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中生追星特点变化

2022-04-21安改丽马慧雅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追星网络时代偶像

安改丽 马慧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网络技术有了跨越式发展,新媒体时代娱乐产业蓬勃发展。现如今,高中生的追星活动随着时代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征:①崇拜的对象从“英雄”到“草根”;②选择偶像的范围从单一到多元;③追星的主体从个体到群体;④粉丝话语权提升:从追星到造星;⑤高中生追星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中生追星偶像崇拜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新媒体时代到来,娱乐产业蓬勃发展。在大众媒介的专业策划下,经过精心包装的“明星”、一夜爆红的“网红”越来越多。00后高中生出生于网络时代,被称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在物质条件充裕的当今社会,高中生减弱了对生活保障的要求,转为强调个人归属、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他们的追星行为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表现出了一些新特点。

1崇拜的偶像从“英雄”向“草根”变化

追星实质上就是“偶像崇拜”现象。在不同的时代,高中生崇拜的偶像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董存瑞、雷锋、王进喜等为祖国无私奉献,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激发高中生的爱国情怀。80年代高中生崇拜邓亚萍、“女排”,她们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添了国人信心。这些偶像自身品质优秀,社会价值导向积极向上,又经国家号召和官方宣传,是当时高中生的集体崇拜偶像。

从2005年“超级女声”为代表的选秀节目开始,高中生喜欢的偶像逐渐“草根化”。他们大多不是科班出身,因此大众的宽容度较高。现如今随着微博、抖音、斗鱼直播等网络平台的兴起,任何人都可以在平台展示自己,从而获得部分网友的喜爱和支持,拥有一定数量的“粉丝”,成为“草根偶像”。

2选择偶像的范围从单一到多元化

改革開放前,高中生受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影响,偶像主要是具有无私奉献、拼搏精神的英雄[1]。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收音机、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高中生“追星热”的范围一般是歌手或演员。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高中阶段学业越来越繁重。高中生课程多压力大,而电视节目、娱乐视频等能够使他们获得放松和快乐,他们选择偶像时更倾向于放松身心的情感寄托。进入21世纪,网络发展导致信息自由度增加,高中生选择“偶像”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多元化[2]。比如游戏主播卢本伟,带货主播李佳琦,甚至有被创造出来的文学作品及漫画人物,如哈利·波特,漫威。

3加入“饭圈”:从个体追星到群体追星

以前的高中生追星只是自己购买一些明信片、贴纸、海报,也有同校、同班之间相互交流一些看法和所拥有的明星周边。即使是2007年闹得轰轰烈烈的“追星女孩杨丽娟”事件,她的追星活动也属于个体追星。

进入网络时代,高中生通过在网络上搜索自己喜欢的明星姓名,就能很轻易的进入该明星相关贴吧、官方网站,并加入粉丝QQ群、微信群。世界各地的粉丝们超越地域空间限制在网络上集合,形成“饭圈”。高中生追星从个体追星演变成为群体追星[3]。粉丝群体间的交流可以提供愉悦感,深化追星行为。同一个粉丝群体内联系密切,形成内部权力等级,有完备的管理运营体系,有组织的进行追星活动。不同粉丝群有自己独特的符号和语言,不同粉丝群体间有严格的界限。

4粉丝话语权提升:从追星到造星

以前,高中生追的星大部分在被高中生列为“偶像”之前,已经是有作品的“明星”。比如如拥有甜美歌喉的邓丽君、因扮演“白娘子”的赵雅芝。

而近两年的《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等选秀比赛中,练习生们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残酷竞争以及观众投票,争夺“C位出道”的名额。练习生并没有影视代表作品,不算真正的明星,“出道”之后才算明星。在这种竞争机制下,粉丝的网络投票可以决定选手的名次和命运。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时代并非只有大红大紫的作品能创造明星,粉丝也可以创造明星[4]。

5.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呈上升趋势

八九十年代,高中生追星大多只是观看、欣赏偶像作品,或者是购买一些唱片或海报,明星代言的一些产品。

现如今流量代表咖位,咖位越高,明星的商业价值越大。除了明星的作品和代言的产品需要粉丝购买支持之外,明星还需要借助粉丝进行流量数据的操作来赢得一些商业机会,比如粉丝们在微博有组织地对其偶像的微博进行点赞、回复和转发,俗称“刷数据”。在粉丝们的努力下,偶像的一条微博就可以转发上亿次,单价3元的一首歌销量可以突破1000万。“刷数据”涉及流量造假,但是高中生追星族在进行“刷数据”的过程中会认为自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追星行为会被加强,变得更加狂热,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也更多。

结语

高中生处于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成长关系祖国的未来.追星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新时期高中生的追星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的变化有助于教育者对其实施引导。

参考文献:

[1]罗丽榕,陈利华,袁宇.探析当代青少年偶像的变迁[J].南平师专学报,2007(01):33-36.

[2]刘钰雯.偶像时代变迁及现实思考[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26):6-7+28.2016.09.145.

[3]吴春霞.新媒介下粉丝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20, v.11;No.203(23):42-44.

[4]张俊华,武永耿.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问题探析[J].商洛学院学报,2017,31(01):69-73.

作者简介:安改丽,河南禹州人,中小学一级教师。

本文是许昌市教科研课题“关于高中生追星现象的引导策略研究”(编号L2021G25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追星网络时代偶像
全球拍天宫 “追星”少年拍不停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大众偶像
Task 4
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编辑部追星日常
网络时代
追星不如追艺术 赶上看展览的漫步人生
网络时代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