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陌生化艺术的教学设计

2022-04-21李金和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陌生化教学设计阅读教学

李金和

【摘 要】陌生化是一种文学理论,是化熟悉为新奇的利器。让对象陌生化,在全新的视角或背景下赋予描写对象新的内涵、新的力量、新的审美,这样的手法在文学作品中是普遍存在的。阅读就是去陌生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应当集中力量在文本“陌生处”用力,帮助学生发现文字背后的力量。

【关键词】陌生化 阅读教学 教学设计

“陌生化”作为文学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让对象陌生化,在全新的视角或背景下赋予描写对象新的内涵、新的力量、新的审美,这样的手法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是一种普遍存在。有的通过独特视角,突出对象距离感如《红楼梦》刘姥姥视角下的贾府兴衰;有的置于特殊背景,凸显情节趣味性如《儒林外史》严监生两个手指的特写猜测;有的超越常态思维,赋予事件神秘感如《草船借箭》诸葛亮赌命,冒着被烧死的危险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等等,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陌生化的文学手法,能变平淡为有趣,化普通为神奇,体现写作者的高明,这也是文本最值得探究的地方。所以,教师可以集中力量在文本“陌生处”用力,帮助学生发现文字背后的力量。

一、悬疑,找到陌生之点,激发阅读期待

寻找陌生之点,进行问题设计,这是起点,也是关键。那该如何操作?

如《牛郎织女》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牛郎勤劳善良,织女美丽贤惠,这是基于最朴素的人性、最美好的愿望、最纯真的情感下的爱情。一个一穷二白的放牛小伙,一个生活在天上的仙女,怎么可能喜结良缘?因此,就得借助超越常规的力量。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议一议。如:老牛为什么会说话?织女为什么会下凡?披上牛皮为什么能飞起来?王母娘娘为什么划天河?喜鹊为什么会搭桥?就是这些看似不符合逻辑却又十分有现实意义的处理,让文本充满了浪漫而美丽的气息。

当然,不同文本,其陌生点的设计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基于文本进行灵活处理。例如,《高尔基与他的儿子》,陌生点不是基于故事情节的超常规,而是基于高尔基对于儿子美好行为的提炼和升华,即通过写信的方式在肯定儿子的同时,给予人生更高意义的观照。因此,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应该是高尔基给孩子回信的依据是什么,让学生在生活依据的寻找中领悟文字源自生活,好的教育更多是基于生活的发现和思考,好的父亲能及时做出积极的引导,等等。

二、探疑,打开陌生之门,助力阅读理解

在教学中,对于陌生的思考点,教师应当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一定要做到学生自己明白的坚决不讲。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助力学生思考,主要工作有三个方面:第一,在困顿处,化繁为简,促进思维融通;第二,在瓶颈处,由浅入深,打开思维通道;第三,在狭隘处,触类旁通,提高思维品质。

笔者以《跳水》一课的教学为例。《跳水》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杰出作品。基于陌生化教学的处理,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说说理由。

生1:是船长的儿子,因为遇险的是他。

生2:不对,我认为是猴子,因为没有猴子就没有孩子遇险。

生3:我也认为是猴子,因为文章中写得最多、最有趣的就是猴子。

生4:我认为水手们也很重要。因为水手的起哄,猴子才如此放肆。

生5:我有补充,是勇敢的水手救了孩子。

生6:不,我认为船长最重要,是船长救了孩子。

师: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讲了各自的道理。很好!让我们回到事件本身,找找他们各自的角色。

(课件出示:发起者   受害者   助推者   解决者)

(学生小组讨论,形成判断)

师:事件角色中,谁最重要?

