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成功探索※
——以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村为例

2022-04-20郑琼梅

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尧帝治河文化

○郑琼梅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村党委30 多年来,坚持以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党建引领铸灵魂、转型发展添动力、文化助力上青云,因势而变、顺势而为、谋势而动,在不断创新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向新辉煌。尧治河村从创业初期只有5 名党员的党支部发展到今天下设20 个党支部,拥有224 名党员的村党委;从一个高寒贫困村华丽转身为“中国山区幸福村”。尧治河村党委持续加强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正把“中国山区幸福村”的宏伟蓝图变成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范和样板。

一、因势而变:党建引领铸灵魂

(一)不等不靠精神脱贫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地处高山之巅的尧治河村,平均海拔1600 多米,山高天寒、土地贫瘠,是鹞子也难飞进的偏远地区。1988 年,尧治河村仍然“吃的供应粮,穿的烂衣裳,点的煤油灯,住的破草房”。与此同时,距离尧治河仅几十公里、自然条件与尧治河相似的九里川村靠磷矿经济一举脱贫。时任村支部书记孙开林敏锐地认识到,“精神脱贫是扶贫开发的关键一环”,如何从精神上摆脱贫困,是尧治河人必须迈过的“第一道坎”。精神脱贫、扶志先行。自此以来,尧治河村党支部组织村民读报纸、谈心得,学典型、谋出路,使大家明白:贫困不会自己走、幸福不会天上降;靠外援、吃救济,永远拿不到富裕门楼的“金钥匙”;只有坚决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豁出身子干起来、走出去,才能斩断穷根、走上富路。在“要苦先苦党员,要死先死干部”的铮铮誓言感召下,尧治河人挺起脊梁,抖擞精神,干劲倍增。“苦熬不如苦干”“用双手改造山水、用劳动积累财富”成为了全村男女老幼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

(二)战天斗地愚公移山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实干是一种精神品质,是一种责任作风。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克服畏难情绪,不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攻克一个个难关,解决一道道难题。“实在是尧治河人的品行,实干是尧治河人的本分。”33年来,尧治河村创业者不等不靠,苦干实干,一干到底,用“实干”这把金钥匙诠释了“实干就是解放思想,干好就是科学发展”的真理,使尧治河由弱变强、由穷变富。上世纪60 年代,尧治河村就探明当地蕴藏巨量磷矿,因为不通公路,磷矿开不出来、运不出去,只得“抱着金饭碗要饭”。“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1988 年,以孙开林为村支部书记的一班人说干就干,决定以开采磷矿为突破口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尧治河人顶风冒雪,劈山修路,在110 多个日日夜夜,凭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用钢钎、铁锤、钻杆硬是凿出了一条6 公里的创业路、出山路、致富路。越是艰险越向前,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1988 年以来,尧治河村累计投工33.6 万人次,完成土石方132 万立方米,打通公路隧道13 个,修建大小桥梁28 座、涵拱20 余个,在平均海拔1600 多米的悬崖峭壁间打通136公里的村级公路,村庄双循环路网已经形成。

(三)主动求变敢闯敢干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打破封闭、保守、狭隘和善于开拓、学习、创新的政党。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质和思维范式。邓小平强调:“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尧治河人坚持边修路边开矿,终于走出了贫困。尧治河领导人坚信,按部就班耽误发展,因循守旧难得发展,浮躁虚伪破坏发展。1996 年,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林又力排众议,挨家挨户搞动员修电站,他说:巍巍青山、潺潺绿水,这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我们没理由让河水白白地流走。在孙开林和村副主任、工地指挥长杨占杰两个人带领下,尧治河村农民群众集体出动,在坝基附近的山崖上安下160多个临时新家,历经12个月苦干,一座高27米、坝体2.3万立方米、可蓄水28万立方的拦河大坝建成了;年发电量378 万千瓦时、综合效益达71 万元的发电站建成了。这座宏伟的大坝是尧治河创业史上的里程碑,亦是奋斗者永恒的丰碑。湖北省委将这里作为“全省党员干部教育基地”,让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亲身感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谐创业、科学发展”的尧治河创业精神。

