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课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2022-04-21雷飞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高中体育心理健康

雷飞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落实,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德智体美劳”五育中,“体育”是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更重要的基础保障,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不再仅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求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疏解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不良情绪。

关键词:高中体育;心理健康;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是影响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弱,对待一点挫折和压力会显得很悲观。高中是人生中重要的学习阶段,高考更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考验。但在今天教学观念下,无论是来自家庭望子成龙的热切希望,还是来自同龄人之间能力对比的差异感,都会让学生本就沉重的课业压力,再套上一层心理压力的枷锁。不同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会导致学生出现抑郁、厌学、暴躁的行为,严重者还会使学生走向死亡。体育作为一门能够同时调动学生身和心的独具优势的课程,如何给学生上好一堂心理教育课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低

当下,很多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关注度其实都是不够高的。心理问题的内涵易懂,在这里不过多地做解释。主要说一下它的外延,根据数据调查显示,在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四个因素:生理、家庭、学校、心理中,家庭和学校因素的占比最大,且二者的比例基本保持齐平。也就是说由于家庭和学校因素导致学生产生的厌学、逃学、叛逆等问题,是目前学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类型。

当下,很多学校仍存在着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是为了完成教育部门下达的指标。甚至有的学校认为学生只要一门心思扎进学习里面就能够分散注意力,从而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这个观念明显颠倒了因果关系,学生是由于学习的压力过大而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而不是用一门心思投入学习来解决心理问题。学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不重视,就会导致学校相关课程的建设不足,从上级到下级、物质到精神都有所缺失,所以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不能够立马发现并进行快速地判断,也就更不要说与家长进行多方协调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了。

(二)占课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

在高中体育课时本就已经少之又少的情况下,许多教师仍然认为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一样是“闲散”的课程,并不引起重视,这就导致了体育课被抢占问题频繁发生。体育课作为一门能够调动学生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优势,一旦体育课被频繁抢占,就从课源层面切断了一条宝贵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二、高中体育课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想要做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教育,教师首先要在自身下功夫,“其身正,不令而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对心理教育相关方面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做到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素质教育不分家,教师通过对学生某项体育项目的训练,因材施教,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课堂活动疏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教师要积极地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调整课堂的结构,避免出现教与学相互分离的情况,改变传统“师讲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角色身份,承担起适时点拨、课堂过渡的角色。教师可以经常组织班级内部、班级之间的友谊赛,鼓励学生都参与到比赛之中,通过长期性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负面情绪的宣泄,学生不仅仅能够在掌握某些体育技能后增强自信心,同时还能够通过团体比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同学之间的友谊,从侧面规避掉一些不良品质的滋生。这样最大程度上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能够让教师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采用鼓励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对于需要身与心都投入进去的体育课来说,鼓励性的教学能够获得可观的教学成果。当学生通过规律性和周期性的锻炼达到了一定的体育标准的情况下,教师予以适当的鼓励,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当学生某一项体育项目做得不够好时,教师更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恰当地给予学生一些帮助,能够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当学生在为了达到某一个体育而不断突破自我时,一定时会经历身体与心理的双重考验,在这一过程中,在经过不断地失败和努力之后,学生的意志力得到了磨练和加强,所以在面对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时,他们能够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积极地去解决问题,从源头上就大大降低了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以笔者班上的一名的女生为例,这名女生跑步经常跑不完800米全程,甚至跑完一圈就放弃。发现这个情况后,每次在跑步之前笔者会给她做一些言语鼓励,告诉这位学生可以不限制时间慢慢跑,但是一定要坚持跑完800米。起初这位学生跑完一圈就想要放弃,这个时候笔者就会陪着她一起跑,一边教她如何迈步子、调整呼吸,一边给她加油鼓励。后来这名学生从“跑不完全程”到“跑进四分四十秒”,实现了梯度的跨越。不仅如此,这名女生也变得越来越开朗,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时,能够间接或直接地对其心理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同时,在与学生交流对话时,教师还能够切实地了解学生当下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地疏导和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障碍。笔者班上的女生正是通过在体育项目中不断地突破自我,加强了身体素质,磨练了意志,所以在面对学习的压力时能够有一个充沛的体力和不放弃的毅力支撑。

三、结束语

强健的体魄是学生学习、保持乐观心态的客观保证,体育教师不能够只拘泥于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还要在课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末。作为一门能够调动学生身心活动的课程,进行体育锻炼是学生负面情绪的宣泄途径,有效的体育运动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在帮助学生改善消极的心理状况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丹.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吉林教育(教研),2011(7):111-111.

[2]常岳.体育鍛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网羽世界,2021(1):163-164.

[3]黄继涛.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体育画报,2021(4):57.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高中体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高中体育训练中分层训练法的应用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