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编辑加工的“四步法”

2022-04-20李淑寒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4期
关键词:四步法书稿差错

李淑寒

编辑加工是指编辑对审稿后决定采用的书稿或对作者修改后宜于采用的书稿,按照出版的要求进行检查、修改、润饰、标注、整理提高的过程,是保证图书出版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花费时间最多、遇到的问题最繁杂的一项工作。通过编辑加工,应消除书稿中的一般技术性、常识性差错,避免出现原则性错误,使书稿内容更完善,体例更严谨,材料更准确,语言文字更通达,逻辑更严密。编辑可依据读、问、查、改四个步骤,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

一、读:了解书稿,掌握全局

通常情况下,加工过程中对书稿至少要读三遍,每一遍都各有侧重,缺一不可,都要细心、专心,深入书稿中。

(一)初读

编辑在拿到书稿后,不要急于加工,而是要首先把书稿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目的是全面了解书稿的情况,明确加工的重点。初读的重点包括:

1.了解书稿的组成。通常一部完整的书稿由书稿暂名页、目录、文前页、正文和文后页组成,其中根据稿件不同,文前页可能包括插页、献词页、推荐序、译者序、前言等,文后页可能包括附录、后记、致谢、术语表、注释、参考文献等。初读时要了解书稿有哪些组成部分,并检查各部分内容是否完整。

2.了解是否有政治性、敏感性内容。

3.了解正文部分的标题层级。

4.了解插图、表格、公式等情况。

5.了解作者或译者的语言风格及文字质量。

初读是对稿件的粗读,可以一目十行,快速浏览,但绝不能省略,切忌在心中无数或不掌握全局的情况下就动笔开始加工。

(二)再读

这一遍也就是加工过程。要深入书稿,逐字逐句反复推敲,消除书稿中的一般技术性、常识性差错,避免出现原则性错误,使书稿内容更完善,体例更严谨,材料更准确,语言文字更通达,逻辑更严密。

编辑加工过程千头万绪,也是整个书稿编辑过程中耗时最多、遇到问题最繁杂的一项工作。因此,相比初读时的一目十行,再读时要放慢节奏,精雕细琢,“一行十目”也是常有的。修改完一句话后,可以在心中默读一遍,甚至可以大声朗读出来,以检验修改是否通顺达意。

(三)三读

加工完全部稿件后,要再次浏览全稿,检查有无遗漏和未处理的问题,全部问题都要在加工时解决完毕,不可敷衍了事。检查完毕后要整理好加工记录单,将稿件和加工记录单一起交给下一环节。

二、问:大胆质疑,善于提问

在初读书稿之后,就进入正式的编辑加工环节。编辑加工的目的是要发现问题、消灭差错,有些问题和差错很明显,编辑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快速解决,有些问题和差错则需要编辑多些敏感性,大胆质疑,善于提问。

(一)问自己

书稿的编辑加工通常是由一位编辑独立完成的,这样一来,书稿会被加工成什么样,就取决于编辑个人的专业知识、学术能力、文字修养、经验积累等,更取决于编辑的敏感性和探究精神。鉴于此,在加工书稿的过程中,编辑需要经常向自己发问。比如,格式、体例前后统一吗?时间、地点、人名、数据、公式、引文、资料来源等准确吗?字词、标点符号、计量单位等使用恰当吗?标题是否需要提炼、调整?图、表是否还可以优化?等等。这些都要求编辑本着对质量负责的态度深入书稿,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隐藏较深、不易辨别的问题。

问自己的过程,其实也是编辑不断“难为”自己的过程。编辑不要因为怕麻烦而回避问题,多自问一句,可能就会多发现一个问题,多消灭一个差错,这样图书质量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编辑要时刻牢记质量第一,不能有丝毫马虎。

(二)问作者

一般来说,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而编辑作为局外人,对书稿的认识有一定的客观性。另一方面,作者在写作时通常会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对书稿的认识又具有某种客观性;而编辑受自己的学科背景、加工经验等影响,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种主观性。在这种主、客观交叉存在的情况下,编辑和作者对书稿中某些问题的认识就可能存在差异,此时编辑要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多问作者。

编辑和作者是平等的关系,是朋友的关系,作者孕育了作品,编辑则像助产士一样协助作者将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向读者传达作者的思想理论、研究成果、学术观点等。作为“杂家”,编辑有时甚至能对作者的书稿提出有益的意见。因此,在加工稿件的过程中,编辑不要因为顾忌作者的社会地位、头衔、学术思想等,就忽略稿件中的细节,而应与作者积极配合,学识上虚心请教,人格上尊重他们,在相互合作中共同把书做好。

