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单元语法教学实践探索

2022-04-20

英语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法语境语言

范 娟

引言

语言学家克拉申(S.Krashen)认为,语言学习是有意识地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我国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语境,因此需要借助语法进行学习。语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有利于学生较好地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如何认识语法知识在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地位与功能,如何设计符合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法教学活动,是英语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程晓堂 2013)。

传统的语法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反映语法课难上,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反映语法难学,课堂枯燥无味,机械呆板。究其原因,“中学英语教育仍然存在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现象,教学设计呈一定碎片化倾向,语言实践不够”(梅德明 2018)。造成语法课效率低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一是教学设计呈碎片化,缺乏整合性;二是强调语法形式,缺乏情境载体。下面从深度学习视角探究初中英语单元语法教学的特点及相关策略。

一、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英语单元语法教学的特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倡导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意义—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教育部 2020);提出要“围绕主题引领的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设计”。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单元语法教学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以主题为主线,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依托。

在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单元语法教学中,教师要为理解而教、为思想而教、为意义而教、为发展而教,不再仅仅把知识作为教学的对象,而是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由以知识为中心切实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郭元祥 2015);教师基于单元主题,整合教学内容,依托真实情境创设学习活动,引领学生探究主题意义,发现、体验、运用语法知识,实现语言、能力、思维的同步发展。深度学习单元视角下的语法教学不应是孤立的,教师应围绕主线整合课程,基于主题把单元各板块联系起来,将语法教学自然融入词汇、听说、阅读及写作等不同类型的课堂。在主题引领下,教师和学生更关注的是内容和意义,而不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的语用功能得以凸显。通过在主题意义探究中感知、发现、总结、运用语法知识,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甚至是文化意识、价值取向等都能得到综合发展。因此,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单元语法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单元语法教学实践

(一)立足单元主题意义,指向核心素养

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根据话题进行编排,为学科育人提供了话题和语境。一个单元的语法需不需要单独授课,可视语法对于学生的难易程度具体对待。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5 Educational exchanges的话题是“教育交流”,语法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正确使用现在完成时(have done)表述已经做过的和还没做过的事情。教材内容紧紧围绕“教育交流”话题展开。教材安排了6个课时(见表1)。

表1:单元课时、课型、语篇及目标语法出现的频次

教师通过分析单元内容及定位主题内涵,提炼出“Let’s apply for an educational exchange”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参加教育交流的活动内容、目的、意义、可能遇到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对教育交流项目产生兴趣,培养跨文化意识,并具备填写教育交流项目申请表、在出国游学面试中用英语进行自我推荐和答辩的能力,为将来参与国内外教育交流项目作准备。主题活动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单元教学中,学生反复体验、感悟、领会语境中目标语法的形式、意义和用法。

(二)整合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交流语境

情境对语法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授语法时应考虑语言形式、意义及与之相关联的社会因素和语篇语境等,为学生提供含有大量目标语言结构的真实的语言素材,引导他们关注语言的形式及所使用的交际语境,理解其意义和功能(程晓堂2013)。因此,在深度学习视角下,教师要基于单元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单元教学中反复体验、感悟、领会目标语法——现在完成时。

在确定单元主题后,从单元整体教学视角把单元内容整合划分为阅读、听说、写作和综合展示四个部分(见下页表2)。语法不单独成课,而是自然融入不同课型,依托情境载体,由教师在具体语境中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现在完成时。

表2:教学内容的整合

(三)践行活动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程标准》中五级语法目标要求学生“理解……语法项目并能在特定语境中使用”“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教育部2012:19)。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用英语做事情”的任务型活动中学习语法。教师设计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在大量语言实践活动中,将语法规则内化为语言运用的习惯,实现高品质的语法学习。

本单元在整合内容后的各课型中的语法活动设计如下:

【学习活动1】

在精读课中,教师带领学生辨别单元主阅读语篇An exchange visit is educational and interesting!的文体(记叙文),并围绕记叙文的六要素“5W+1 H”,对语篇内容进行提问(读中问题链)。

Q1:Who are on this educational exchange?

Q2:When does this exchange visit happen?

Q3:Where do the British students study now?

Q4:What have the students done during their visit?

Q5:How do Eric and Sarah feel about the visit?

Q6:Why is it called an exchange visit?

在学生回答Q4的过程中,教师渗透现在完成时教学,带领他们初步感知现在完成时的基本构成及用法(见图1)。

【学习活动2】

在听说课中,在学生听完Going on an educational exchange这一对话文本,运用听前预测、捕捉关键信息、速记等听力技巧完成听力学习理解型任务后,教师结合教材第75页的Speak up创设情境:假如你是Alice,和同学说一说你在伦敦的经历,谈一谈你对英国文化的感受与体验,并设想接下来的活动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运用现在完成时口头描述教育交流期间的经历(见图2)。

句型点拨:

I have stayed in London for a week.I have experienced some funny things.

First,I have...I think...Next week,I am going to...

【学习活动3】

在拓展阅读课中,教师给学生补充了两个语篇:An Amazing Exchange Visit to Australia和 A Fantastic Exchange Visit to India,分别讲述了蒂姆(Tim)在澳大利亚游学和曼迪(Mandy)在印度游学的故事。学生通过拓展阅读能了解教育交流中的“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增加文化理解和认同,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在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见图3)梳理两篇拓展阅读文本后,教师要求他们根据思维导图口头汇报蒂姆和曼迪的游学经历、所体验到的“文化休克”及采取的应对策略,从而让他们在语境中感悟和运用现在完成时。

【学习活动4】

学生在阅读课和听说课的大量语言实践活动中对现在完成时的形式、规则有了一定的感知、体验和概括。在写作课中,教师在改编教材的基础上设计难度更大的应用实践类活动:运用现在完成时,从views、cultural activities、culture shock 等方面写一份报告,汇报教育交流期间的经历,聚焦文化体验活动和“文化休克”(见图4、图5)。学生围绕主题在新的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内化和运用语言。

【学习活动5】

在综合展示课中,教师设计的单元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为写出国申请表和游学答辩。在模拟答辩会上,学生扮演项目专家和申请人开展答辩活动,就游学过程中的views、cultural activities、culture shock等进行问答和评估,其中涉及使用现在完成时对教育交流期间的经历和相关文化体验进行提问或者回答。单元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创设了语境,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语言支撑,引领其对目标语法进行迁移创新,有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结语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单元语法课应以主题为主线,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依托。教师通过单元主题意义的确立,串联各种课型的课堂,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以此整合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改编或补充,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真实的语境,设计具有层次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语言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在具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学习中使用目标语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要进一步探索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单元语法教学,在让学生牢固掌握语法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语法语境语言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语言是刀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跟踪导练(二)4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参考答案
我有我语言
跟踪导练(三)2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