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让文物“活”起来的秘密
2022-04-22
近日出版的《国家宝藏》(全三册)以同名综艺节目为基础,将1000幅文物高清大图与2100分钟的视频节目凝缩收录于书中。延续节目精炼的文案风格,本书为25座博物馆、81件国宝重器配以深入浅出、文采横溢的生动说明。
无论是制造成功率仅有0.23%的瓷母(各种釉彩大瓶),还是出现超前神秘文明的三星堆遗址,对人类精湛技艺的赞叹、追寻与复现,对远古神秘文明的想象、探索与考证,是考古工作者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也是探索人类历史文明的永恒事业。
相较于电视节目以剧场空间及影像资料展开的文物介绍,本书以文字结合图片展开的叙说更加清晰了然,于细节处的品鉴亦余韵悠长。
比如,《千里江山图》在节目中以经过处理的动态图像进行介绍,图中的渔村野市、水榭亭台等藏匿于山水之中的细节无法充分展映。
而在本书中,这些映射着画家精巧匠心的细节以高清图片的形式被呈现,再配合有关国画艺术基础常识的说明进行介绍,使读者更易于理解画境与技艺精湛之处何在。
又如,瓷母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艰难,其十五层釉彩如果不经仔细研读与琢磨是难以体会的。因此,本书对瓷瓶每一层釉彩都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展示了其图像以及瓶上的花卉图案。
另外,镌有铭文纹理的钟鼎重器、蕴含绘者风格的书法绘画,无不在图文间留下了它们各自的印记。
如果将《国家宝藏》视为文物的“选本”,如何衡定文物的选择标准,以便从数以千计的文物中挑出数十件各具特色与象征意义的“宝藏”?衡定的标准又意味着什么?
《国家宝藏》的新颖之处或许正在于,它以“博物馆”与“歷史文化遗产”为焦点,从这些有着明确地理位置的空间中择其珍贵藏品。
另外,人们在博物馆欣赏文物时,由于脱离历史语境而形成的距离感,总是无法感受到眼前文物在中国历史上所处的地理位置。文物被抽离出它们所属的地理空间,也就模糊了它们各自的文化属性。
于是,各地博物馆收藏的钟鼎与书画,在参观者眼中似乎仅有在艺术形象或保存时长上的价值。
而在《国家宝藏》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性博物馆作为各自区域文化的符号象征,被冠以“艺术”之名欣赏,重新获得了展示它们与所在土地之间紧密联系的机会。
此外,书中每一个博物馆或历史文化遗产篇章的引言部分都会对所选择的三件文物进行整体介绍,让读者了解文物承载着有关区域不同时期的文化记忆。比如,石鼓历经唐宋五代至抗战时期的诸多战乱,见证了战火蔓延与朝代更替,与历史动荡、家国兴衰密不可分。
宝藏,是一种荣耀、一种隽永,更是一种传承。让宝藏说话、听其讲述中国文化、中国故事、中国智慧,感受“生命”的文化传奇,尽在下列书籍。
《国家宝藏·影音版》
(全3册)
打卡一件国宝、窥见一段历史、见证一个传奇、寻找一份记忆……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称,此书开启了一场特殊的国宝特展,将古时的风华与当代的活力凝结在字里行间,给人以充裕的时间去欣赏一件文物,获取新知,领略温暖人心的文物故事。
《了不起的国宝三部曲》
(全3册)
本书为宫廷历史专家向斯、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隆重推荐,内含《国家宝藏》《消逝古国》《国宝档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古国、宝藏、国宝、考古、悬案、战争、帝陵等内容。四色印刷,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大话中国艺术史》
本书从原始社会的陶器说起,内容涵盖了陶器、玉器、青铜器、草书、行书、山水画、工笔画等多种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时间跨越了秦、汉、唐、宋、元、明、清、近代等多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