三、查:心勤手勤,做好归纳

通过问作者、问自己,编辑发现了问题,接下来就要解决问题。对于自己不能马上做出判断和修改的问题,编辑一定要借助工具,小心查证。查询资料是编辑的基本功,查的工作做好了,书稿中的多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善用工具

为使书稿中的内容准确无误,格式规范严谨,编辑在加工书稿过程中要做大量的查询、搜索、验证工作,这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借助工具。编辑常用的工具可以是词典、手册类,如《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大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说文解字》《辞海》《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外国地名译名手册》等;也可以是网络在线类,如“术语在线”、“经典古籍库”、各种在线翻译软件等;还可以是图书馆、书店等的实体工具。另外,还有一种“工具”,是编辑要牢牢抓住的,那就是身边的资深编辑、质检和终审编辑,他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高效的工作方法、严谨的工作态度,编辑可以向他们虚心请教,认真学习。

(二)查询结果要准确、权威

查询一定要找到权威的来源,切忌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就将结果当作信息源头,不能犯懒,不能将就,要追根溯源查到底。

(三)做好记录

编辑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进步的职业,编辑要在加工过程中养成随时记录、及时总结的习惯,可以将常用查询工具、途径和结果整理记录在案,这样既可以提高查询效率,又可以形成新的查询参考资料。

四、改:掌握原则,合理修改

编辑对稿件的修改,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不知道改什么,未达到编辑加工的目的,这种情况在新入行的编辑中较为常见;另一种是看见什么都想改,导致修改过度。这就要掌握修改的原则和重点,做到合理修改。

(一)修改的原则

1.保持作者的观点和风格

作者在完成一部书稿时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编辑应尊重作者的劳动,慎重修改。如有重大的修改与重要的增删,要与作者商量,虚心听取作者的意见,最好请作者自己修改,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以粗暴的态度对书稿乱砍乱删,把书稿改得面目全非。

编辑加工时要特别注意作者的学术观点,只要观点没有违背现行的政策和法规,言之有理,就不要轻易否定。当然,对有争议的观点和材料,编辑有责任提出意见,供作者参考。

另外,在书稿内容正确的前提下,要注意保持原稿的风格。编辑要分析和学习作者的风格,加工时要尽可能依照作者原来的结构形式、用词习惯改,以保持作者的风格。切忌按照自己的习惯和想法大笔一挥,这样做可能省事,却改变了作者的风格,令书稿在整体上显得很不协调。

2.要锦上添花,不要画蛇添足

编辑加工的任务是把关、改错、修饰、润色,把书稿的内容、结构、形式、表达等修改得更加准确、合理、简明、易懂,使书稿规范化,这些都围绕着提高书稿质量这个中心。但不是说一部书稿加工修改得越多越好,一名成熟的编辑,既要知道哪里应该改、怎么改,改得“锦上添花”,还要知道哪里不应该改、没必要改,决不“画蛇添足”。因此,在下笔之前要反复研究、比较、推敲。修改要有根据,要有说服力,可改可不改之处就不要改,修改之处则要改得恰到好处,这样才会给书稿增色。

(二)修改的主要内容

1.目录和标题

目录是书稿的重要部件,体现了书稿的整体框架。标题则概括主题,升华立意,吸引读者对文章产生兴趣,让文章整体结构更清晰。编辑加工时要注意:

(1)目录、正文、书眉中的标题要一致,这些是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典型的问题有“和”变成了“与”,“一、”变成了“1.”。

(2)目录上的页码与正文页码要一致。

(3)有些目录中会抽取对应章节中的内容作为摘要性文字,一是为吸引读者,二是为丰富目录格式。要注意所摘文字是否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一旦正文中相应内容有修改,目录上也要同步修改。

(4)全书的标题级别设置应统一,尤其是章节以下的标题级别应格外注意细节上的统一。

(5)如果标题较长,应按意群转行,适当考虑所呈现的几何形状的视觉和谐;不要出现“背题”的情况。

(6)章名和标题是否准确概括了内容,如果不恰当,要提请作者重新提炼。

2.政治性的差错

书稿中经常会涉及领土归属问题、国家主权问题、宗教问题、各民族风俗习惯问题、地图边界问题、国家称谓问题等。对此,编辑要以严谨、负责的态度认真处理,不可大意。政治性差错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影响社会的稳定。