二、顺势而为:转型发展添动力

(一)产业集群多元发展

抱团取暖共同发展,单打独斗没有出路。靠开采磷矿脱贫致富的尧治河人是理智的:磷矿开采破坏环境,磷矿资源终会枯竭。受资源限制,水电和传统农业发展难以实现突破。后面的路怎么走?怎样才能可持续发展?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孙开林党委一班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村里大保护、村外大发展的方针。通过收购、参股、租赁等形式,网络发展资源,开拓发展空间,不断转型升级,壮大集体经济。33年发展中,村党委抓住磷矿采矿权转让的有利时机,先后取得了九里川、六柱垭、房县等9处采矿权和探矿权,磷矿石储量增加4000 多万吨,延长开采年限80年;村党委紧紧抓住县属企业改制的机遇,投资8900万元收购了总装机1.8万千瓦的5座国有水电站,并投资1000多万元收购楚翁泉酒业,为做强村办企业、增添发展后劲、壮大集体实力奠定了厚实基础;村党委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机遇,大胆地把第二产业、部分第三产业向外村、外镇、外县、外市延伸,在外地发展二、三产业12家。经过33年的艰苦创业、转型发展,尧治河村现已发展形成了集磷矿开采、精细磷化工研发、文旅、水电、酒业、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发展企业集团,拥有村级企业20 多家。从全县的极贫村发展成为保康县首富村,并跻身湖北省500 强村。

(二)生态修复绿色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尧治河因矿起家,因矿而富,但尧治河人始终坚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搞掠夺式索取。尧治河村党委提出“把山区建成景区、把矿区建成景区、把居民区建成景区”的战略,重点实施水土治理、植被恢复、废旧矿洞修复等工程,利用绿水青山、废弃矿洞搞旅游,让游客地上看风景、地下看文化。从上世纪末开始,尧治河人在村党委领导下着手矿山治理,先后三次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把山林保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关闭15 个露天开采矿点、8家矿粉厂。近年来,尧治河累计投入6亿元,用于水土治理、矿山修复和植树造林,恢复矿山植被2600 多亩,退耕还林1800 多亩,人工造林1.7万多亩,矿区、山区、生活区变成了景区。同时,先后投资近5亿元发展磷化工深加工产业,既节约了磷矿资源,又防治了矿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达到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目前,全村生态恢复率达96%,处处峰峦叠翠,处处绿水碧波,尧治河一跃成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生态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三)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首次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面前,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尧治河村党委统一思想,谋定而后动,围绕传统支柱产业磷化工深加工的创新创业步伐从未停止。尧治河人为攻克高技术产品开发难关,实现磷矿转化增值,合作引智长沙矿冶研究院“CDK窑法磷酸”专利技术,成功上马年产1 万吨窑法磷酸装置。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及厦门大学、湖北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挂牌成立“磷工程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签订了新产品开发和精细磷化工研发协议,建成万吨黄磷生产线和赤磷、五钠等9个精细磷化工项目,实现了粗放开采到精细化工的转型。目前,已经获得包括治理雾霾在内的5 项国家专利,次磷酸钠、次磷酸畅销瑞典、美国、越南等地,磷矿石增值12 倍。

三、谋势而动:文化助力上青云

(一)展现独特历史文化

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尧治河村党委以清醒的历史责任感和高度的文化自觉,紧密围绕尧帝文化核心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传承与展示,将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村党委书记孙开林组织“寻尧”专班,查阅有关尧帝的历史文献与专家研究成果,先后带队两赴尧山、三进临汾,与当地尧文化专家探讨尧帝和其子丹朱的历史、传说。围绕让“尧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可感可触,发挥精神引领作用,尧治河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共建了国内首家尧文化传播研究院,同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襄阳日报传媒集团联合举办了两届“尧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尧治河坚持文旅融合发展,通过深挖尧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精神,投资建设了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的尧帝神峡,兴建了依托尧帝农耕文化的农耕博物馆,搭建了集尧帝文化、荆楚文化、乡土文化于一体的尧帝文化大舞台。尧治河已是国家4A 级景区,年产值超5亿元,每年可为地方创造5000 万元税收,提供超过1000个就业岗位,旅游第三产业产值已占尧治河村生产总值的40%。

