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阶段劳动教育的思考

2022-04-22林少媚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劳动育人课程

林少媚

[摘要]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教育人的目标追求,在学习节奏快如闪电的高中阶段,笔者就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做了一些思考,主要包括劳动教育合力的构建、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劳动教育保障的落实等方面。坚守育人初心,把爱劳动的种子植入孩子的心田,用劳动创造孩子、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高中;劳动教育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劳动的价值、歌颂了劳动的伟大,指出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劳动教育,把劳动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规定了劳动教育包括劳动思想观念的教育、劳动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路径做出了明确要求。

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高中的学习节奏快如闪电,高考压力大如泰山,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呢?

一、提高认识,形成劳动教育的合力

由于升学考试压力巨大,“读书改变命运”“高考决定人生”的观念高烧不退,家长舍不得占用孩子一分半秒,家长和学生,甚至学校和教师对劳动的重视程度每况愈下。家庭内所有家务都是父母包办,以至常听到小孩不会剥鸡蛋、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不会……以追求分数为首要目标,没有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常生活中孩子缺少劳动的机会,造成生活自理能力缺失。在高中阶段,学校劳动教育从学科地位退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领域,无论从课时分配、师资队伍还是从实际落实看,其教育地位都被削弱。因此,开展劳动教育工作,首先要坚定教育者和受教者“劳动育人”的观念,端正劳动态度,以积极的姿态组织劳动教育和参加劳动实践活动。

重视劳动教育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需要。学校要把德智体美劳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虑,在课程开设、课时安排、活动组织等方面把劳动教育考虑进出,一所成熟的学校应该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能唯分数唯升学,通过劳动教育,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二、整合资源,搭建劳动教育的平台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文化学科教学和劳动教育课程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是对整个课程设置的完善,同时又拓展了文化学科的育人空间;另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劳动实践的类型很多,有家庭家务劳动,有校园卫生清洁劳动、社区义务劳动、农业生产、企业见习等。这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学校在设计劳动教育课程时要合理地整合各种资源,为学生参与劳动,养成劳动习惯搭建平台。

学校方面,以原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加强课程设计和实施,把劳动育人的观念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细化为可操作、可测量的目标,并对目标达成建立相关的评价制度。对于劳动教育的目标可从不同维度进行思考:一是劳动观念方面,高中生必须懂得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未来的深刻道理,进而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二是劳动习惯方面,高中生能热心公益活动和生产劳动,从课堂清洁、场室整理、宿舍打扫,从一日一扫到每月的清洁评比,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为共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美化作出自己的贡献,培养劳动习惯和集体意识。三是劳动技能方面,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懂得一二种专业技术操作,如农业技能中的育种、培土、剪枝、施肥;生活技能中的插花、压花、煲汤、做菜等。

家庭方面,每个家庭都应该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不能因为学习、年龄等原因就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意识和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洗碗、煮饭……总有一样是孩子可以做的,家长要抓住和利用好每一个让孩子成长的机会。

此外,要开发社区资源或专业资源,开展各类主题劳动教育活动,如“学农课程”“职业见习”“义工服务”“模拟应聘会”等,将常规劳动与专业技能型课程结合起来。对于社会资源,主要是学生开展“社会服务”“义工服务”“职业见习”,此类专项活动,要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制订符合学生认知和能力水平的活动计划,及时总结反思活动经历,分享活动经验,优化服务计划,帮助学生建立“共建共享”的社区公共观念,引导学生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树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信念,使学生在开展社会服务的同时认识服务的价值所在,培养责任担当精神,把服务性劳动的育人功能落到实处。“职业见习”或“学农课程”需要利用课余或假期集中时间进行,利用专业场所和聘请专业团队指导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体验并学习一定的劳动技能,如笔者所在学校每年就有一周的“学农课程”,学生深入地里田间,水边林旁,认识植物、动物,学会播种收割。

三、建立机制,保障劳动教育的实施

劳动教育要常态化,与常规教育教学和生活日常结合起来,放眼长远,着力于制度的保障,避免一哄而起,头脑发热,运动式的大搞后连影都没有了。根据目前高中的设计,劳动教育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一部分,纳入课程管理体系,学校要和师生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要有专人负责课程管理与开发,对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一是建构多维平台。劳动教育不只是學校的事情,充分调动家长和社会人士的积极性,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一体的劳动教育网络,从生活场景、学习场景到社会场景,为学生劳动教育创设多元化实践平台,营造处处爱劳动、劳动最快乐的氛围。

二是重视统筹协调。劳动教育需要全校一盘棋,既要有顶层设计统筹把舵定向,又要有具体分步实施方案层层落实。同时,要建立学校内部沟通协调机制,明确年级、部门在劳动教育中的分工与职能,明晰学科组、教师的角色和任务。学校劳动教育有专职人员进行管理,以项目推进劳动教育实施、场地配套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年度计划、师资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等。

三是完善评价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劳动教育可持续可发展。对学生而言,与学分、学业评价、评先评优挂钩,树立勤劳担当的榜样形象,传递劳动创造未来的正能量。对教师而言,鼓励老师结合学科特点开设一些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补助,在评先评优中在所体现。

勤劳勇敢源于对劳动的热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劳动教育基于个人成长,基于国家建设,是功德无量之事。春满凡花吹乱眼,秋耘果实挂枝头。作为教育人,坚守育人初心,把爱劳动的种子植入孩子的心田,用劳动创造孩子、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劳动育人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