(2)攻击我国政府的政策,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言辞。

(3)不客观评价我国改革开放,丑化中国人民形象。

(4)台湾问题(鼓吹“台独”),将台、港、澳视为“国家”。

(5)对西藏、香港、澳门等问题不当的评说。

(6)对我国版图标注不准确,特别要注意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中印国界地段等的标注,不仅是国界,也包括省界(涉及地图报备)。

(7)对与我国友好国家的攻击言辞。

(8)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破坏民族团结、影响国家关系的内容。

(9)按规定属于必须报有关部门审定的书稿,要履行专项报批手续。

(10)对外版引进及影印图书,编辑必须特别注意上述问题,把好政治质量关。

3.语言文字、语法的差错

书稿中字、词、句方面的差错是书稿中常见的差错,编辑加工的主要内容包括多字、错字、别字、漏字、生造词、自造成语、禁用词、网络用语等差错。

语法方面的差错,包括逻辑不清、语句歧义、成分多余、成分残缺、句式杂糅、关联词搭配不当、常见固定搭配缺失等。

4.图表的差错

图或表应清晰、直观,读者只需要看图(表)题、图(表)注或图(表)内容就能明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编辑加工中遇到图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图表是否文字、数字、符号清晰。

(2)图序、表序是否连续,是否与正文描述一致。

(3)图题、表题是否完整,位置是否正确。

(4)图表在文中的位置是否为先文后图表。

(5)图表内容与正文是否一致。

(6)图表内数据、单位是否准确。

(7)图表跨页、表格分栏排列格式是否正确等。

(8)图注、表注格式是否统一。

5.人名、地名、专业术语、专有名词的差错

因为人名、地名在书稿中出现的比例相对不大,专业术语、专有名词则很可能超出了编辑的知识范围,导致这类问题有一定的隐蔽性,必须引起编辑的特别重视。常见的问题有:

(1)人名、地名、专业术语、专有名词不准确。编辑要仔细核对,认真查证。

(2)人名、地名、专业术语、专有名词前后不统一。人名、地名,除约定俗成已被社会公众认可的,原则上应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和《外国地名译名手册》统一。专业术语、专业名词参考相关术语表、名词手册,确保同一词不能有两种名称。

(3)字母词首次出现时,要用中文括注,例如:CEO(首席执行官)。

对于此类问题,无论如何处理,都应注意全书的统一。

6.标点符号的差错

标点符号的差错主要包括:

(1)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比如该用感叹号的地方用了句号。

(2)标点符号放置位置不准确。

(3)多个标点符号同时出现时的误用。

7.数字、计量单位的差错

数字的处理,应遵循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要求。计量单位,著作稿按我国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统一,翻译稿按原著;具体要求可查阅《现代汉语词典》附录中的“计量单位表”。

8.注释、参考文献的差错

注释、参考文献的差错主要有:

(1)格式不规范、统一,有的参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有的则只列出作者和文献名。

(2)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出版地等信息不准确。

(3)作者超过三人时全部列出。

(4)出版时间、引用页码等不准确。

(三)修改时的注意事项

1.规范使用校对符号

书写要规范,在改稿时应根据《校对符号及其用法》(GB/T14706-93)规范使用校对符号,不要随意自创符号。

2.字迹清晰、稿面整洁

修改时稿面要勾画涂改清晰,井井有条,一丝不苟。所做修改应用笔圈拉出来,改在稿件空白处;不跨行拉出修改文字,尽量不在行间写字;不在稿件上做不必要的批注;保证字迹清晰,易于辨认,不给后续排校人员的工作造成困扰。

3.及时归纳总结

编辑的工作是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所以,要及时归纳总结常见差错,可以将常见差错做成表格,或分类记录书稿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随时参考取用。

五、结语

新闻漫画《优化营商环境》 程硕/作(新华社发)

以上简要归纳了编辑加工的读、问、查、改四步法,每一步都需要编辑具有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耐心、专注于稿件中的每一个细节,对稿件质量负责,不粗制滥造;对文字有敬畏之心,规范使用文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把读、问、查变成一种习惯甚至本能,才能改得对,改得好,从而构建一个读、问、查、改的良性循环系统。

编辑加工工作来不得半点疏忽,编辑绝对不能有“差不多”心理,而是要追求100%,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减少图书差错,为读者献上高质量的图书。

猜你喜欢

四步法书稿差错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新阅读环境下报纸差错的有效防范对策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练批讲思:打造高中数学复习课新模式
“四步法”巧解教师专业成长“高原期”困惑
浅析利用“四步法”预测ABnm型微粒的空间构型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