的欣赏和关爱下建立自信心。

在上《流动的颜色》一课时,要求滴一滴颜料,吹一吹,让颜色流动融合起来。班上一个性格特别内向的同学不敢往纸上滴颜色,也不会吹,我就鼓励她大胆往纸上滴自己喜欢的颜色,经过一遍一遍示范,一次一次练习,她终于吹出了一幅漂亮的作品,在班级作品展示时,她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上《染色游戏》一课时,要求学生先进行浸染,学生在染色后都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把宣纸打开时纸容易弄破,学生多次尝试都失败了,一个个垂头丧气的。他们问我:“老师,你做的为什么能完整打开?”我没有回答,带着学生一起来寻找答案。原来是他们在浸颜色时把纸放在水里的时间太长,再一个是调颜料时水放得太多。找到了原因,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我让他们在班级里展示自己的浸染作品,他们特别开心。

观察与发现

虽然听障学生与正常学生存在差异,但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并不比其他学生差,反而因为身体的特殊性,这些学生拥有更加强大的心理素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且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引导学生将这些优点培养为特长。

美术教师营造展示学生特长的舞台,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美术教师可以从课堂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注重挖掘和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学生表达不清楚,教师也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特殊教育学校,让听障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说一说,一直是体现学科要求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我的美术课上会有一个“说一说”的环节。我让学生在展示绘画作品或者是手工作品时,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收获。例如《流动的颜色》一课,学生可以说一说制作过程,说一说自己作品呈现的内容。学生在选择颜色、滴颜色的位置等都不尽相同,因此,画面呈现的效果也会不一样。让孩子说一说,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即便他们在打手语时经常会颠倒词语,例如:花好漂亮!聋孩子就会表达为:“漂亮,花。”再例如:“老师,我要上厕所。”他们却表达成:“厕所,上。”所以在他们表达的过程中帮助他们理清语句,帮助他们表述清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用要求他们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用多华丽的语句来表述,力求语句通顺,为今后回归社会打下基础即可。

纠偏养良習

美术活动中的赏识教育,倡导的是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并且从赏识的角度去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但是这不代表教师对学生所有的评价都是表扬。聋哑学生的美术创作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他们内心的想法和认知。当学生错误的认知融入学生的作品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根据错误认知的严重程度给予合理的纠正、指导,让学生明白是非对错,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从思想上意识到错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积极健康成长。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特殊教育学校属于全寄宿制学校,孩子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都相对贫困。有时,上美术课要用到的工具、材料,就会由学校或者任课教师为学生准备。所以每次上课我都会要求学生要爱护工具,节约使用各种材料,用多少取多少,互相分享。在上《漂亮的纸花》一课时,学生会用到各种颜色的彩纸,我就给每一个学生发不同颜色的两张彩纸,学生需要其他颜色的彩色纸时可以和同学商量互相分享自己剩下的彩色纸。这样既节约了彩纸的用量又增加了学生间的交流互助。下课之前再让学生把剩下的材料整理好,把工具收好交还老师,把教室清理干净,不影响下节课的老师上课。这样就能让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美育助成长

应让每个聋哑学生都可以成长为优秀的人才,可以和其他学生一样生活,都可以获得他人的赞赏。正因为深刻了解自身与他人的不同,因此他们会更加努力,同时也更加珍惜成功。一旦他们做好常人所做的事情,他们就会更有成就感。不同聋哑学生对成功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赏识教育,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果是生性好动的学生,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要求学生耐心地准备所有绘画工具,绘画创作也需要按照教学要求的步骤进行,注重细节养成来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逐渐纠正不良习惯;如果是绘画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则需要耐心地指导,从细微处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培育学生绘画灵感,促使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大幅度提升。

我们学校的学生有很多都是多重残疾,有的孩子既是听障又有自闭,有的又带有脑瘫,还有的带有智力残疾。所以上课要照顾到这些多重残疾的孩子,不能统一要求。在上《染色游戏》一课时,用生宣纸来浸染,智力残疾的孩子是不能完成的,我就把生宣纸换成湿水可用的餐巾纸,因为这种餐巾纸在沾到水时不容易破,让孩子也一样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有自闭症的孩子,我会手把手教他,从第一步叠纸、蘸颜料到把纸展开完成作品都一一带他做,给他更多的关注、帮助和鼓励。

赏识教育从肯定学生、认可学生出发,以欣赏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尽可能消除聋哑学生与正常学生的差异,逐渐让他们增强信心,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在聋哑学生的美术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创造作品向他人传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聋哑学生作品的意义,因材施教,科学指导,努力挖掘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利用美术创作更好地表达自我。

猜你喜欢

聋哑赏识颜色
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浅谈聋哑儿童心理健康培养策略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这只铃铛不是猫
特殊颜色的水
你所拥有的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