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碑刻石刻文物保护留点“空间”
2022-04-21赵玉国
赵玉国
近年来,碑拓收藏在民间十分活跃,这从诸多碑拓善本展览中可见一斑。
前不久,一份由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关于加强石刻文物拓印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发了业内的关注与热议。关于碑刻石刻文物的保护、收藏与研究,该《通知》应如何解读?
《通知》指出,要坚决遏制违法违规拓印、盗拓碑刻石刻文物,切实加强和规范碑刻石刻文物拓印管理,并严格限制碑刻石刻文物拓片销售、严禁用碑刻石刻文物拓片作为礼品馈赠、严厉打击违法盗拓行为等。
在不少也业内人士看来,这一《通知》对于有效保护碑刻石刻文物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对碑刻石刻的盗拓、私拓等行为一直屡禁不止。
2016年,两名不法分子得知拓印南北朝书法价值不菲,便心生歹念。经预谋,两人前往山东邹城对岗山摩崖石刻部分石刻进行非法拓印,因其采用了硅胶灌注塑模的手段,对石刻造成永久性伤害。
类似事件也发生在江苏南京。2014年,一男子对南京市栖霞区甘家巷附近南朝萧憺墓碑亭石刻进行非法拓印。因其采用非专业手段粗暴盗拓石刻,导致碑文阴刻字体受到墨汁侵蚀。
2019年,江苏丹阳南朝梁文帝萧顺建陵、梁武帝萧衍修陵和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的三处石兽遭到上海某大学美术学院师生拓印,被拓印的石刻本体及附近留有少许黑色污点,疑似为盗拓时所留痕迹。
此外,一些公立博物馆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私自拓碑与售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2015年,王先生从陕西咸阳昭陵博物馆工作人员手中购得国家一级文物“尉迟敬德墓志”原拓。后经查,王先生买到的拓片系博物馆职工私自拓印。
遗留在陕西乡村野外的唐碑(图片由李欣宇提供)
在诸如此类事件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该《通知》的发布在业内人士看来是及时且必要的。
山东泰安岱庙存汉唐碑刻
山西襄汾南高村明代董其昌书昼锦堂记巨碑
《通知》要求对文物博物馆单位及其相关商业场所售卖拓片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排查。凡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售卖的碑刻石刻文物拓片应全部下架。(图片由李欣宇提供)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藏品研究部主任王东辉在接受《中国收藏》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宋始至明清大盛的金石学,以尊彝碑刻及其拓片为主要构成部分。其中,石质碑刻拓片还是历朝历代传习书法的主要临摹对象,稀见的拓片极其珍贵且价值不菲。“时至今日,我们可以说已经不只是‘从刀痕看笔痕’、将碑拓作为原作的替代品来使用了,而是认可拓片本身已经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石质文物每经一次拓印都会有所损伤,所以該《通知》发布得很及时,加强石质文物的保护也很有必要。”王东辉说道。
“盗拓者一般会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完整拓片,这种方式对于年代久远、已经风化的碑刻石刻来说伤害极大。”据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透露,通常专业人员拓印一块石碑所花费的时间,少则数小时,多则两三天。而盗拓者快速、粗暴的拓印方式,会让墨汁渗透到原石中,进行清洗时又是对原石的再次伤害。黄显功认为:“《通知》会对盗拓现象有一定控制,尤其对于年代久远的珍贵石碑而言具有保护作用。”
纵观《通知》,不难发现“严禁”“严格”“严厉”这样的字眼贯通全文,这让人看到了国家对于碑刻石刻文物保护的态度。而对于《通知》中的部分内容,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还有必要进一步细化。
例如《通知》中明确规定“严禁用碑刻石刻文物拓片作为礼品馈赠”,那书友、藏友之间的交流学习也在被“禁”范围吗?
对于书法专业从业者及爱好者来说,碑拓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陈宇告诉《中国收藏》杂志记者,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私下确实有碑拓交易和交换行为,但基本上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追求。像他这样从事书法专业的人士,在获得一件拓片后大概率不会再进行转让以图谋利。“政策是好的,但在面向广大受众时,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执行,让涉及其中的人群有比较明晰的认知,这是我们期待后续需要跟进的。”
“其实这次发布的《通知》对书法研究者、爱好者来说有一些困惑,他们最需要购藏下真迹一等的拓片原件去观摩、体会其中精髓,慢慢使自己的书艺精进。如果只能用一本几十元的出版物去临摹,这与过去对照宋拓本学习的书法界前辈大师相比,真可谓是输在了起跑线上。”从事碑拓收藏20余年的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古籍碑帖收藏家李欣宇感慨道。
李欣宇还认为,《通知》对古籍碑拓研究者和民间收藏者的影响也会逐渐显现。“研究者再想购藏新出土的石碑拓片会很难,这有可能影响到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学术成果。而民间收藏者未来淘一件自己需要的拓片会付出更多金钱、更大精力,该品类的收藏圈子也许会慢慢萎缩,大家的热情也会因藏品的短缺逐渐消磨。”
另外,基于历史原因,在一些省份,民间遗存的石碑较多。据河南洛阳碑拓收藏爱好者郑先生透露,因过去人们缺乏文物知识,很多散落在洛阳农村的石碑都被拿来铺路甚至围猪圈。而现在民间有很多石碑石刻研究者、爱好者,发现这种情况时会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性拓印,以免让石碑上的历史信息消失。这种行为现在是否被允许?
