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市:加快智慧城市一体化建设

2022-04-20近年来,南昌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南昌市政务全市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近年来,南昌市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为支撑,以为民服务解难题为宗旨,以诚信安全为前提、以可追溯为手段,统筹推进智能制造、智慧景区、智慧安防、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社区等建设,加快构建智慧城市一体化建设格局。

一体平台,智慧应用,主动作为

筑牢云网基础。2021年,基本实现“一网感知全市、一键指挥联动、一号智享服务”,该市筑牢云网基础,实施“125”工作,即围绕一个中心——“城市大脑”,推进两个平台——“大数据中心”和“南昌城市云”,建设五大工程——大数据统一支撑体系、大数据互联互通体系、大数据智慧应用体系、大数据产业发展体系、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并统筹推进5G 试点和“03 专项”。目前,全市已开通5G 基站4499 个,连续实现了红谷滩、东湖等5 个城区5G 网络覆盖。

统筹智慧应用。该市投资9.25 亿元,集聚数据资源,加快推进智慧应用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等领域的运用,实现信息系统集约化运行,已累计立项开展政务信息化相关建设项目36 个。随着智慧交通管控体系基本建成,全市实现了城市交通指挥现代化、管理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随着500 余个智慧平安小区的建成,全市开始形成数据实时采集、服务便捷多元、管理动态高效、防范智能有力的社区管理新模式;随着扩展开发上线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接入市属8 家医院以及民营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全市建立了400 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库;随着停车诱导系统的建设,各城区公共停车场正在逐步接入,并创新试点无人值守停车场模式。

转变服务动能。该市围绕推出更多事项“不见面审批”、更多服务“无证办理”、更多政策兑现“掌上办理”,以“赣服通”南昌分厅建设为牵引,积极探索移动在线政务服务新模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自“赣服通”南昌市分厅二期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全市在社保、公积金、不动产、医疗卫生、教育缴费等高频政务服务和惠企政策兑现平台方面,已逐步实现实名互认账户通、电子卡证“证照通”、资源共享数据通、开放集成服务通、统一支付缴款通。数据显示,“赣服通”南昌市分厅共上线事项982 项,其中,电子证照79 种,全程网办事项16 项,查询类事项68 项,“一窗式”事项819 项。

统筹规划,需求导向,突出重点

透视南昌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落实民生为重理念的过程,有三点启示:

其一,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智慧城市不是千篇一律的,各地要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着眼长效、立足规范,因地制宜做好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切勿“抄作业”“套公式”,杜绝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和盲目跟风的“政绩工程”。南昌市能取得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性成效正是基于在学习北京、杭州、深圳等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南昌市大数据与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市大数据局—信息中心—大数据公司四级组织架构,制定出台了《南昌市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规划,提出“一网感知全市、一键指挥联动、一号智享服务”的思路,受到市民的称赞。

其二,坚持需求导向,把增强群众获得感摆在突出位置。说到底,智慧城市建设只是一种手段,绝非仅仅让城市更有“面子”、更“炫酷”,其最终目的是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因此,要把补短板、惠民生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围绕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和操心事,实打实筑牢民生“里子”。这方面,南昌市同样做得不错。比如,创新推出智慧急救,以5G 网络为传输承载,利用AR 智能穿戴、360度全景摄像及各类数字化医疗设备,实现了院前和院内信息规范共享、远程急救指导、院内急救准备,可更好地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其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击破难点。南昌市一名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观点令笔者印象深刻,他说:“我们要以城市大脑为核心,集中发力公共服务、脱贫攻坚、社区治理、政务服务、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加速让智慧化成果惠及全体市民。”基于智慧城市建设面广量大,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客观规律,各地须和南昌市一样树立重点意识,从大势上着眼,从关键点入手,牵住问题的牛鼻子,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选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着力点和发力点,以点带面力促群众盼望的事加快落实,推动群众觉得不方便的事加紧改善。

猜你喜欢

南昌市政务全市
模拟成真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考了个大的
吃两个
政务云上看政情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