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2-04-21张玉
0 引 言
海南自贸港高速发展的经济需求、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正逐步推动海南地区的传统航空运输向现代航空运输模式转变。自贸港建设推进下,海南省高度重视航空物流业的发展,如何根据海南物流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探讨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路径,发挥其带动经济发展和完善交通枢纽功能的重大作用,是亟需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
1 文献综述
海南地区航空物流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成果较少。姚瑾如(2021)从多机场协同角度提出航空物流枢纽发展思路;王卉(2021)根据海南地区航空物流发展的外部环境寻求具体的发展对策及建议;赵诗源(2021)针对海南地区航空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从已有文献来看,部分学者对海南自贸港建设下的航空物流业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但缺少从航空物流产业发展角度的相关研究。在海南省现代物流业新发展格局下,本文试图构建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设高度开放自贸港的航空物流产业发展机理,为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2 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应用区域物流、枢纽机场、航空物流产业集群等理论研究[1-5],结合当前海南自贸港的发展情况,以区域内空港货运功能为核心,构建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将为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的研究提供科学的指导与依据。
表1 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3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的短板问题
根据《中国城市物流竞争力报告(2021)》,海南属于第四层级物流欠发达省份,总体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网络体系不够健全,运行质量有待提高。
航空物流体系中,航空货运占比低,航空运输通航国家和通航点数量不足,国际航线频次少、密度低、与全球前20大机场通航数量极少,航向网络覆盖不足;美兰、凤凰、博鳌三大机场运营航空公司数量有限,特别是基地航空公司为数不多,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入驻量较少,航空物流业的活力不足,落后于周边广州、香港、深圳等国际枢纽机场。
此外,当前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货机位短缺,货站能力不足,信息化与智能操作化程度较低,制约航空货运的发展;航空货运发展基础薄弱,全省通航点单日航班数量和年货邮吞吐量与香港、新加坡地区相差甚远。
4 区域性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经验
机场货运业务是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货邮吞吐量是机场货运业务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结合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发展与区位特点,选取全球机场货邮吞吐量较大的中国广州、中国香港、韩国仁川、新加坡樟宜,对其航空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度剖析。选取对象基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选取与海南地区相同类型的港口型地区;二是选取与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类似的自贸型空港地区,三是选取地区的航空物流业发展有明显的成就与特色,对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有效的借鉴作用。
4.1 中国广州
近年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货运规模与货物量大幅提高,2021年货邮吞吐量居全球第15位,通航29个国家和地区,为近80家中外航空公司提供地面货物服务保障[6]。
白云机场依托千余人的物流专业团队和航空物流产品服务体系,通过ISAGO,IATA CEIV Pharma,ISO9001等认证,并根据航空物流需求,推出国际进口冷链、国际出口疫苗、国内现货快提、企业大客户定制等服务;积极开展空运物流数字化转型,应用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智慧货检试点项目,实现安检业务远程联动管理;使用库区智能机器人等智慧设施提供集货站处理、货物安检、特种仓储、地面服务、电商及快件服务、冷链服务、药品物流等业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为提升进口货物的处理时效,机场国际货站功能区域调整国际进港业务,新增分单仓服务;打通多式联运脉络,探索“电商退货合包”新模式。2021年12月,跨部门、跨行业成立了广州航空物流产业联盟,推进航空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4.2 中国香港
香港国际机场货运吞吐量常年位居全球榜首,运营航空公司达百余家,2021年货物吞吐量达502万吨,约占香港货运总值的42%。物流巨头DHL和UPS在此设置了基地。香港地区航空物流业的服务优势主要体现在连接性、最先进的设施、保障货物处理能力、高效的货物处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
