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器材行业进出口情况分析
2022-04-21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解彦曦
/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 解彦曦/
2021年1~12月中国电工器材进口金额为484.61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出口金额为1010.79903亿美元,同比增长5.9%。2021年全国电源及电网投资总额为10481亿元。
一、电工器材产品基本情况
(一)产销情况:国内产量(值)、国内消费量(值)、全球产量(值)、全球消费量(值)等
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巩固,2021年我国工业生产延续2020年以来稳定恢复态势,工业品出口增长加快。
2021年1~12月中国电工器材进口金额为484.61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出口金额为1010.79903亿美元,同比增长5.9%。2021年全国电源及电网投资总额为10481亿元。
(二)重点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比较情况
(1)总体势头良好
2021年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恢复虽未及预期但总体保持稳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3%,两年平均增速为6.7%;电工电器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增幅超过25%。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有效防控和生产秩序的快速恢复,机械企业主动作为、抢抓国际市场先机。2021年机械工业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全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04万亿美元,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其中电工器材进出口占比分别为13.4%和14.9%。
其中进出口比重较为突出的几个领域包括电动工具、电线电缆、电动机、低压电器以及光伏等。
电动工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动工具出口大国,其中国内企业生产的85%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据统计,2021年1~10月,我国其他手提式电动工具出口量为10783万台,进口数量为265万台,从进出口数量来看,中国是电动工具制造大国,我国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
从企业竞争来看,全球电动工具行业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博世、牧田、百得、日立等大型跨国公司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国内市场中,尽管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但仍未摆脱大型跨国公司占据高端电动工具市场的局面,且我国电动工具行业属于典型的外向型行业,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偏小,外贸出口是行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支撑;电动工具行业主要的消费市场集中在欧洲、北美地区,国内电动工具产品市场仍以工业领域为主,多为专业级电动工具产品。
电线电缆: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已实现年产值超万亿元,线缆行业规模居全球第一,线缆产销量全球第一。但从企业的注册资金来看,电线电缆企业注册资金500万以内的占比约为44.6%,注册资金在500~5000万的约占31.2%,两者合计占比为75.8%,对应的电线电缆制造企业大部分生产着中低端产品,这也揭示了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目前高端市场仍然在追赶外资企业、中低端市场过于饱和、无序竞争的现状。
2021年中国电线电缆进出口金额均较2020年有所增长,2021年中国电线电缆进口金额为57.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电线电缆出口金额为241.92亿美元,同比增长30.9%。
全球线缆市场竞争格局,美国前10名线缆制造商(如通用、百通、康宁、南线等)占据了市场份额的70%左右;日本七大线缆企业(古河、住友、滕仓、日立、昭和等)占市场份额的65%以上;法国五大线缆企业(耐克森、新特等)包揽了法国市场的营业额,占据了法国市场份额90%以上。而中国整个电线电缆行业集中度极低,CR10为17.7%。
目前,全球电缆领先企业主要分布在意、法、美、日等发达国家,行业巨头凭借着技术、品牌与资金优势,通过全球建厂或产业并购突破地理限制扩大规模,并聚焦高端获取超额盈利,而中小企业迫于原料价格波动及资金压力逐渐退出。这种领先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并重的情况,促使全球尤其是成熟市场的集中度逐步提高。
电动机:从世界电机市场的规模分工来看,中国是电机的制造地区,欧美发达国家是电机的技术研发区。目前,全球代表性的十大电机公司有西门子、东芝、ABB集团、日本电产、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AMETEK、Regal Beloit、德昌集团、富兰克林电气和Allied Motion,多分布在欧洲、美国和日本。
以工业电机为例,2017~2020年,我国工业电机出口金额在100亿美元上下浮动,2020年中国工业电机出口金额达103.07亿美元,同比下降3.18%;2020年中国工业电机进口金额略微回暖,达36.4亿美元,同比增长2.33%。
从市场份额来看,根据中国电机行业规模以及全球电机总规模测算,中国电机行业规模占比30%,美国和欧盟分别占比27%和20%。
低压电器:2021年1~11月,我国低压电器产品累计出口205.5亿美元,同比增长33.0%,较2019年同期增长40.4%,出口额已超过2020年全年(173.7亿美元)。11月当月,我国低压电器产品出口21.2亿美元,同比增长22.1%,月度出口额再创新高,我国低压电器产品出口额同比实现连续15个月两位数增长。上年同期受疫情影响导致较低的基数,以及当前国际市场对我国低压电器产品需求的持续上涨是增长主要原因。中国香港、美国、越南、日本、德国分别是我国低压电器产品前五大出口目的地,共占整体出口额的一半以上。
我国低压电器行业经历了60年左右的发展,生产企业数量目前已达到2000家左右,其中外资企业约占10%,内资企业占90%左右。具体来看,第一梯队企业为100~150亿级别,其中施耐德及正泰,两企业均在建筑行业占据较大份额,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5%、22%;德力西和ABB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3%、12%;良信股份市场份额占比为4%。
低压电器企业是中国制造业核心资产典型代表,中国已成为全球低压电器最大制造国,世界著名低压电器制造商大部分都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且多数零部件制造已经属地化。中国优质低压电器零部件供应商已向国外低压电器制造商供应零部件、辅件,中国在全球低压电器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依据低压电器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低压电器市场规模将达1240亿元。
2020年,中国香港、美国、越南、日本和德国是我国低压电器出口前五大出口目的地,占我国低压电器出口总额的53.4%。其中对美国出口24.1亿美元,同比上涨6.3%;出口越南13.1亿美元,同比大幅上涨56.4%,自2020年1月起一直稳居我国低压电器出口第三大市场;对日本、德国分别出口8.9亿美元、7.3亿美元,同比下降5.2%、1.4%。低压电器领域大多数产品的进口价格高于出口价格,其中光导纤维用连接器进口单价为323.16美元,是我国出口此类产品价格的近17倍,我国高端低压电器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有待提高。
