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VOSviewer的国外语言景观研究计量学分析

2022-04-22周晓春范东生马晓晴

关键词: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热点

周晓春 范东生 马晓晴

关键词: 语言景观;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热点;前沿趋势;VOSviewer

中图分类号: H 00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 ?895X(2022)01?0031?09

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22.01.006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跨文化交际的日益深入,近年来,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逐步发展成为社会语言学领域的热议话题,在符号学、应用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也日益引起重视[1]。语言景观指“某个属地或地区的公共或商业标牌上可见和凸显的语言,能够折射特定区域语言社群的权势和地位”[2],是“语言、视觉活动、空间实践与文化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以文本为媒介并利用符号资源所进行的空间话语建构” [3]。国外语言景观研究先后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早期萌芽阶段(1997 年之前)、中期理论探索阶段(1997?2007年)、近期迅速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4]。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学者通过考察公共语言标识来了解某一地区的语用状况,发现了官方语言政策与现实语言实践的差异[5],强调了政治制度对语言景观构建的影响[6]。Landry &Bourhis 于1997 年首次清晰地界定了语言景观的概念意义,并指出了语言景观的两大功能:信息功能(informational function) 和象征功能( symbolicfunction)。Backhaus 于2007 年出版了首部以语言景观为主题的专著?《语言景观:对东京城市多语现象的比较研究》。因此,1997 年和2007 年被认为是语言景观研究历程中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自2008 年以来,语言景观研究跨学科互动的局面初步显现,教育学、社会学、符号学、环境学等学科的专家和学者相继加入这一研究阵地。比如,语言景观作为真实语料应用于二语教学[7]、商业服务[8]、环境与城市规划[9] 等。语言景观专刊Linguistic Landscape 于2015 年创刊出版,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该领域学术研究共同体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孵化成型。

总体来看,自发端至今,国外语言景观研究发展迅速,在理论层面已逐步构建较为成熟的多维分析模型[10?12],在研究模式上已逐渐从自发零散的无意识状态过渡到有意识的跨学科合作状态。然而,作为社会语言学的热门研究领域,在过去迅猛发展的十年间,语言景观研究主要聚焦哪些热点话题?未来发展呈现何种趋势?热点追踪和前沿探测需要对现有成果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梳理、分析和总结。本文以2010?2019十年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所收录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VOSviewer,厘清这十年国外语言景观研究的整体脉络和发展轨迹,从而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学科分布、前沿动态展开剖析和预测,旨在为国内语言景观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原始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与艺术和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 & HCI)所收录的核心文献,以linguistic landscape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文献类型设定为“论文”,时间跨度设置为2010?2019 年,结果显示近十年符合检索条件的论文总数达到809篇。之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通过人工筛查剔除与本研究领域不相关的其他文献,最终提取、导出683篇论文的全纪录及引用的参考文献,并将其转化为研究工具VOSviewer 可识读的文件格式?制表符分隔(Win),从而进行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外语言景观研究進展与趋势分析。

(二)研究问题

通过对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本研究试图解答以下4 个问题:1)近十年国外语言景观研究主要涉及哪些热点话题?2)近十年国外语言景观研究在学科分布上有何特征?3)近十年国外语言景观研究的高被引核心文献都有哪些?4)未来研究大致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和趋势?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法,以荷兰莱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软件VOSviewr 作为研究工具,以期厘清近十年国外语言景观研究的概况。VOSviewr 是一款支持大规模数据处理的文献计量分析软件,目前该软件具备了几乎所有常见的文献计量分析功能,如文献耦合、共被引、合作及共词分析等,并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的科学计量分析中,相关专家和学者发表的大量案例研究类论文均采用了VOSviewer,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效[13]22。本研究使用VOSviewr 软件的1.6.13 版本作为文献计量分析工具,通过关键词共现、热点挖掘、共被引聚类等手段,对来源于Web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的683 篇英文文献进行可视化解读, 主要涵括研究热点剖析、学科分布特征解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研究趋向探测等方面。

二、讨论与分析

(一)文献年度分布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与国之间的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作为书写和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语言景观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进入后现代社会以来,人们的语言意识普遍觉醒[14],对公共空间的语言实践产生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近年来,语言景观逐步演变并发展成为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地理学等领域的热议话题[15]xi。相关研究成果在2010?2019 十年间的分布情况如图1 所示。