为加快货物清关速度,香港机场给航空货运运营商和香港海关之间提供综合电子数据交换(EDI)连接,允许到达前清关;提供“优先托运”设施和默认约束代码的自动分配;使授权服务提供商能够向大陆提供跨境保税卡车服务。在改善货源关系方面,香港国际机场在大湾区设立货运站,加强了供应链中关键环节的作用。此外,由香港机场、香港货运物流业协会(HAFFA)、香港海关(C&ED)、香港空运货站(HACTL)、敦豪香港(DHL)、国泰服务(CPSL)等组成的货运便利委员会,每季度举行一次会议,审查航空货物处理业务,以促进航空港的物流发展。
4.3 韩国仁川
通过不断对物流基础设施及网络进行开发以及便利的通关手续、免税优惠、多种奖励等,仁川机场现已发展成为东北亚物流枢纽机场(Hub)。2021年,仁川机场的货物吞吐量达333万吨,其中转运货物128万吨,约占全部货物的39%。
机场货运基础雄厚,内设8栋货运站和3栋航空货物仓库、4栋特殊处理设施、2栋海关保税区。2021年10月的数据显示,仁川机场已拥有年处理372万吨航空货物的物流基础设施,并分阶段增设快运企业货运站、新鲜货物专用处理设施“Cool Cargo Center”与冷链据点,强化安全处理医药品、新鲜货物等对温度敏感的货物运输基础,年货物处理量将提升至630万吨。
仁川机场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构建全球首个100%在线通关处理UNI-PASS系统,实现实时申报与信息确认;应用数字货运系统AIRCIS提高航空公司、货运代理公司、货物装卸公司、保税运输公司等物流主体之间的业务协作水平;启用基于EDI的进口货物出库申请服务,实现无纸办公。
仁川机场第1、2、3期物流园区面积达3 341km2,自由贸易区内的机场物流园区和货运站之间由直接运输路径连接。2021年,为吸引航空货运公司和全球物流企业,实施多种优惠政策,如航空货运公司推出新航线,增加航班、夜间运航时间,分别按照各类型减免一定比率的着陆费,转运货物量比上一年增加时,也会对增加的部分提供实惠;物流企业则根据投资金额在最长7年内享受最多减免100%土地租赁费的优惠,吞吐量比去年增加时,同样提供奖励;外资企业还可根据相关法律享受取得税、财产税的减免。因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仁川机场物流园区吸引了海运与空运综合货运、商用货主、承运商、全球配送中心(GDC)等多个行业的多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入驻。
4.4 新加坡樟宜
新加坡樟宜提供24小时航空物流运输服务,全球大型航空货运公司、物流集团,如亚洲的APEX,Dimerco,Hitachi,NNR,Nippon;欧洲的agility,DB Schenker,Hellmann Worldwide Logistics;美国的Crane Worldwide Logistics,FedEx Logistics,UPS Supply Chain Solutions等公司或集团都在新加坡开拓了主要业务。
新加坡樟宜构建了密集的海陆多式联运网络,陆地运输段使用卡车运输,海港与机场之间的无缝多式联运使得机场与PSA新加坡码头的运输车程不到一个小时即可互通。
新加坡高度重视与支撑航空物流业的发展,近年来更是专注于联合制定新的货运标准,以满足航空货运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5 区域性航空物流产业发展对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的启示
5.1 政府职能充分发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纵观全球各地区航空物流业的发展历程,离不开政府职能在航空物流业中的重要引导与产业发展环境中的建设作用,政府在产业用地、配套设施、软硬件基础、人才培养与引进、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提升了产业活力。
5.2 软硬件实力雄厚,货运处理能力强大
航空物流硬件方面,各航空港均有配套和完善的航空货运设施、设备,使其具有强大的货运处理能力,并结合航空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引入新硬件设施;应用系统方面,大数据技术与高科技智能手段广泛应用于运输单项业务以及整体物流运输流程串联中;专业人才与管理方面,大多采取集团化管理,整合行业资源,专注团队的专业化建设,确保航空货运的快速、高效,提升整体货运服务能力。
5.3 航线网络庞大,通达城市站点多
航空物流业发达地区的航线网络与通达城市站点多,其内驱动力来源于:一是地区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强、运行效率高、物流成本低,满足对货物运输的核心要求;二是全球大型航空企业、快运公司、货运代理公司、物流公司入驻,组成强强联合的航空物流产业集群;三是航空物流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以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四是与周边经济带、经济中心建立区域合作或货运站点,共享货源与航线资源。
5.4 基于多式联运的“大物流”一体化发展
利用区内发达的陆路运输与水路运输,构建无缝衔接、多式联运体系,扩散航空运输腹地资源,探索创新联运模式与高新技术应用,发挥“效率-成本”最优,并向周边地区扩张,以推动向枢纽型物流中心发展。
6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借鉴航空物流发达地区的经验,结合海南自贸港经济与物流产业的特点,探索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路径,满足海南快速增长的航空物流需求,充分发挥航空物流与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带动作用。
6.1 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发展环境
6.1.1 细化产业支撑政策
《海南省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方案(2022—2025年)》,对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与引导,在土地、财政、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海南省物流业的整体发展程度不高,加之航空物流属于高端物流,其发展建设投入大、周期长,在制定规划和扶持政策时不能忽冷忽热,对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保障性政策内容还需要根据各类企业进一步细化,鼓励各类航空物流市场主体不断发展。
航空物流软硬件设施建设企业,按类型以实际投资金额为基准,按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全球配送中心、物流设施开发企业等类型划分,由于不同类型企业的建设基准费用有所差异;在分类的基础上,将进行设计、施工、监理所需要的实际金额划分为不同档次,构建“类型-金额”两个维度的优惠减免政策。