光伏:202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硅片、电池片、组件)约284.3亿美元,同比增长43.9%。其中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部分别为24.5亿美元、13.7亿美元、246.1亿美元,分别同比上涨38.3%、 38.2%、44.9%。
光伏组件出口量约98.5吉瓦,同比增长25.1%,出口额和出口量均创历史新高。电池片出口量约10.3吉瓦,同比增长14%。硅片出口量约22.6吉瓦,同比下降16.4%。
2021年光伏产品出口到各大洲市场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欧洲市场增幅最大,同比增长了72%,成为2021年主要出口市场,占比当年总出口额的39%。硅片、电池片除出口至亚洲国家,组件主要出口至荷兰、巴西、印度,并且较上一年出口额均有明显增长。
(2)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两年平均增速均为12.8%。
2021年中国电源工程投资规模超过4000亿元,虽然投资规模较2020年投资规模出现小幅度缩水,但是行业整体趋势趋于平稳,其中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0亿千瓦,同比增长约为8%。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电力行业发电装机容量日益扩大,增速稳定在5%以上,发电装机容量稳步扩大,整体发展趋势向好。
截至2021年底,全国全口径火电装机容量13.0亿千瓦,同比增长4.1%。其中,煤电11.1亿千瓦,同比增长2.8%,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6.7%,同比降低2.3个百分点。水电装机容量3.9亿千瓦,同比增长5.6%。其中,常规水电3.5亿千瓦,抽水蓄能3639万千瓦。核电5326万千瓦,同比增长6.8%。风电3.3亿千瓦,同比增长16.6%。其中,陆上风电3.0亿千瓦,海上风电263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3.1亿千瓦,同比增长20.9%。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2.0亿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1.1亿千瓦,光热发电57万千瓦。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1.2亿千瓦,同比增长13.4%,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47.0%,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装机比重。
二、电工器材市场需求情况
(一)权威研究机构、主要行业组织对电工器材产品2022年全球产销情况的研判和预测
2021年电工电器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前高后低的形势,营业收入增速在5%左右,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推进,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不断形成,我国电工器材外贸进出口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增长,2022年初步预期市场将保持4%~5%增速。
电动工具:全球电动工具市场规模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从2016~2021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预计2022年将达327亿美元。
电线电缆:2022年全球电线电缆市场规模预计将回升至1800亿美元。随着亚洲等新兴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世界电线电缆的生产重心将向亚洲转移,将会带动中国、越南、菲律宾和中东地区的埃及等国家电线电缆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动机:在全球降低能耗的背景下,欧盟及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高效节能的政策,进一步推动全球电动机行业加速发展。
低压电器:2022年低压电器行业预计将保持平稳增长,随着全球绿色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推动光伏、风电发电侧和低压配电终端智能化的需求上升,这将为低压电器行业带来新的机遇。预计到2025年我国市场规模将接近0.1万亿元。
光伏: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预计将突破200吉瓦大关。其中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预计75~90吉瓦。
(二)分析研判电工器材主要出口目的地2022年外需情况
从投资领域来看,全球可再生能源跨国投资持续增长,光伏、输配电和新兴业务领域投资增速较快。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进入了成本下降、规模扩张和技术进步加速的良性循环阶段。2020年,我国对其他14个RCEP成员国进出口总值10.2万亿元,增长了3.5%,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1.7%。其中,出口4.83万亿元,增长了5%;进口5.37万亿元,增长2.2%。
表1 2014~2019年主要国家的发电量(单位:TWh)
表2 2019年主要国家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单位:TWh)
表3 2020~2050主要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目标
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我国充分发挥生产经营灵活多变的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展现出更足的外贸发展韧性。2020年,我国拥有进出口实绩企业53.1万家,增加6.2%。全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4.98万亿元,增长11.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6%。
全球范围看,新政策密集落地,碳排放标准趋严,利好可再生能源发展。全球对于碳排放、气候变化的关注和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大国均提出近5~10年碳排放目标,强调未来30年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目标,这同时也为全球电工器材市场了指明方向。
(三)分析研判电工器材产品2022年进口的数量和价格情况
电动工具:全球电动工具行业竞争格局稳定且集中。据统计,史丹利百得、创科实业、博世、牧田、日立等大型跨国公司占据了60%以上市场份额,市场空间广阔但是市场进入门槛较高,这也给中国企业留下了较大的替代空间。
电线电缆:预计到2026年全球市场需求将达到2359亿美元。近年来,亚洲等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较快、世界电线电缆的生产重心向亚洲转移,带动了中国、越南、菲律宾和中东地区的埃及等国家电线电缆产业的快速发展。
低压电器:我国低压电器主要进口国为日本、德国、韩国及美国,在中国低压电器进口总额中的占比接近一半。2022年预计将延续以海外半成品及零件运至国内加工组装后出口全球的方式,保障我国低压电器进口需求。
光伏:2014~2021年我国光伏产品进口数量及进口金额总体呈波动下降态势。2022年预计进口量将持续保持下滑态势。随着全球加快应对气候变化,光伏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2022年我国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预计将超过350亿美元。
(四)对行业下一步外贸运行有较大影响的其他情况。
