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及其现实意义

2022-04-21杨影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马克思

杨影

摘要: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呈现出多维度的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具有多重内涵,随着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危机所引发的人类生存危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为此,深思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寻找启示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马克思;自然概念;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对自然概念的认识过程

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出发,我们发现马克思关于自然概念的出场经历了一次思想的自我大蜕变,这大致可以展示为一个清晰的逻辑三段式:从黑格尔的观念逻辑阶段发展为费尔巴哈的人本学逻辑阶段直至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逻辑阶段。这一过程的逻辑进展和现实观照,实际上遵循并符合马克思自然概念形成、发展的内在矛盾规律和马克思自身的社会实践的。[1]

第一阶段是黑格尔式的观念论思辨逻辑阶段,主要体现在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和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在这时,马克思对自然的认识处于黑格尔的观念思辨逻辑阶段,认为自然是一种强有力的现实力量,是表征对象的客体性和外部自然物质对人类主体的限定性,人的本质就是超越这种限定性,实现人类主体的自我选择和创造性。有书提到,马克思虽然已经理解到“在自然面前,人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的客观实在性为前提,而且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辩证性原理。但是他当时在思维方式上受到黑格尔思辨思维方式的影响,其思想还是唯心的、思辨的。”[2]这一阶段的自然概念深受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绝对精神创化自然的影响,但是也已经能够从人的主体能动性来思考问题了。

第二阶段主要体现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这个阶段对于自然概念的理解与之前相比产生了变化,他已经纠正了黑格尔关于自然界是绝对观念外化即作为绝对精神发展的一个环节,实际上这里的自然已经是与人的本质的感性存在相一致的“人化自然”,虽然明显还存在着自然人本主义者费尔巴哈的影响,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直接的自然存在、人的直接的自然对象,这也说明马克思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和直观性缺陷。

第三阶段主要体现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在这里认为自然界是随着人类实践和历史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相比于费尔巴哈无历史的自然,最终陷入历史唯心主义,他真正克服了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在自然界变化的地位。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进一步发展了《提纲》中的思想,确立了以社会实践为中介的自然观。“这种既唯物而又历史的自然观的出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3]

二、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多重维度

马克思的自然观并没有像其社会历史观那样形 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然而呈现在马克思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哲学中的实践活动特别是以生产劳动为媒介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建立了科学的自然观。马克思的自然观是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 “三位一体”的科学理论。早在1844年马克思就说过:“人直接地是自然的存在物 ”[4]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然发展史“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5]“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根本解决 ”[6]最终还是要求助于共产主义制度。因为“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 ”[7]。可见马克思自然观蕴含了物质本体的自然观、实践人化的自然观、社会历史的自然观是多维视角下的自然观。[8]

(一)物质自然

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物质本体的自然观。自然观上,马克思多次申明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9]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界中逐渐派生出来的,是自然界不同形式的表现而已。当然,马克思不是仅仅从唯物性和总体性角度对自然观进行研究,而是把辩证法应用到对自然界的探索中,揭示了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图景,结束了西方哲学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本体论与辩证法长期分离的局面,这是马克思自然观独到新颖之处。[10]

(二)人化自然

由于通過生产,人与自然建立了某种相互规定的统一性关系,这样,人的生产便成了“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人所创造的产品,人所积累的财产便成了“外化劳动的产物”。这样,劳动外化的实现——财产,便成了工人与体现自身外在关系的自然界之间相互建立起的对象性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11]在生产活动中,人不仅生产出人与自然的相互规定的统一性关系,而且同时也生产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规定的统一性关系。因为,由于劳动本身的外在化的异化,工人在同一个生产活动过程之中也生产出了特定的生产关系,也生产出了资本家,并使这种特定的生产关系和资本家成为控制和影响生产过程的对立性因素。[12]这样,在人的劳动实践中,人同自然的关系和人同人的关系便统一了起来。而达到这种统一的存在形式便是人的社会,便是自然的全新形态——人化自然。并且,这个自然界不仅是由人在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生产出来的自然界,而且还是人生活、活动于其中的现实的自然界。[13]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马克思才强调说,人所创造的整个工业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并把通过人的工业活动而建立起来的自然界看成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人化的自然界、“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14]因此说,马克思所说的自然也有人化自然的维度。

(三)社会自然

施密特说:“马克思的自然观与其他各种自然观的区别,首先在于他的社会历史的特征。”[15]因为,马克思十分注意从社会历史的维度去认识、理解自然,把自然界看作是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生成的现实的自然界。得出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才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的结论。[16]当然,马克思不仅在一般意义上论证了自然与历史、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相互关系,而且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自然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分析了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人们自然观的差异。例如,原始的、封闭的、狭隘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们的自然观必然带有自然崇拜的痕迹。资本主义社会对纯粹经济利益的追逐, 漠视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马克思认为,解决人与自然的异化问题,要从改造社会入手,从社会根源上铲除导致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社会因素,强调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才能真正解决,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才能达到本质上的和谐。

三、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现实意义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对外在自然的承认,有助于告诫我们不要走入完全以人类中心的极度自私,自然对于人类具有先在性,人类所需的一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取之于自然,因此人类必须尊重和善待自然。正如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教授佩珀所说,人类不可能不是人类中心论的,因为人类只能从人类意识的视角去观察自然。[17]换句话说,人类只可能基于人类自身的利益来思考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讲,生态中心主义因为忽视了人类本身的利益,反而无法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但另一方面,强人类中心主义又会因为仅仅关注人类自身的利益,而缺乏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最终因损害自然而损害人类自身的利益。因此,人类不能持有生态中心主义,但也不能持有强人类中心主义,而是要坚持一种既基于人类自身的利益,又保有对自然之敬畏的弱人类中心主义,来思考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对外在自然的承认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对人化自然的强调,有助于告诫我们重视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并在这种内在关系中建设和发展社会,保护和完善自然。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意味着,一方面,从静态上看,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从动态上看,现实的自然是人实践活动的结果,人的实践活动必然导致自然的变化,而现实的自然又是人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自然的变化必然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及人本身的存在和发展。如果我们能够以这样一种观点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并将其内化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就会以关心自我的方式,真切地关注自然的存在状况,就会在建设和发展社会的过程中,真正自觉地谋求自然的保护和完善。

最后,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理应包括着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到中国,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否走生态文明的道路,是判断我们是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标尺。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相较资本主义制度在应对生态问题上更有优势,然而从现实国情来看,仍存在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恶化等状况,这时更需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挺.自然支配的扬弃:回到马克思的自然概念——马克思自然概念的主体性逻辑和思想史意义[J].理论与改革,2014(06):22-24.

[2] 黄楠森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 2 卷[M].北京:北京 出版社,1996.473.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167.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95.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120.

[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120.

[7] 王丹.马克思多维自然观的生态意蕴[J].甘肃社会科学,2008(04):181-184.

[8] 马克思.1844 年哲学政治经济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3.

[9] 冯飞龙.马克思的多维自然观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J].求实,2009(10):12-15.

[10]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7.

[11] 邬焜.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概念的多维综合的全息性认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2(04):121-126.

[12]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5.85.

[13] 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3.

[14] 马克思.1844 年哲学政治经济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9.

[15]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 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373.

[16] 田世锭.为什么要从“深生态学”转向“社会正义”?——戴 维·佩珀的环境正义观论析[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5(2):235-241.

[17] 田世锭.马克思恩格斯自然概念的双重意涵及其现实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36(08):9-13.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马克思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夺冠》:女排精神在深化青年思想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马克思像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中国梦”在民族地区医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初探
心灵的旅程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