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2022-04-22洪睿
洪睿
关键词:学前教育;职业素养
中职教育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阶段,中职教育中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人才培养方法都应该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1+X证书制度为核心内容,以职业素养为实际培养目标,进而通过科学课程设计、多元化教学方法、多模态实践操作等手段来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养,促进其专业化发展,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其综合水平。
一、构建专业化发展体系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学校应以其工作具体过程导向为实际操作案例,对其定位目标、评价体系以及内容要求等都应落实在其职业能力培养上。在科学制定教学培养方案以及具体教学过程中,学校还应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其重要核心内容。学校还要不断强调工作过程导向下的职业能力培养,进而让学生通过计划实施、科学发展以及核心检验等三个阶段来科学掌握其具体工作过程,有效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水平。
二、围绕实践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在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导向的学前教育学生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基础工作任务是通过各种学习手段完成对应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通过教学1+X证书达成目标等方式科学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具体学习以及实践过程中,先进行科学的学习、工作任务计划,系统地对即将涉及以及掌握的构成因素、实施步骤等整体分析,进而在实际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强化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的实际专业能力。此外,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1+X证书视域下本专业课程技能与知识的掌握,深化与发展他们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还能保证他们发展效益,提高其综合水平。基于此,学生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除了要积极采取多元化、多样态的培养方法以外,学生还应在学生自我发展视域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实施多元化的课程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素养能力评价体系
三、贯穿技能知识全面培养思想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不是以单纯以技能与知识为最终的目的,而是应该以对应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为核心的。其对应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都应以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不同的工作情境以及工作需求情境设计,让学生实操过程中,不断强化与了解自身所学到的、掌握到的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这种基于岗位需求和证书制度的行动导向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可教授的教学方法,而是以某个需求和动作为基础核心或者達成目标的一种指导思想或者策略,其可以以一种或者几种不同的教学思想或者教学方法来具体体现。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法等等。在以具体行动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中,对应的教学者则将不再是一种技能与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一个接受询问者,一个组织者,一个提供指导的旁观者。通过这样的模式或者方式,学生的学变成了探讨,学生的实操变成了实际创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化技能与知识就会在实践中,变得更加稳固,更加的具备多样性。
四、构建产学研创业平台
实训基地建设是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或者相关机构共同组建完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产学研实训基地,有效制定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以及意义上提升学生的实际职业操作能力,扩大企业的影响范围,还能集中优化各类资源,有效发展各种全新思想,有力推动整个校企合作视域下的职业化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校企合作是当代职业教育视域下产学研发展平台的便利途径。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有效性利用中职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和学术优势,提高学生技术实践能力,扩大学生职业素养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其还能在校企合作中,利用校企双方的品牌影响力以及资本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素养提升以及职业未来专业化发展研究,进而将自身教育理念付诸实践,有效推动我国幼师行业的科学化发展。当代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积极探索和实施校企合作教育人才科学发展以及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有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化素养,从而实现人才共建、市场共融合、技术共享的良好发展氛围,进而有效促进市场的繁荣以及技术的革新。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中职院校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情况,在以生为本、实事求是的核心原则下,从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出发,以1+X证书制度以及职业岗位需求能力与素养为发展核心,积极采取多元化、多样态的发展引导模式来对学生进行科学培养,从而有效保证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培养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瑞.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探索[J].长江丛刊,20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