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先辈的“启事”趣闻

2022-04-22王树仁

华声文萃 2022年4期
关键词:特务陈云共产党人

王树仁

所谓“启事”,是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载在媒体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常被一些名人用来明志、表态或传递消息等。在革命年代,一些革命先辈也曾有过各具千秋的“启事”趣闻。

“楚女启事”:萧楚女告知性别

萧楚女,原名萧秋,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实,“楚女”为他的笔名,因为这个笔名,还闹出不少笑话。

1923年,萧楚女应邀担任《新蜀报》主笔,几乎每天都以“楚女”之名发表文章。他的文章可读性很强,因此流传很广,他个人也受到了许多读者的追捧,雪花般的求爱信被送到了报社。

萧楚女和报社工作人员担心读者误以为“楚女”是一位女性作者,若是不登报告知就成了对读者的欺骗。经再三考虑,萧楚女在《新蜀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本报有楚女者,非楚楚動人之女子,而是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并略有麻子之一大汉也。”这则启事刊登后,《新蜀报》不但没有因为“楚女”变“大汉”而失去读者,反而吸引了更多的读者。

“寻人启事”:邓垦由此找到哥哥邓小平

邓垦,原名邓先修,系邓小平胞弟。1931年,邓垦到上海求学,他与大哥邓先圣(此时已改名邓小平)失去联系多年。唯一的线索是和邓小平一起赴法的“远亲”胡伦给邓家捎了个信,说邓小平可能在上海。

1931年5月,邓垦在《时事新报》上刊登了“寻人启事”。在当年的上海,“寻人启事”正是国民党特务抓捕共产党人的招数之一。特务们盗用共产党人亲戚的名义登报,等共产党人按地址找过去,自然落入特务的魔爪。而这时国民党特务注意到了邓垦的“寻人启事”,并到他的住址附近打听。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下,邓垦对哥哥能不能来,毫无把握。

5月中旬的一天,邓垦和几个四川同学在一起聊天,突然走进来一个人,那个人一进门就问:“你们这里有没有一个叫邓先修的?”邓垦对来人上下打量一番,“这是一个印在我脑海中的面孔,时隔多年,他的轮廓没变”。邓垦知道是哥哥来了,连忙回答自己就是。邓小平连声说:“好,好,好,你登了报我知道了。你收拾收拾,马上跟我走。”邓垦通过“寻人启事”找到哥哥没多久,邓小平就离开上海,去了江西中央苏区。

“廖家骏启事”:陈云以此传递暗号

1934年,在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的唯一一台大功率电台被毁坏,党中央因此与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

当时,党中央认为必须将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向共产国际通报,同时必须恢复白区党组织,于是决定派熟悉上海情况的陈云出川回沪。经过认真准备,陈云带着党组织的工作经费,从荥经到雅安,再从雅安到成都,途中遇到一次次盘查,几天后,终于到达成都。

但陈云深知成都不宜久留,于是第二天便离开成都前往重庆。陈云离开成都后,成都《新新新闻》在一处极不惹眼的地方刊出“廖家骏启事”。这则启事的内容是:“家骏此次来省,路上遗失牙质图章一枚,文为‘廖家骏印,特此登报,声明作废。”这则启事的内容是根据陈云出发之前与周恩来商量好的暗号来写的,以此向党中央传递自己已经冲出重围、安全到达成都的信息。

(摘自《党史纵览》)

猜你喜欢

特务陈云共产党人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想对您说
初心如磐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由档案史料管窥上海解放
My plan for new term
AB换数
从“两学一做”谈共产党人的信仰
习近平的共产党人政治自觉观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陈云令人起敬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