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2022-04-21江润
江润
摘要:新课改要求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便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初中地理学科中的知识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借助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据此,针对当前教学现状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存在注入式、记忆式教学的现状,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束缚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学生在被动接受中会对教师产生依赖,难有自主意识。所以,教师要让地理课堂回归生活本源,创设生活化情境,将地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现状
(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明显
我国素质教育正在不断发展,但依然有部分地理教师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没有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通常以“灌输式”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以自己的方式讲述,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情况,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学习效率。教师如果在课堂上以自己为中心,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定向与惰性学习思维,使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系统的地理知识构架。
(二)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地理学科虽然以地理为主,但是也包含其他学科知识,理论知识非常多。部分教师对生活教育的本质认知不深刻,在实施教学时存在片面性,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知识,并不能帮助其理解、消化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培养其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对学习地理知识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缺乏生活实践,容易让学生认为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实践教学的缺乏,导致学生只知道地理在生活中的存在,但是不能形象感知,也难以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现实问题。这既不利于学生提高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联系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为了促进生活元素在地理课堂中得到合理有效应用,教师应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鼓励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巩固和理解地理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教师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建立联系,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从而激发其知识应用意识,使其将所学地理知识用于解决生活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此外,教师在课堂实践中以生活元素为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降低学生的地理学习难度,使学生树立积累知识的意识,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建立生活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积极应用知识。
例如,教学“地图”这节内容时,教师在讲解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方向)后,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绘制学校在本城镇或者乡村的位置地图。小组成员要按照教师要求,分工合作,确定方向和位置,测算比例尺,再绘制出简单图例。最后,教师评出绘制最标准的小组。教师给予学生动手实践验证地理知识的机会,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探索熟悉的生活环境,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不仅有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还能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用图能力。又如,在教学“水资源”内容时,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后,学生只是单纯了解了相关知识。为了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通过课后实践应用课堂知识的任务。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水,学生也能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水,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矿泉水瓶去收集水的样本,并观察水的纯净程度、颜色、气味等,让学生分析水的质量、影响水质的原因、提高水质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教材知识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创设生活情境,调动课堂积极性
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地理知识,比如,根据每天的天气判断出门是否要带伞,依据每天气温判断穿什么衣服。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学生比较熟悉,这也为生活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前提条件。地理课本知识是静止的文字,而真正的地理是具体形象的,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学生虽然表面上在阅读,但实际上并不理解。这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思维难以得到发散。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生活情境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学习。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例如,“地球运动”这一课要求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运动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地球运动的规律,通过现象理解知识,为学习昼夜的形成和四季的形成等知识点奠定基础。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以更形象的方式了解地理知识,调动多种感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如,教学“利用经纬网定位”内容时,教师将学生座位比作经纬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座位定位,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自己的位置和坐标,锻炼学生的位置认知能力和反应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挖掘生活元素,丰富地理知识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充分挖掘生活元素,能让学生以原有的认知理解地理知识,增强应用意识,从而有效掌握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应合理使用生活中蕴含的地理知识素材,关注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克服理论性知识难以理解的问题。此外,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为主,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例如,教學“世界的气候”时,鉴于学生对海陆热力差异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适时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目前城市公园大都修建了一些供游人休息的石凳或木凳,夏季你感觉坐在石凳和木凳上温度有什么差别?冬天的石凳和木凳温度又有什么差别?同样,夏季游泳时,脚踩在地面和水中的感觉有何不同?学生得出水凉陆热,而冬季则相反。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得出:海洋和陆地的热力差异不同。夏季,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冬季陆地散热快,海洋散热慢。生活处处有知识,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应用。这能有效丰富课堂知识,使学生利用生活元素辅助理解地理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讨论交流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地理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志勇.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01)
[2]瞿中玲.地理课堂中的变化策略[J].神州.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