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累 仿写 创作

2022-04-21叶仕庆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读写结合小学语文

叶仕庆

摘 要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要重视积累、模仿、创作三个重要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积累是基础,学会仿写是关键,善于创作才是最终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读、写更好结合,引导学生做好积累、仿写、创作,促进学生习作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习作教学

在习作课上,教师经常面对的两大问题:一是学生不知道写什么,二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写。针对怎样解决这两大问题,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笔者认为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的语言材料及写作知识,用阅读促进学生的写作。阅读是自外而内地吸收,写作是自内而外地表达,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学生只有不断地吸收经典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表达方法,才能写出精妙绝伦的佳作来。所以“读”是为了更好地写,“读”是写的基础。同样,只有接二连三地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名篇佳作”,有了一定的成就感,才能促使学生更加勤奋地阅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将读、写两者更好结合,引导学生做好积累、仿写、创作,促进其习作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积累——让学生想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目标中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1]8第二学段目标中也提到:“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閱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1]11由此可见,积累对于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大量文质兼美的范文,其中名篇佳作不计其数。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重点段落,牢记好词佳句,同时让学生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即摘抄好词与好句(主要抄写一些带修辞的句子)。这样学生读多了,掌握的词汇自然就丰富,运用起来也就方便自如,写起作文就能做到“情动而辞发”。如在描写大树时,通过学习积累,学生就能用上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名句:“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这样学生的习作就轻松多了。

二、模仿——让学生会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2这一课程性质的界定明确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习作的实践性强,需要学生以大量仿写为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仿写属于一种模仿,模仿是人的一种天性,而儿童尤其需要模仿、喜好模仿、善于模仿。学语言少不了模仿,如妈妈说“宝宝不乖”,宝宝便用同样的句式反击说“妈妈不乖”;他们做事亦少不了模仿,看见别人开汽车,他马上把板凳当车开……他们的世界就是因为大量的模仿而精彩着。太多的例子启示着一个同样的道理:一个不会模仿的人,他从事创造性工作将大打折扣;一个在孩童时期没有经历大量模仿之事的人,很难成长为一个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人。基于上述,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习作教学:

(一)仿句子

仿句子主要是指模仿文章中带修辞的句子,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教学实施如下:(1)仿写比喻句。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一句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句话给人的感觉这么美?从而引出“比喻”的修辞手法。并让孩子们说说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再让他们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造句。引导学生仿写:“天边的白云犹如一匹奔驰的骏马。”“那块石头如同两个仙人在悠闲地下棋。”(2)仿写拟人句。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花钟》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发现文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再播放风景视频让学生观赏,最后进行模仿训练。学生个个妙语连珠,有的写:“啊,小草醒了!它想看看蓝天上的白云。”有的写:“啊,大树醒了!她为自己穿上绿色的盛装,准备参加春姑娘举办的舞会。”还有的说:“啊,小鸟醒了,它们正在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上演奏一曲美妙的交响乐。”(3)仿写排比句。在学完《我的乐园》一文后,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排比句的特点,仿照文中的排比句练习说话。如教学时,要对学生仿写的“在书籍这个奇妙的世界里,我认识许多‘朋友。我可以和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体验西天路上的种种辛酸;可以走进神奇的古希腊,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善良;可以跟法布尔一起去郊外观察昆虫,探究神奇无比的昆虫世界;可以走进海伦凯勒的内心,与这位可怜又坚强的姑娘一起感受刻骨铭心的盲人生活……”等排比句进行点评分析。

(二)仿段落

在写好句子的基础上,随着积累的增加,教师要注重结合课文的特点,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中年级习作教学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走月亮》一课时,可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即第六自然段,将自己在某个月夜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桑娜想收养邻居西蒙的儿子,可是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却不容许她收养的矛盾心理,进而体会桑娜的善良。教师要将这种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进行迁移训练。让学生写写自己成绩不理想时的心理活动。例如,有的同学写道:“回到家里,我脸色苍白,忐忑不安地想:爸爸会骂我吗?唉,我真不该在考试前一个晚上玩手机……为什么考试的时候那么粗心?……”

