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深处有传奇
2022-04-21编撰阿夏
编撰_阿夏
太行山
提起太行山,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曾有句很高的评价,“天下之脊”。八百里太行,自北而南贯穿中华大地的腹心,上接燕山,下衔秦岭,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线,也是中国第三阶梯向第二阶梯的天然一跃。
今天人们习惯把太行山分为南太行、北太行、西太行三个部分,分别指称河南省、河北省和山西省境内的太行山。在数亿年前,太行山所在的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后来,随着复杂的地壳运动,太行山脉渐渐隆起。地质造物的安排往往另有深意。当河流从太行山中奔流而出的时候,在开阔的平地上形成肥沃的冲积扇,中华文明便在这些冲积扇上生根发芽。古时历代统治者多选择背依太行建立国都,这些古都重镇就如珍珠项链一般串联南北,在太行山下形成了一条闪耀三千年的文化长廊。
林州大峡谷
巍巍太行山,涛涛漳河水。
自然造就天堑,而人成就史诗。
时至今日,太行山已经成为风景名胜区,吸引了无数游人。强烈的造山运动,数万年的冰雪侵蚀,加上容易剥落的砂岩山脉,使太行山处处可见巨大的垂直悬崖和深不可测的陡峭峡谷。富含铁颗粒的红砂岩为这壮观的景象增添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这是如今人们宣传太行山时常亮出的名片。
但这片表里山河,远比人们想象中更加瑰丽。
隐藏在太行山里的明长城
平顺县的太行山神农湾挂壁公路
从『愚公移山』到挂壁公路
太行山巍峨,山间多峭壁峡谷。从低处看,一面巨墙,壁立万仞,隔绝一切信息。从高处俯视,又如一阶阶石梯,拾级而上似乎就能抵达新的世界。这样的奇景除了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也让人感叹。横亘在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两大文明发源地之间的太行山,曾经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
战国时期的寓言小品《愚公移山》,愚公移的就是“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太行、王屋二山。故事里,愚公最终借助神的力量实现了移山。而现实中,生活在太行山里的人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力更生,奋勇前进,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般的壮举。闻名世界的河南新乡郭亮村挂壁公路,就是当地人通过艰苦奋斗打造出的南太行深处的奇迹。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与外界沟通往来的唯一出路就是在岩壁上凿出来的石阶。村民苦于生活困顿,誓要凿穿绝壁,打出通向山外的大路。
20世纪70年代,在十三位开路先锋的带领下,郭亮村倾全村之力,硬是在百米高的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1250 米、宽6 米、高4 米,可以通行汽车的挂壁公路。后来,国际友人无意间发现了此地,叹为观止,称其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并制作了一个专题纪录片,郭亮村随之扬名天下,且顺利入围“世界最险要的十条路”“全球最奇特的18 条公路”。
挂壁公路因地处绝壁险境,自成美景,远看如大气磅礴的山水长卷;从隧道内向外看,又像是在画廊里欣赏一幅风景画。可以说,每一条挂壁公路都是一段故事,更是一道曙光。
“人间奇迹”郭亮洞
TIPS
除了郭亮村,太行山中还有六条同样开凿于绝壁上的公路,分别是:河南辉县的回龙村挂壁公路;山西陵川的锡崖沟挂壁公路、昆山挂壁公路、陈家园挂壁公路;山西平顺的虹梯关挂壁公路、神龙湾挂壁公路。
披荆斩棘铸成『人工天河』
天地有盛意,山水总相逢。太行山深处云雾缭绕,青山翠柏之间,一条人工天河蜿蜒起伏,那就是闻名天下的第八大奇迹——红旗渠。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曾经,这里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土薄石厚,十年九旱。“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描述的就是历史上林州人生存环境的恶劣。但是自从林州人克服重重困难,奋斗十年,最终铸成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后,林州旧貌换新颜,实现了由山区贫困县向现代化新兴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的跨越。
红旗渠开凿于20世纪60年代,比郭亮村挂壁公路更早。在那个艰苦时代,在当地领导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建渠大军开赴太行山里的漳水河畔,从此拉开了红旗渠工程的序幕。当时,曾有人赋诗:“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做绒毡。高山为咱站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条件艰苦,任务艰巨,但林州人披荆斩棘,百折不挠,最终铸成了这条人工天河。
传奇在人间。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红旗渠精神也成了林州人民的传家宝。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不断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内涵,这股壮志豪情也飞越太行,传遍大江南北,激励着国人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太行深处有传说
TIPS
红旗渠全长1500 公里,它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州人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当时56.7 万人和37 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54 万亩耕地由此得到灌溉,粮食亩产量大幅度提升,红旗渠也因此被当地人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今日林州,山水相依
今天“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千磨万击还坚劲,敢叫日月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