统计结果显示,近十年国外语言景观研究呈现出稳中见增、方兴未艾之势。从图1 的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自2010年至2014年,国外语言景观研究经历了一个平稳增长期,相关专家和学者累计发表论文176篇。此后,在2015年和2017年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增长点,分别产出论文91篇和111篇。2016年和2018年虽有小幅下滑,但语言景观的研究热度并未就此消减。发展到2019年,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多达132篇,短期内出现了井喷式上扬。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与语言景观研究在国外语言学领域受到持续跟踪和密切关注有较大关联。

(二)研究热点解析

文章借助关键词共现(Co-occurrence)的可视化分析手段,依据共现网络图谱中的节点大小、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及共现的聚类分布,对近十年国外语言景观研究的热点话题进行挖掘和判定。笔者将关键词频次设定为5 进行数据筛选(Minimumnumber of occurrences of a keyword=5),从2983个现有数据中提取满足阈值的98 个关键词,剔除或归并少数与主题无关(如mtdna、Y-chromosome)、语义重复(如linguistic landscape,linguistic landscapes)或内容宽泛(如language)的关键词,最终生成关键词共现可视化网络图谱(见图2),并将出现频次不低于10,且排名前30 的关键词列表如下(见表1)。

从图2 的可视化网络图谱和表1 的高频词数据可以看出,图谱中最大的节点是“多语兼用”“多语使用”或“多语主义”(multilingualism),出现55次;其次是“身份”(identity),出现48次;随后是“英语”(English)和“空间”(space),分别出现39次和35 次;其他关键词诸如“语言政策”(language policy)和“多样性”(diversity),均出现20次以上。结合上述图谱和数据,经进一步研读原始文献,笔者发现近十年国外语言景观研究的热点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语兼用与多元文化成为最大热点

全球化趋势、地球村现象及人口流动与迁移正在加速推动国家或地区之间语言和文化的接触、碰撞与交融,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多语兼用和多元文化现象日益引起语言学家的关注和重视。多语兼用是指“一个群体或个人交替使用三种及以上语言的现象”[16]。正如美国语言学家Weinreich 在其专著《语言接触》(Languages in Contact)一书中所指出的:多语接触或多语兼用是大有希望的研究领域[17]。语言和文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繁荣的根基,文化是语言发展的土壤。自觉保护语言多样性、消除语言歧视观念、构建多语兼用意识是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因此,近年来,语言接触视域下的多语兼用与多元文化现象成为语言景观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

2. 身份构建与文化认同引起高度重视

语言景观中的语言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观创设者的语言态度、不同语言在多语语境下的生存活力以及语言使用者在特定区域的社会地位。Landry & Bourhis 认为,语言景观中某种语言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特定族群社会身份的构建[2]。如果一种语言在公共空间传达出身份构建、文化认同、地位抗争等情感,那么语言景观的象征功能就突显出来了[18]。近年来,国外语言景观研究在身份构建与文化认同这一话题上着墨甚多,注重考察语言、文字、符号等信息元素在特定历史阶段的能动性,阐释其对既定语言政策与规划的应答机制,探究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语言使用者对多语和谐共存、民族身份构建和多元文化认同的诉求。

3. 英语语言国际传播颇受关注

作为世界通用语(lingua franca),英语语言的国际传播力和全球影响力毋庸置疑,其在世界语言之林和全球话语体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伴随英语语言的国际化传播,随之而来的便是公共空间英语实践的普遍发生。在世界多数国家、地区和城市的语言景观群和社会景观群中,英语全球化的迹象无处不在,其语言活力长盛不衰,语言地位坚不可摧,此乃英语国际传播、全球同在、世界通用最有力的证明。基于此种情形,语言多样性[19]、语言活力[20]、语言管理[21]、语言权势[22] 等话题逐步发展成为英语語言国际传播框架下的研究热点,引起语言学、社会学、传播学、地理学等多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

4. 语言政策与规划关注度上升

鉴于公共空间语言生活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为了规范管理语言实践,维护语言权利,构建多语共存、和谐共生的生态语言环境,语言政策与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就国家层面而言,语言政策与规划要处理好三大语言关系: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国家通用语言与民族语言的关系、本土语言与外语的关系。从全球视野来看,语言政策与规划要试图解决三大语言问题:消除语言歧视、缓解语言冲突、保护濒危语种[23]。放眼当前,在全球一体化的宏大背景下,面对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双重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应依据本土语言生活状况,做好中长期语言规划,制定既符合国际形势、亦契合本国实际的语言战略和政策。语言景观作为考察语言生活状况的重要观测点,犹如一面多棱镜,能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百态和文化万象,为语言管理者制定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因此,近年来,以语言景观为切入点进行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的热度也在不断升温。