(二)传承本地特色文化

地方特色文化是人们在相当长时间里创造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与浓郁生活气息的文化形态,具有本土性、生活化、生动性等特点,易被认知、理解、传承,成为引领地方发展的灵魂与根基。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中国的历史,就是放大了的家族史。”借助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同根、同源、同族的血缘、亲缘关系,有助于凝聚群体力量,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视尧帝为始祖的尧治河人,善于从本地特色文化中汲取历史智慧和政治智慧,用于阐述理念、推动发展。尧治河村民家家户户客厅正墙上张贴的“仁德至上华夏兴,慈善为本天下和”的对联,不仅是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了对上古先贤尧帝的崇敬,更是为了把本地特色文化传承下去的实际行动。即将建成的村史馆、历时2年建成的涵盖全村163 个家庭的“家庭档案”等特色文化载体不但强化了尧治河村民的心理归属感,也激发起了尧治河村民的集体荣誉感。

(三)弘扬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生动再现,它以丰富的精神内涵激励着新时代中华儿女艰苦奋斗、勇创佳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他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不忘本、不迷途,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是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创业维艰,尧治河人以改天换地的精神气概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守业更难,随着尧治河的日益发展,尧治河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出现不愿挣小钱、小富即安、奋斗精神衰减的苗头,团结奋斗、合作共事意识有所减弱。为了守业创业,尧治河村党委带领群众深挖红色资源、打造党性教育品牌、开发红色旅游,让尧治河精神在每一个人的头脑中生根,在每一寸土地上开花。通过建立以尧治河水库修建为背景的创业馆、水电馆,通过开展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红色创业文化引领风尚、教育村民、推动发展的作用,实现了尧治河“无刑事案件、无赌博、无偷盗、无封建迷信、无非法传教、无计划外生育、无欺凌弱小、无群众上访”的“八无村”。

四、借势而进:风好正是扬帆时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尧治河33 年的山河巨变,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尧治河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农村“三三制”党建模式,广泛开展党建工作“三个一”活动。在带领村民全面奔小康过程中,党建工作形式、内容、载体的创新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村党委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农村党的建设“十面红旗”“五好村党支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委书记孙开林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全国十大优秀村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尧治河村党委将继续全面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为尧治河新一轮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提档升级核心产业

水电、磷矿、旅游是尧治河发展的三大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着力于新一轮的发展,尧治河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推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尧帝文化、党建引领、研学旅游、白酒产业和生态旅游优势,尧治河村制定了“十四五”规划,计划大力发展矿洞经济、林下经济、庭院经济、党建经济、文化经济、旅游经济和矿产经济。一是强强联手。股份公司与大型企业襄阳汉江国投成功并购重组、酒业公司与保康城投合股、野人谷旅游公司与霖泓酒店合并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尧治河的高质量发展。二是主动布局。通过举办“相约2020·共谋发展大计”贵宾客户联谊会,开拓磷矿石销售市场,完成2020 年350 万吨的磷矿石销售目标。2021 年借助交通环境全面改善、“两高一机”成为现实,借助“湖北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教育示范基地”“湖北省直机关党员干部培训教育基地”“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优势,通过产业提档升级、多元发展,真正把文化旅游、党建培训、研学旅行办成有特色、有亮点、有效益的支柱产业,为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富裕、共同文明的目标打下了基础。

(三)开拓发展不断创新

尧治河的一切成就都是人民创造的,未来发展也必须依靠人民。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互联网高科技时代的挑战,尧治河村党委初心不改,始终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续写新时代的辉煌。党建培训、文化旅游、研学旅行已成为全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地下矿洞食用菌的栽培成功为废弃矿洞开发利用寻找了一条好的途径,精心打造的“尧治河”品牌影响更大了,发展实力更强了。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尧治河村党委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标意识,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建引领经济发展”这一目标,牢牢把握集体经济和共同富裕两个关键,大力实施“磷化工业、旅游开发、生态文化”三大战略,紧紧盯住磷化工、旅游、水电、酒业四大优势产业,着力做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篇文章。尧治河村党委立足新阶段,践行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带领群众在现有产业链上下功夫,在现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上做文章,以此促推乡村振兴,力求把尧治河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山区幸福村”。

猜你喜欢

尧帝治河文化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篇比较全面的治河方策是什么?
A Finite-Time Convergent Analysis of Continuous Action Iterated Dilemma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房县磬口漫谈
尧造围棋 教子丹朱
谁远谁近?
尧帝的神话传说
《治河论》浅谈
许由巢父不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