鼓励航空货运承运商建立运营基地,鼓励国内、外航空公司新开、增开航线,提高班次频率。对开辟新航线、增设航班线路、增加深夜飞行、深夜到达货机的航空公司,采用“年度梯度递减法”以减免着陆、起降费等费用,同时采取“年度比例增加法”鼓励航空运输企业、物流企业提升航空货运量。
鼓励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入驻并延伸业务范围,可以从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海南地区开拓业务,设置省外仓、境外仓以及国外申报物流量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
6.1.2 做好航空物流发展长期规划
融入新发展格局,做好航空物流发展长期规划。一是制订航空物流产业短期、中期、长期发展愿景规划,定期组织产业论坛,为海南地区航空物流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系统性发展建议;二是建立海南省“航空物流发展协会”,发挥资源整合、企业沟通、行业合作与行业发展指导作用,就当下航空物流业中的问题进行梳理,为航空物流的发展提供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的对策与建议,为航空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运输服务提供保障;三是,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构建以机场区域为中心的航空MRO、航空教育、酒店&旅游、高科技产业等全新临空经济圈,带动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
6.2 根据海南省物流业整体规划,分阶段推进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海南三大机场的货运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通过完善货运站、货运停机位、特种货物运输站等航空物流基础设施,结合自贸港产业结构,引入数码电子、生鲜、医药与医疗用品、高端制造业、免税品运输等专业设施、设备,推进智能设施、设备的应用,全面提高航空货物进出港的处理能力。
在推进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时,还应根据海南省物流业的整体布局与发展规划,将海口、三亚、东方分别定位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参照国内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机场的货邮吞吐量与年货处理能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推进海南各空港的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三亚凤凰机场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可对标国内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吞吐量指标。截至2022年,全国入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9个,其中双港型物流枢纽2个。本文选取2022年入选的广州、成都、南京以及当前航空货邮吞吐量相对较低的天津(2021年入选),将三亚航空货邮吞吐量与其进行参照对比,见图1。
图1 白云、双流、禄口、滨海、凤凰机场货邮吞吐量对比图
东方货运机场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可对标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吞吐量指标。东方机场将定位国际货运枢纽机场,设计目标为2035年货邮吞吐量50万吨、2050年货邮吞吐量120万吨。参照2021年前20位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的货邮吞吐量,如表2所示。
表2 2021年前20位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机场的货邮吞吐量排名表
通过参照对比,同时基于海南自贸港各项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在国际物流运输中地位的提升,如以当前目标进行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未来空港的货运能力可能将得到再次考验。为此,需要超前思考区域与基础设施建设,以空港作为航空物流发展的核心,一是留足发展用地,确保货运区的位置可以向多个方向拓展,以便保持货运区的完整性;二是扩建、新增货运停机位,为全货机的航线开通做准备;三是空港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有序推进,以解决货站、仓库不足问题;四是规划机场周边用地,为打造未来的航空物流产业聚集地做好铺垫。
6.3 集聚物流要素,建设“共生互促”的航空物流产业链
航空物流产业链较长,物流聚集要素众多。海南自贸港建设开拔以来,已陆续入驻了多达百家航空配套产业、制造服务产业,初显产业聚集效应。
6.3.1 适应专业化服务需求,深度嵌入产业链供应链
深度嵌入航空物流产业链供应链,以“消费市场、生产市场、转运市场”为服务目标,既要积极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的发展需求,发挥空运优势,面向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以电子产品、电商、医药、生鲜产品、免税品、高端制造产品等为重点运输对象,又要有效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及服务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在海南加工、配套等产业链,形成区域性供应链体系,有序延伸航空物流产业链的主要内容。6.3.2 强化航空物流产业链中游核心业务