(三)学科分布探析

据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检索结果,2010?2019十年间国外有关语言景观研究的论文发表总数为683篇,所涉学科领域及发文数量的分布情况如图3 所示。

在学科分布方面,语言学占据主导地位,其核心期刊(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World Englishes、Language Matters 等)刊载的论文总数位居第一,多达330 篇,占比48.3%,遥遥领先于其他学科核心刊物的发文数量。教育学排名第二, 其核心期刊( 如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Journal of Language Identity and Education、EnglishTeaching: Practice and Critique等)刊登论文86 篇,占比12.6%。此外,艺术学、传播学、文学、地理学、人类学、环境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力量不容小觑,相关核心刊物对语言景观研究成果的推广和传播也较为重视,其他学科诸如历史学、经济学、哲学同样在语言景观的研究阵营中占有一席之地。总体来看,语言学、教育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颇为关注语言景观研究课题,成果卓著,近十年共发表论文416 篇,占发文总量的60.9%。

通过对原始文献作进一步梳理,笔者发现近十年国外语言景观研究跨学科特征凸显,逐步形成以语言学为内核,相继辐射其他学科的交融研究格局。

从图3 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语言景观研究成果的发表不仅局限于语言学领域,其他学科诸如教育学、艺术学、传播学、文学、地理学等也陆续加入该研究阵营。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外语言景观研究覆盖的学科领域较为广泛,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日益显现,学术研究共同体的孵化成型亦指日可待。

(四)核心文献分析

以引证次数为10 进行数据筛选( Minimumnumber of citations of a cited reference=10),从26 185个参考文献中挑选出满足阈值的110 条文献记录,生成文献共被引分析的可视化网络图谱(见图4)。在文献的共被引分析网络中,节点的大小反映了某个特定文献被引用的总频次,即被引的次数越高,节点也就越大[13]96,由此可以判定某一领域的核心文献,并对其展开共被引聚类分析。

依据节点标签的详细信息,笔者将被引次数排名前10 的核心文献列表如下(见表2)。

从图4的可视化网络图谱和表2 的高被引文献数据可以看出,图谱中最大的节点(即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是Landry & Bourhis 于1997年在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发表的论文:《语言景观与民族语言活力——一项实证研究》( 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An Empirical Study),被引次数达173 次。该文被视为语言景观研究的奠基之作,首次清晰地界定了语言景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并阐明了语言景观之于民族语言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语言成分,语言景观对多语语境下民族语言活力的保持和激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2]。其次是Scollon 等于2003 年出版的专著:《场所话语研究:物质世界中的语言》(Discourses in Place: Language in the Material World),被引次数为82 次。作者从社会语言学和地理符号学的视角出发,通过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奥地利、法国及北美和香港地区的语言景观进行了深入考察,得出以下结论:只有将语言景观置于真实的社会语境中才能深刻剖析其蕴含的社会意义[24]。该著作为后人开展地理符号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模型和方法论指导。排名第三的文献分别是Ben-Rafael 等于2006 年在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上发表的论文:《公共空间语言景观的象征性构建?以以色列为例》( Linguistic Landscape as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Space:The Case of Israel), 以及Shohamy等于2010年合编的论文集:《城市中的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 in the City),上述两篇文献的被引次数均达到77 次。在《公共空间语言景观的象征性构建?以以色列为例》(LinguisticLandscape as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Space: The Case of Israel)一文中,Ben-Rafael等对以色列犹太人居住区、以色列籍巴勒斯坦人居住区和非以色列籍巴勒斯坦人居住区的多语语言景观进行了考察,主要涉及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英语三种语言。研究结果表明,以上三大社区的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在语言使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此外,该研究从公共空间象征性构建这一视角揭示了不同族群的语言实践、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与现实空间的互动意义[25]。论文集《城市中的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 in the City)收录了众多语言景观研究权威专家(如Monica Barni,Eliezer Ben-Rafael,Jasone Cenoz,Durk Gorter 等)的核心论文,分别就多语兼用或多语主义( multilingualism)、语言权势(language power)、语言管理(languagemanagement)、语言政策( language policy)、语言多样性(language diversity)、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等主题对城市语言景观展开了多维考察和透视[15]v-vi。

其他核心文献的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以下4 个方面:语言景观中的多语现象[26 ? 27]、民族志与语言景观[28 ? 29]、意识形态视域下的语言景观[30]、語言选择与身份构建[31]。综上所述,国外语言景观研究不仅关注信息层面的交际功能或工具功能,更为强调象征层面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着重从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公共空间语言景观象征意义的建构或社会意义的变迁,尝试与身份认同、意识形态、社会分层、族群冲突等心理的、社会的、政治的多维概念展开深层次互动[32]。

