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探析

2022-04-21李荣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小学数学

李荣

摘要:在“双减”的背景下,“减负”的小学数学作业,不但减轻了学生的生理负担,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具有多重积极意义。该方法可通过老师预评作业总量和在家、学校作业时间的协同监控来控制工作量,减少工作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改善数学作业质量的创新措施包括:渗透文化,提高数学作业的层次;融入生活,让数学作业更有温,让数学作业更有维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前言

新一轮新课改的实施,使传统的课件教学的教学方法和作业内容都无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和要求。为此,必须转变目前老师布置的作业机械、单一,作业内容封闭、死板、重复的状况,以推动学生的综合协调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石。数学实践性作业是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调查、制作、实验和交流等综合的综合实践,应用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经验,处理现实的问题(一个题目或一个领域的数学模型与一个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或社会的真实情况相结合所产生的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它的基本目的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一、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原则

1.生活性原则

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很多内容都是从现实的生活中找寻到的。通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材料,可以使他们在实际情况下进行数学知识的提炼和总结。老师在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时,应特别关注两个问题。

(1)作业素材具有生活性。作业素材要能轻松地从同学周围所熟知的东西中获取,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在自己生活中的感觉。

(2)解决问题具有生活性。设计的家庭作业要能真正地处理日常问题,使同学们体会到,数学是为的服务人的生活。

2.开放性原则

开放式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发散思维,拓展知识,促进创造力的形成。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老师应坚持“两个”开放的教学理念。

(1)素材开放。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没有限制,让同学在身边丰富有趣的事物中,随意选取各种学习素材进行实践活动。

(2)思路开放。在做这些作业时,学生可以自主操作,自由探索,用不同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解题。

3.体验性原则

在《义务教育數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指导建议中提出了以下几点,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生成与运用。在设计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时,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和反思,而且要注意学生的实际体验,使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获得情感体验。

二、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

1.在“找”中感知——预习性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预习是使同学们在课堂上对所要学的东西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提前感受到数学的知识,为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在进行数学教学之前,老师会给孩子们安排预习任务,让他们提前感受到一些数学的东西,从而获得一定的学习体验。

小学生的生活领域较为狭窄,而预习任务则要以以自己所熟知的环境为素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从心理上更容易地接受数学,从而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对有关的知识进行了解。比如,一个圆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瓶子和学习用品都是圆柱状的,也许是同学们曾经接触过、玩过的。在教学“圆柱的认识”前,老师先出示一系列的圆柱状物体图片,然后再布置作业:

(1)找到相似的物体;(2)讲述你在搜寻时所考虑到的问题。通过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验,发现在查找圆柱时,存在两个问题。(1)在找到一件东西之前,你会想:它们有没有相似之处?(2)发现某件东西时,会想:该物体是否与老师所示相同?

不一样的物品有什么区别吗?所谓“找”,就是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通过“找”,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其特征,从而为“圆的认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更容易地了解其特征。在教学和沟通中,老师们发现大多数的同学都知道这个物体是三个面组成,其中两个是圆形,尺寸相同,另一个面有是弧度。思维敏捷的同学也注意到,两个底部的间距是同样的,而底部和底部的形状也是同样的。

2.在“做”中理解——巩固性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数学家庭作业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一种强化与扩展,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探索的有益的实践。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需要学生自己的动手和思考,才能得以提高。生活中有丰富的教学素材和丰富的探究环境,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现有的数学经验,安排操作性作业,指导学生复习和巩固,使他们了解难点。比如,在完成了“圆柱的构成”之后,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圆柱是如何构成的,学生们了解了两个底部的平面为圆形,而沿着高度剪切的边则为矩形,而对于“该矩形的长、宽与圆柱体的各个部位的联系”的问题,则很难被人所了解。老师可以安排同学“做”这个手工的任务,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拍摄录像。有学生把身边的面粉,萝卜,纸等材料制作成圆柱,但大多数同学都会用纸来制作圆柱。在制作圆柱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要有多少页的纸张?——了解圆柱子有三个面。第二个步骤:让同学们想一想三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了解底部和侧面的图形。第三个步骤:让学生想想到底要多大的底部?或者矩形的长度是多少?——了解矩形长度和底部圆周的联系。完成后,老师们在完成的学生作品中,发现了两种主要的制图方式。第一步:选择一块长方形的纸条,将其卷曲为一条筒状,然后将其放置于另外一张纸上,沿圆形划出一道圆弧,将其裁切为底部,然后将其粘结为柱状;第二步:首先选择两个同样尺寸的圆形,比如一个碟子,然后用一块长方形的纸把它包起来,在上面画上一个标记,然后把它竖着切下来作为侧面,然后把它固定在一个圆柱上。方法1是根据一个长方体的长度来决定一个圆柱底部的尺寸,画圆,就是根据圆柱底部表面的长度,与其侧面的矩形相等;方法2是根据一个圆形的尺寸来决定一个矩形的长度,绕一圈是根据侧边长方形的长度与柱子底部表面的周长相等。这两个理论基础上的知识都是:圆柱体的边的长度与圆柱底部的圆周相同,而思考的角度却正好相反。在制作圆柱时,使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在圆柱的侧边扩展图中,矩形的长度与圆柱下的圆周相等”。同时,让学生们可以很容易地学会「圆柱表面积」这个概念。

结语

本文认为,在“双减”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可以使学生积累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这种基于生活与学习特点的可操作性作业,既能体现生活气息,又能开阔思维,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认识需要。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业中,参与到各类实际操作中,体会到了知识的形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产生了新的知识和技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郑秋华.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8(58).

[3]王鑫.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有效设计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9(1).

[4]韩洪刚.例谈新理念下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1).

[5]陈辉.浅谈课外实践性作业设计实践性和探索性: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创新设计策略例谈[J].考试周刊,2018(88).

猜你喜欢

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小学数学
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探讨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优化思品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