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应用

2022-04-21吕之明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数学

吕之明

【摘 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教学要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说”本身就是思维的进一步加工,“说”数学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说”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运用得越来越广泛,本文就从“说”在例题呈现中的应用、“说”在新授中的应用、“说”在课堂小结中的应用、“说”在练习中的应用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想法。

【关键词】“说”数学 培养数学语言 提升数学素养

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说”排在第二位,可见“说”在其教与学中的重要地位。其实“说”不仅在英语教学中重要,在数学教学,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与学的手段。下面笔者就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说”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传统数学教学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书面表达,轻视口头表达,为了尽快地达到教学目的,再加上对低年级学生能力的不信任,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例题,学生模仿练习,乏味的教学方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被教师牵着走,没有充足的思维活动空间和时间,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失去了表现的意愿,缺乏创新意识。更为可怕的是,学生可能从此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些都与当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极不适应。这些矛盾冲突都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去解决。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情感和态度提出了要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等等。这些都很明显地要求教师教会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共享学习经验,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理解同伴的意思,提高表达能力,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在此,笔者认为“说数学”就不失为其中的一个好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因其年龄特点,他们爱发言,爱表达自己的想法,求知欲与好奇心都很强,具备“说数学”的良好基础。下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说”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应用。

一、“说”在例题呈现中的应用

教育部在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逐步形成创新意识”这一教学目标,并将数学创新意识界定为“对自然和社会中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和解决”。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从数学角度提问,再去探索解决问题。如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中有一道例题:小星:我有50张邮票。小梅:我有26张邮票。问题: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张邮票?从而引出算式50-26=?再探究计算的方法。笔者在教学这道例题时,用课件出示这两个条件后,并没有出示问题,而是让学生想想根据这两个条件,能不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问题提出后,学生踊跃发言,分别提出了“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张邮票”“小梅比小星少多少张邮票”“小梅再添多少张邮票就和小星的同样多”等问题,这些都是笔者预料中学生能提出的问题,达到了笔者的预期效果。可是这时还有一个学生举手,他是这样提问的:“小星再去掉多少张邮票就和小梅的同样多?”这个问题是全班学生包括笔者都没想到的,让我们眼前一亮,大家都由衷地赞叹这名同学。

同样的例题条件,采用让学生“说”问题的形式,学生动了脑筋,总结出这四种可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形式,这无疑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的大胆质疑,教师的肯定、同学的赞赏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今后碰到类似用减法计算的题目,也不会觉得陌生。可见,“说”在此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这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要求: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说”在新授中的应用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且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最近,笔者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认识加法”课,带给笔者极大的冲击力,教学这么多年笔者从没想过原来数学课还能这样上,学生在课堂上竟能如此享受,这节课的学生就是在“说”数学中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一开始,教师播放了一段动画:拔河比赛时,左边有2个小朋友,右边有3个小朋友。教师问:“哪边人多?”学生答:“右边的人多。”接着继续播放动画:左边又来了1个小朋友。教师又问:“现在哪边人多?”学生答:“现在两边的人数一样多了。”教师此时提出了要求:“你能用‘原来……接着……最后……’把刚才的动画编成一个故事来说一说吗?”学生们一听要说故事呀,可开心了,积极性非常高。在和同桌说、上台说、请你说、请他说之后,几乎全班学生都能完整地这样表述:原来左边有2个小朋友、右边有3个小朋友在拔河,右边多1个人,接着左边又来了1个小朋友,最后两边的人数同樣多,都是3个人了。教师此时又问了:“刚刚你们的故事里有两次比较,你们察觉了吗?”学生答:“察觉了,第一次右边多1个,接着左边又来了1个人,两边就同样多了。”教师给予表扬。接着教师又说:“这个故事还可以用方块来表示,你们还想继续说故事吗?”学生当然想啦,教师就将刚刚的故事在黑板上用正方体演示了一遍,然后学生又用“原来……接着……最后……”来说了一遍故事。之后教师又说:“这个故事还可以用数字记录下来。”然后就在黑板上写下了板书:2+1=3。此时,教师问:“‘2’在故事里是谁,‘+1’又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故事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

听完之后,笔者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非常激动,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完全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教学理念,一节加法课,在三次讲故事中完成了新授课的教学,我们看到了两次数的大小比较,也清晰地看到了建模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整节课上笔者看到了学生们脸上的笑容,因为他们喜欢讲故事这样的方式;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因为他们在这节课上获得了学习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说故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那些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的学生、平时课上很少发言的学生通过这节课也对数学多了份亲近和喜爱,收获了成功的体验。

三、“说”在课堂小结中的应用

上完一节课,教师都要整理一下这节课,其实教师何不充分相信学生有这个能力,让学生说说这一节课的收获呢?这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回忆这节课,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四、“说”在练习中的应用

传统的数学练习通常都是手写,其实也可以让学生尝试新的练习方式,如口算题,不必非要将答案写出来,也可以说出来给同学、家长、老师听,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变换一种形式也可以让学生觉得新鲜,更符合当下“双减”政策的要求,这不是很好吗?

在平时练习时,很多学生能把解题方法写出来,可是表述不清楚,有意识地去训练学生多说,让学生把解题思路、数量关系说出来也是对思维的提升。笔者平时讲解习题时,常会让学生说说每道算式解决了什么问题。如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有这样一题:公鸡和母鸡一共有54只,卖掉20只母鸡后,公鸡和母鸡就同样多了,原来有公鸡多少只,母鸡多少只?有学生列出了算式:54-20=34(只),34÷2=17(只),17+20=37(只)。笔者问学生们每一道算式是什么意思,解决了什么问题。在经过讨论梳理后,大家明白了54-20算出了卖掉20只母鸡后的总数,34÷2算出了现在的母鸡的只数,其实也是公鸡的只数,因为公鸡的数量没有变化,17+20是算出原来母鸡的只数,而且母鸡的只数还可以用54-17来算,因为总数减去公鸡的数量就是母鸡的数量。其实这道题是有些难度的,有一些学生不理解,经过梳理后,笔者要求每个学生都和同桌对照算式说说每一步的意义,这样这道题就理解得透彻了。让学生口头叙述解题思路,口头叙述数量关系式,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

站在教学的第一线,我们要关注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希望通过对“说”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应用的探索实践,以“说”促思、以“说”促学,从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开始,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
我们爱数学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简:我心中的数学
美:我心中的数学
寻找另一半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