生1:当然是问题的解决者船长。

生2:老师,我明白了,水手只是起到了衬托作用。

生3:老师,船长在最关键的时候出现。是否可以讲“关键时刻方显英雄本色”,船长真是英雄。

生4:老师,我明白了,看人物重要不重要,不在描写多与少,关键看人物的作用,作用越大,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就越厉害。

从上述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教师,当学生出现争议时的一种巧妙应对,即陌生转化。回到生活,回到角色,把陌生的对象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了不同角色的不同作用,一下子就理解了所谓的重要人物是谁,以及把握关键人物的方法,使思维在熟悉场景的同化中,实现新旧交接,完成高阶突破。

三、释疑,领悟陌生之境,积淀阅读审美

学习不仅要理解是什么,关键还要知道为什么。人物形象为什么突出?情节表达为什么生动?文字为什么会有动人的力量?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在去陌生化之后,還要进行回炉思考,即重新回到陌生化情境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匠心所在,领悟陌生化艺术处理的价值。下面笔者以《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

师:同学们,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却要杀大黑骡子,从这份情感背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表面上如此坚决,实质却满心不舍,这样的冲突,更容易打动人。

生2:我也有同感。通过对彭德怀神态、动作的描写,我们感受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深的爱,让命令语言有了背景衬托,读来更加感人。

生3: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在爱的选择中,我们看到了彭德怀对战士的深情。

生4:大黑骡子是彭德怀的坐骑,但为了战士们,为了激励士气,彭德怀牺牲自己的利益,忍住伤痛,可以看出彭德怀的重情重义、大情大义。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情感背离让我们感受到语言表达更生动,情感抒发更有力,人物形象更丰满,精神感召力更强。这就是背离艺术的美。

在带着学生打开“陌生之门”后,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带着认识回到文本进行再观照、重领略,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形成系列判断,进行系统重构,感受艺术力量。

四、化疑,迁移陌生之法,提升阅读智慧

陌生化处理是一种艺术。教师不仅要明白其高明,而且还要学会迁移运用,形成“陌生化艺术”系统性印证和类别化解决。

以《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的教学为例,当学生明白了情感冲突能带给文本力量,教师可以以“背离之中见深情,取舍之间显伟大”为主题,进行阅读的迁移,组织群文阅读。在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钱学森》《如果你活着,请来看这棵树》《登鹳雀楼》等文章。

三篇文章自然形成一份链接,一份基于背离艺术下的生命取舍的链接——《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情感的背离,所杀为所爱,体现一份大智;《钱学森》是价值观的背离,所弃为所求,体现一种大爱;《如果你活着,请来看这棵树》是人格背离,所恨为所爱,体现一种大义。

就是在大智、大爱、大义的选择中,人生走上更高境界。在思维结构化的统摄下,在主题的生动应和下,量的积累才有了质的改变。

当我们再读《登鹳雀楼》,就是在告诉学生,欲看到人生更远、更美的风景,必须选择更远大的目标、更努力的姿态和更向上的勇气。

学以致用,这是目的。陌生化教学带给学生的是不一样的体验、不一般的视角和不寻常的智慧。当我们能将陌生化艺术的启示,从单篇文本中生发开来,打通材料的关节,畅通思维的经络,形成心智的顿悟,反观文字,烛照生活,洞悉机理,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和价值。

笔者经过实践发现,基于陌生化艺术的教学具有如下功效:(1)针对性强。因为陌生化的发现与处理,更多是基于文本艺术的关键处、核心处,学生理解的困顿处、疑难处,便于集中时间,精准施教。(2)趣味度高。因疑而起,为疑探航,寻疑为趣,释疑而欢,陌生化教学始终伴随疑问,具有激发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动力,学生学得有趣带劲。(3)领悟力大。陌生化艺术是基于生物、生态、生命、生机的一种新审视、新探究、新发现,具有化平凡为神奇的功效,一旦明白就会有别有洞天的感受,一旦掌握就有“原来还可以这样做”的惊呼和感叹。(4)成就感足。实践发现,陌生艺术的发现、探究、感受、啟迪,就像在审视一件艺术品,找准审视的角度(陌生之点),寻找有力的支撑(路径印证),惊叹呈现之美(方法获得),实现生动迁移(智慧观照)。当我们能像欣赏艺术品一样读懂文本并心领神会,就更有成就感。

从文本表达的陌生处出发,让课堂充满期待,催生学生思考热情,在不断地阅读发现中、获得惊喜、积淀智慧,这应该是基于陌生化教学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陌生化教学设计阅读教学
陌生化理论视角下《蛙》的英译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悲剧:最有力量的陌生化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借助陌生化策略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新思维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