“民间的收藏、交流是对国有馆藏的极大丰富。以各大博物馆为例,现有的馆藏碑拓大多是来自民间收藏家的捐赠,但这仅仅代表过去,我们不能只继承现有馆藏,丰富的藏品是靠长期积累起来的。从收藏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向社会打开一个口子,这样才能激发民间藏家的收藏热情。”黄显功强调道。
《通知》发布后,近期碑拓市场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最近在一些线上拍卖中,卖家居然利用此《通知》趁机涨价,让普通收藏者叫苦不迭。”陈宇发现,近期很多卖家的开场白都变成了“《通知》发布了,抓紧买,再不买还要涨价”之类。
“90%以上的拓片种类都涨价了,涨幅大约在10%至50%。”据李欣宇介绍,现在市场上能购藏的拓片大部分是新拓,也就是近20年拓印的。这些碑拓大多存世数量为上千甚至数千件,并且仍在源源不断地出品,可以说货源充足。但在《通知》发布后,货源受到限制、流通变得缓慢,供大于求的局面被打破,因此涨价是必然趋势。
其实,在近年的拍卖市场上,碑帖拓片的行情日趋红火。如2021年12月,在北京保利“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宋拓御府定武兰亭卷——游相兰亭甲之一》以5750万元成交。
那么,此次《通知》是否会对拍卖市场的碑拓行情有所影响?《中国收藏》杂志记者从拍卖业内人士那里了解到,大部分人认为拍卖市场对新拓其实不太认可。“拍卖市场中的古籍碑帖,大部分为民国前的旧拓本,1949年以后的拓本很少。而随着《通知》出台,新拓已不允许进行市场交易,这会间接抬升现存拓本的价格。”一位拍卖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同时,他还认为:“国家加强监管,是对拓本和金石文献的重视,对整个金石市场是一件好事,将促使整个碑拓市场价格的有序提升。”
中国美术学院金石文献与古物研究方向博士田振宇则认为,从短期来看,市场可能会受一些影响,但只要不再扩大限制范围。从长远看,这个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十分有限。“拍卖市场关注的对象与新拓重合度不高,市场有其理性的一面,一时的波动不会有很大影响。”
《宋御府拓定武兰亭卷——游相兰亭甲之一》成交价:5750万元北京保利2021年秋拍拍品
传拓是石刻存在的重要意义,没有拓片,就不会有金石学,更不会有那些学者大家。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今天保护碑刻石刻文物不应“一刀切”,而是应该从文化价值、传承意义上综合考量。
在田振宇看来,执行此项政策,难的是如何进行合理管控,并适度开放传拓。“这个‘度’在哪里?比如拓印的数量、批次需要公开透明,销售时公开标价,让需要的人消费得起。其实,上千年来因‘拓’而‘损’的石碑是非常有限的,反而因为有了拓片,才保留了各时期的历史信息。”
李欣宇表示“严”是好事。据他透露,在某些疏于管理的市县,常年有人在对石碑石刻进行拓印,甚至“日夜不绝”。“传承文化不是搞破坏,石头坏了就再也没有了。对这样的现象一定要严管。”但他同时指出,严拓、严销应有相应尺度,“偷拓、盗拓等粗暴行为该禁,为杜绝不良收益也理应禁销,但有利于文化传播與研究的拓印、销售,希望可以适当放宽。”
《通知》中所谓的“严”,在黄显功看来也不应被视作“禁”。尤其是对于新出土的石碑,他认为更需要通过拓本来实现对其的研究,拓本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碑拓可以加深对原石的研究,如果完全禁止,会留下许多遗憾。我们应将这种‘严’控制在有序、可控的范围内,适当给予一定的拓印、交流、销售空间。”
另外,黄显功认为国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是提倡保护且传承的,并且还要力争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有很多方式,一种是通过出版、展览,另一种就是引导社会大众参与到文物的收藏中来。这其实会增强人们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也间接让大众参与到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事业中来。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也一定不要把培养当代碑帖收藏家的路给断掉了。”黄显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