(五)研究趋势探测

基于对文献的共被引网络聚类分析,可以探测某一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动态[33]。笔者将聚类的分辨率( clustering resolution) 设定为2, 簇值(minimum cluster size)设定为2,表2 中显示的10 篇高被引文献被划分成4 个簇(见图5)。在此基础上,根据共被引聚类的分布特征,结合图谱中标签的提示信息,通过分析引文内容,梳理出该领域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

1. 研究主题的边界不断扩展

研究主题将逐步实现由信息层面(语言、文字、符号、图示等)到象征层面(社会、政治、文化、心理等)的递转。未来研究应考虑持续关注以下话题:多语主义、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资源管理、身份构建和文化认同、文化多样性、民族志、民族语言活力、濒危语言保护等。类似话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挖掘隐匿在语言景观背后的深层次信息,构建公共空间语言景观的象征性意义,透析语言、文字、符号等信息元素与社会、政治、权势、身份等意识形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价值。

2. 研究对象的模态不断丰富

随着研究对象外部表征的日益丰富,研究人员不仅要考察以语文形式存在的单模态语言景观,还应将图片、符号、动画、颜色等多模态元素纳入研究范畴;此外,除了树立在公共空间的静态语言标牌,以动画为表现形式、以电子屏幕为呈现方式、以移动物件为载体的动态语言景观理应构成未来相关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对象。多模态、多元素的混合研究有利于剖析语言景观创设者的意图和动机,探测潜在受众的预期心理反应,以及二者之间的表现差异。相关研究成果将为公共空间语言景观的创建、整改和重塑提供参考和启示。

3. 研究场域和范围不断延伸

研究场域和范围应逐步实现从物理场所到虚拟社区、从城市空间到城乡区域、从单一民族生活区到多民族聚居地的重心转移或兼顾。语言标牌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无处不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网络生活社区同样充斥着大量的语言景观。城市公共空间的语言风貌自然是语言学家考察的重点,但城乡结合区域或乡村地区的语言生活状况也应该引起相关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单一民族生活区的语言实践活动值得关注,但多民族聚居地的语言多样性保护和语言资源开发更需要琢磨、探讨。随着研究场域和范围的不断延伸,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将趋于多元化、丰富化和系统化。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将为地方语言生活的管理、语言规划的制定、语言政策的实施和语言资产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三、结束语

本文以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數据库2010?2019 十年间刊载的语言景观英文文献为调查对象,利用引文分析软件VOSviewer 对近十年国外语言景观研究的关键词、学科分布、高被引文献进行可视化解读和聚类分析,从而实现对国外语言景观研究热点话题的整理及前沿趋势的探测,以期为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总体来看,近十年国外语言景观研究呈现出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研究热点集中分布在多语兼用与多元文化、身份构建与文化认同、英语语言的国际传播、语言政策与规划这四个方面。作为语言学领域的热议话题,当前语言景观研究亟需结合其他学科(如教育学、社会学、符号学、地理学、环境学等)的理论资源,拓宽研究路径,丰富研究内容。近十年引用频次最高的两篇核心文献分别是:《语言景观与民族语言活力?一项实证研究》(Linguistic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An EmpiricalStudy)和《场所话语研究:物质世界中的语言》(Discourses in Place: Language in the MaterialWorld)。从长远来看,未来的相关研究主要呈现三大趋势:研究主题的边界不断扩展,逐步实现从信息层面到象征层面的递进;研究对象的模态日益丰富,逐步产生由单模态到多模态、由静态到动态的转移;研究场域和范围不断延展,逐步实现从物理场所到网络社区、从城市空间到城乡区域、从单一民族生活区到多民族聚居地的转变。反观国内,我国语言景观研究存在“重描述、轻解读”的局限性[34],主要聚焦信息层面(如语言选择、语码分布、译写现状等)的讨论,而对隐匿在语言景观背后的象征功能(如语言资源管理、语言权势和社会地位、身份构建和文化认同等)的探究则着墨甚少,尚未达到国际同行同类研究的学术水平和深度。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对近十年国外语言景观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由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的论文收录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计量方法和统计工具自身固有的缺陷,本研究所收集的样本、统计的数据或得出的结论尚不能反映近十年国外语言景观研究的全貌,仍需结合多重视角展开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探究。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热点
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计量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中国电子档案袋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文献计量分析视域下的中国苗族姓名研究现状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