1)企业融资困难。我国电工装备企业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自有资金、商业银行贷款和政策性银行贷款。企业在沿线国家进行电力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巨大,但是自有资金有限,政策性银行贷款所需要的条件复杂、审批程序繁琐且时间耗费长,贷款回收期长导致商业银行“惜贷”。
2)发展生态破坏。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电工器材构建了相对独立且互为依存的产业生态。在经济全球化、经营多元化、业务信息化的今天,新的国际因素将使电工器材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存在断裂危险,特别是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在电力产业链的合作将会受到重大冲击。
3)技术引进艰难。我国同欧美发达国家的竞合关系提升,造成欧美等国对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限制将会更加严苛。
4)境外业务受阻。新冠疫情导致各国开启国内基础性产业的“保护模式”,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加大与我国政治经济的“博弈”的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受美欧国家的影响,给我国电力产业的“走出去”制造出多重障碍。
5)融合型人才缺失。现今电工行业缺乏高水准复合型科技人才,人才流动无序,造成电工行业企业人才的结构性短缺。目前企业普遍缺少前瞻性技术研发人才;缺少基础技术和关键工艺等的领军人才;缺少经营管理、高端研发、国际化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6)竞争优势不足。电工装备企业大多关注于扩大产品产量和占领市场份额,对产品可靠性研究未能得到足够重视。此外,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增加值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产品同质化和低价竞争现象严重,产品销售利润率普遍较低,导致电工产品国际综合竞争力表现不佳。
三、研判预测
近年来随着我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和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设,加速境外电力成套工程项目承包。我国电工装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所增强。在行业分化的趋势中,一批优势企业的崛起,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带动了行业整体素质的提升。行业骨干企业凭借长期专注技术研发能力和齐全的产品链优势,整合设计、研发、制造等资源,提供一体化产品解决方案和工程服务,开展国内外的 EPC工程承包项目。他们以国际化视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布局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和发展路径日益明晰。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将全力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将为我国电工装备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保障国内大循环能够顺利运行,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加快产品的技术创新和优化升级。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将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我国2022年先进技术装备走出去,进一步提高优势电工装备领域的海外市场占有率。
电动工具: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民众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对家用电动工具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在2020年6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在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着力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外贸基本稳定。国内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为国内出口企业摆脱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提供了条件。
电线电缆:在我国进口的电线电缆中,特种电线电缆占有较大比重,近年来国内电线电缆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研发,在特种电线电缆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国内市场更多使用国产特种电线电缆,行业进口替代趋势较明显。2009~2021年我国电线电缆进口量由28.19万吨降至21.3万吨,行业内进口量不断下降,我国特种电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2年以非洲、东南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其建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工业发展的活动将有所加快,这些活动将为新兴市场电线电缆需求提供巨大的上行潜力,新兴市场需求的增长将继续支持全球需求的恢复和增长。
电动机:电动机作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在我国乃至世界工业及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关税壁垒作用越来越弱,而以颁布技术法规、推行技术标准、实施认证制度等技术性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日益突出。作为我国重点出口商品的电动机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层出不穷的国际技术壁垒已成为阻碍我国电机出口贸易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将带动2022年电动机出口市场,但受制于政策变动、贸易壁垒及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等市场不确定因素影响,2022年产品出口预计略有小幅上涨。
低压电器:预计2022年我国市场规模将达985亿元,全年出口额预计与上年度基本持平。
光伏:得益于2021年9月国家能源局公布的676个整县推进试点名单工作,2022年1月份国内光伏装机超预期,全国新增光伏装机超7吉瓦,同比增长200%。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4.5吉瓦,同比增长250%;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2.5吉瓦,同比增长150%。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第一大国,我国的光伏产业具有一定的成本和技术优势,在东盟市场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总体来看,202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需求仍将呈现刚性增长。同时,2022年欧美国家为了保证自身能源供应,也会颁布刺激新能源尤其是光伏发展的政策,因而预计2022年我国光伏出口将取得更大突破。
火电装备市场受到2021年的政策影响,2022年将不再出现新增海外订单,后续随着海外在建工程逐一完工,我国火电装备出口订单将逐渐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