借助全球大型航空货运承运商、物流代理商的强大航线网络优势及货运能力,着重加强对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产业链中游核心能力的培育。根据全球航空公司货运量排名及全球航空货运代理排名情况,鼓励我国国际航空公司在海南建立运营基地,南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在现有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吸引联邦快递、UPS等国际大型航空货运承运商在海南运营,争取我国APEX物流、中外运、Kerry Logistics、华贸物流、AWOT(欧华&曦华)以及国外DHL Global Forwarding,Kuehne+Nagel,DSV Panalpina等大型货运代理商建立运营总部、分拨中心。
6.3.3 产业链企业相互兼容式延伸
目前,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产业链中的不同产业间形成的集聚程度与深度远远不足,上、中、下游不同产业间的链合性不高。通过支持产业链企业相互兼容式的延伸发展,鼓励制造企业延伸货运集散服务,航空货运承运商向物流集成商延伸,大型物流企业向专业货运承运商延伸,构建功能完善、竞争力强的航空物流产业链,提高运行协作,加强航空物流产业链上、中、下游不同产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以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为牵引,完善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配送等多种功能,优化航空物流产业链布局。
6.4 加快多式联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促使航空物流业迭代升级
根据海南对物流业的整体布局,预计到2025年底,集装箱吞吐量达750万标准箱,航空货邮吞吐量达40万吨,进出岛货物运输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以机场、港口作为物流网络建设核心,推动多式联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多式联运通道建设,促进航空物流运输体系与其他类型物流运输体系精准对接,重点在“海口、三亚、洋浦、东方”四地之间搭建互联互通的物流通道,特别保障空港与海口港、三亚港、洋浦港、八所港等港口的地面运输以及洋浦国际冷链物流中心与空港之间的快速运输;二是推进联运换装技术的应用,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快速转换;三是优化多式联运“软联通”,探索陆空、海空、空空联运模式,发展多式联运全程物流一体化服务模式,由一个多式联运货运代理人负责将多式联运中的服务程序进行整合,然后选择最优的多式联运进行运输,实现多式联运的一站式服务,使各个系统衔接得更加紧密,减少运输的复杂程序,真正实现一票到底。高质量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将推动各形态物流的集成化发展,使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促使航空物流业的迭代升级发展。
6.5 打造航空物流协同发展信息平台
应用信息平台技术推动物流运输全程、全面联网,实现作业流程透明化、智能化,促进物流信息交互联通。
6.5.1 搭建“一站式”航空物流企业数据信息平台
打造航空物流协同发展信息平台,为航空物流各个环节的参与者提供信息平台,引导航空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向云端跃迁,推动“一站式”物流数据中台应用,鼓励平台企业和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云平台、云服务,加强物流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提升物流数据的价值;推动大型物流企业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数字化服务,加强信息交互,及时更新物流信息,并能实时、科学地导出统计物流数据,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6.5.2 搭建自贸港货物运输“通关+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随着海南地区航空枢纽功能的不断强大,将服务于不同国际航空公司与快递企业的货物进行集散和分拣,同时按照国际航空物流向机场和海关等管理单位进行数据传输申报的要求,搭建自贸港货物运输公共信息平台,并与“一站式”航空物流企业数据信息平台、海南自由贸易港物流监管系统对接,实现多语言切换以及与其他信息平台的资源共享、货物识别码互认等功能,实现“通关+物流”业务流程一体化。
6.6 构建“中枢辐射式”航空物流枢纽网络
航空物流枢纽是地区航空物流产业集群的核心,航空物流枢纽需要庞大的航线网络做支撑。当前,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主要以客机腹舱带货为主,而客运航线也多为“点对点”的城市对式,尚未形成“中枢辐射式”航线网络体系,不利于发挥航空物流枢纽的中转功能和组织功能。
国际航线网络建设方面,依托海南省的区位优势,借助海南航权开放特点,构建亚洲航空物流圈,开拓澳洲地区的航线以及以海南为中转地连通北美洲、南美洲到非洲的航线,沟通国际市场,建设国际航空物流转运中心。
国内航线网络构建方面,根据国内各地区的物流竞争力程度、航空货邮吞吐量,选取“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武汉—鄂州、成都—重庆”五个区域与海南地区航空物流建立运输网络。此外,这五个区域之间的物流连接成串联结构,进而扩大了海南地区航空物流向内地的辐射范围。
构建海南地区航空物流“国际—国内”连接的“中枢辐射式”航线网络,见图2。通过加强枢纽型货运航线网络的建设,集聚整合国际航空物流货源,以充分发挥航空物流枢纽功能。
图2 海南地区航空物流“中枢辐射式”航线网络图
7 结语与展望
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与自贸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将重点推进建立自由、便利的国际化航空物流体系。未来,随着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航空地面交通配套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智能化货运处理系统的应用,航空货运新业态的发展、“国际—国内”航空货运网络的通达、物流主体之间业务协作的深入必将带来航空物流产业降本增效、持续健康的发展,为自贸港的建设提供高品质的国际航空物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