(三)仿结构

课本中有很多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一目了然,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并能接受和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宝贵的资源。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搭石》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并在课后仿照此顺序写一篇习作《家乡的搭石》。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双龙洞》时,引导学生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学习课文,课后要求学生仿照此顺序回忆自己曾游览过的本地景点,按照游览顺序写作。

(四)仿文意

在教学中不仅进行简单的语言模仿训练和文章结构模仿训练,更要进行立意的模仿。让学生由低级的模仿进入高级的模仿,从而实现创作。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一文后,先让学生模仿其结构,按照时间顺序,以《夏日雷雨》为题写一篇习作。进而在此基础上提高要求,仿《火烧云》热爱大自然奇特景观的立意,布置学生观察夏天雷雨来时的情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从而做到情动而辞发,这样孩子笔下就能呈现出一篇篇精美绝伦的佳作。只有这样才是仿其神、仿其意,文章才能彰显个性,与众不同。

三、创作——让学生善写

狭义的创造是指提供新颖的、独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如科学上的发现、文学艺术的创作等;广义的创造则是指对本人来说是提供新颖的、前所未闻的产物的活动[2]。笔者认为作文中的创造应该是指作者通过想象对原有的材料进行重组,重新写出具有自己观点的文章。日常教学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有创意的语用训练:

(一)补空

补空是根据课文内容,对文中没有继续说下去的部分或文章结尾展开合理想象。想象力与创新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作文极其重要,所以必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走月亮》第二自然段时,要利用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月亮还会照亮哪些地方?这让孩子们积极思索,模仿课文中的排比句进行习作补空训练。

(二)串联

(1)词汇串联。将学过的词汇通过想象编成一个故事,或写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例如学生总是觉得背诵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中的词语很困难。教师在学生理解了詞语意义的前提下,播放有关家乡风景的视频,让学生观赏,再引导学生将词语写成一段话。如:“我的家乡在一座繁华的都市,那儿高楼林立。白天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一到夜晚,这里灯火辉煌,仿佛是一片灯的海洋,到处灯光闪烁,璀璨夺目,让人流连忘返。”(2)课题串联。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学过的课文题目按时间、地点、物品、事情进行归类,通过自己想象的情节巧妙地写成一段话。例如,有一天,天空万里无云。《普罗米修斯》带上家中的《麻雀》和《猫》一起去《爬天都峰》,路上遇见了《纪昌学射》……

(三)延伸

引导学生将课文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进一步的挖掘,这既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又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习作素养的一种好形式。(1)写读后感。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纪昌学射》《梅兰芳蓄须》《扁鹊治病》等课文后,引导学生品评文中人物,写一篇读后感。(2)写广告词。学习完《记金华双龙洞》让学生自由组合,为景色秀丽的双龙洞编写一则与众不同的广告词。教学时,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设计出了别具一格的广告词。有的写道:“金华双龙洞,风景奇特,让人怦然心动。”有的写道:“北山双龙,欣欣向荣。”还有的写道:“金华龙洞,鬼斧神工,旅游好去处。”“小设计师”笔下富有创意的广告词,是一项很好的习作训练成果。(3)写“名言”。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陀螺》一课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走进文本,实现生本对话,使学生深刻领会文本中揭示的哲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大胆创作自己的“名言”如:

生:好看的,未必中用。

——未来的科学家×××

生:小陀螺,大世界。

——未来的作家×××

生:成功才是硬道理。

——未来的思想家×××

生:“丑鸭蛋”也能孵出“白天鹅”!

——未来诗人×××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做好积累、仿写、创作,进行科学有效的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只有不断地从阅读与写作练习中吸收写作的养料,习作这棵大树才会根深叶茂,四季常青;学生习作也会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由“要我写”到“我要写”的飞跃。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文博.创意思维与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3.

(责任编辑:武 亮)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读写结合小学语文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