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通:普职融合班成为控辍保学“金钥匙”

2022-04-22施汝坤

云南教育·视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保学昭通市金钥匙

施汝坤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中,昭通市教育体育局始终把控辍保学作为最核心、最基础的工作抓牢抓实,以昭通市职教中心为主阵地,围绕“一个都不能少”的主线,兴办以文化课为基础,技能教育、兴趣教育、法制教育、关爱教育、养成教育“五育融合”的“1+5”普职融合班,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努力让学困生乐以学、学以乐,留在学校,稳定学习、完成学业,实现强制控辍保学到保学稳学的根本转变,常态化兜底保障辍学学生动态清零,以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推进乡村振兴。在昭通,普职融合班已成为控辍保学的“金钥匙”。自2020年8月首次开班招生至今,昭通市职教中心已招收“普职融合班”学生两届45个班级2 161人,其中2020年招收的650余名“普职融合班”九年级学生已顺利参加2021年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60余人升入普通高中就读,390人升入职业学校就读,200余人通过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后就业。

“文化课+技能培训”,技以促学

在强化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学生技能认知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特长,开设计算机应用、烹饪、汽修、挖掘机、建筑、幼儿保育、机电、农林牧、美容美发等专业班级,“菜单式”专业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向往的专业,点菜培训,乐于学习。引入云南东顺企业服务外包有限责任公司、昭通云尚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参与教学,让教学更接“地气”、更具生动形象,学生能听懂、能受教。投入1 200余万元资金新建烹饪、茶艺、建筑、汽车维修、机电、美容美发等多功能实训室,保障学生边学习边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020年9月,威信县庙沟中學九年级学生毕逢云因厌学辍学,选择进入“普职融合班”学习美发技术后,毕逢云越学越觉得自己有美发方面的天赋,如今已升入市职教中心美发与形象设计班继续“深造”。

“文化课+兴趣培养”,乐以增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对文化知识课丧失兴趣、厌学的情况,昭通市教育体育局以满足不同学生兴趣需求为着力点,投入800多万元资金新建电竞室、电玩室、拳击室、摇摇桥、攀岩墙、主题书吧等兴趣场馆,改造球场、跑道,建设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多维度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日积月累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每周定期举办“车轮滚滚”“推推乐”“摸石过河”“单腿跑火车”“画彩蛋、话清明”等文体竞赛和趣味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和优势,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绽放自己的青春花蕾,引导学生珍惜、享受校园学习、生活。原盐津县庙坝镇中学八年级学生小彬,母亲身患疾病,父亲在他未满月时就离世,小彬从小由爷爷抚养长大,缺乏兴趣和爱好,转入“普职融合班”就读后,他觉得校园生活是那么有趣,慢慢地爱上了多项活动,性格变得活泼开朗,如今他已选定了农林牧类专业学习和努力方向。

“文化课+法治干预”,严以律己

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学生学起”的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导向,常态长效组织学生宪法晨读,邀请法律专家开展法制专题讲座,安排思政课教师开设“法制讲堂”,在学生的心田播撒法治的种子,促成学生养成遵规守纪、严以律己的良好行为。同时坚持说教与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每周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公示和谈话,对情节严重的学生还邀请派出所介入进行谈话,警钟长鸣,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来自巧家县金塘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九年级王卓,因从小家庭就失管失教,性格偏激,打架斗殴屡屡发生,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层出不穷,通过“普职融合班”“一对一”潜移默化的教育,王卓同学思想逐渐发生转变,变得明理又明事,遵规守纪,并被班级选中参与管理班里的大小事务。

“文化课+关爱感化”,情以动人

“青春的心是易碎的水晶。”针对学困生普遍因失管失爱、家庭困难而导致心理失衡的问题,昭通市“普职融合班”学校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责任担当关心关爱学生,组织班主任、辅导员及家长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爱心疏导,帮助学生彻底摆脱心理阴影,抚慰学生易碎的心灵。全程陪护生病学生,帮助学生早日恢复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增加勤工俭学岗位增补家庭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展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组织学生每周给父母发送一条问候短信、拨打一次慰问电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举办“感恩·从心做起”演讲比赛,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组织社会力量为学生捐赠衣物,自筹经费为学生增加毛毯,无微不至地关爱、感化学生。学生杨世洪从小就养成了动不动就大打出手的恶习。在一天半夜突发疾病时,“普职融合班”老师和教官及时送他到医院救治并彻夜守护照顾,杨世洪在爱心的感化下,自此改掉了以往的暴戾脾气,懂得与同学及身边的人友善相处,目前他已和昭通市职业教育中心机电工程系数控专业签订了继续就读的协议。

“文化课+养成习惯”,习以为然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昭通市“普职融合班”学校善于从学生日常的细微处抓起,对学生进行统一集训后,强制学生按时起床、按时就餐、按时就寝,并督促学生及时洗头洗澡和洗衣洗被,规范学生的起居饮食行为和健康卫生行为,促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明确学生文明待人、和谐友善相处的目标,推行文明用语,实行禁烟和禁止手机进入课堂规定,并由学生相互监督,督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表彰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对学生的文明行为进行积分奖励,兑现生活用品,激励学生学先进、争先进,超越自我、改善自我、完美自我。家住鲁甸县火德红镇南筐村学生小琴,自小就染上了沉迷于网吧的陋习,夜不归宿,转入“普职融合班”就读后,在老师及学校的严管厚爱下,很快就戒掉了沉迷于网吧的陋习,学习进步。据统计,自“普职融合班”开办至今,昭通市已有243名不良吸烟嗜好的学生戒掉了吸烟陋习,有315名“网虫”学生也彻底改掉了沉迷网吧的不良习惯。

猜你喜欢

保学昭通市金钥匙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河南邓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解锁乡村治理有了“金钥匙”
提高教学质量,不忘控辍保学
解题的“金钥匙”
你是秋天的王
教育部调研组到 阜阳颍上县调研“控辍保学”工作
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
金钥匙
亲人
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