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2022-04-20

微创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消融射频下肢

张 明

(瑞金市人民医院外一科,江西省瑞金市 342500)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多数患者因大隐静脉发生病变,导致出现下肢无力、水肿等情况[1],同时可能会伴随下肢酸胀感及不同程度的疼痛[2],若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时会阻碍患者的正常活动与生活,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成为关键[3]。以往因缺少有效的技术条件与治疗方式,采取常规手术治疗方式的不良损伤较大,不利于健康与术后康复[4-5]。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临床多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的治疗方式,其能够实现对患者的精准治疗,且该手术是一种微创方式,对患者创伤较小,能够获得良好快速的康复效果[6]。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0~68(54.5±0.9)岁,病程1~3(2.5±0.1)年,左肢20例、右肢10例;试验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0~69(54.9±1.1)岁,病程1~4(2.6±0.4)年,左肢21例、右肢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下肢深静脉功能正常;患者及家属对于研究使用的治疗方案表示同意。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无法正常交流及沟通。

1.3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标记大隐静脉主干及小腿部的曲张浅静脉,并做好常规的皮肤准备。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实施手术操作,术后采取加压包扎方式,并使患者保持6~8 h的平卧状态,患者完全清醒后告知其进行适量的下床活动,以防止出现深静脉血栓。

1.3.2 试验组 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取头低脚高位,对患者实施局部浸润麻醉,于患肢大隐静脉膝盖下方5 cm处进行穿刺,经穿刺点将射频导管置入机体中。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实施射频消融,将治疗温度设定为85 ℃,射频消融结束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手术部位,若大隐静脉闭合效果良好,未出现血流信号,则说明手术获得成功。然后在超声引导下于大隐静脉主干做一长约0.3 cm的切口,结扎大隐静脉,进行加压包扎,术后需要辅助患者进行不间断的活动,时间约30 min,以避免形成深静脉血栓。

1.4 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标准:症状消失,恢复正常腿部静脉功能为显效;症状有所缓解,腿部静脉功能基本恢复为有效;症状未缓解,腿部静脉功能未恢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3)疼痛和生活质量情况。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分数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痛感越强;采用健康调查量表36(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4)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采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表(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 VCSS)评价静脉临床严重程度,包括静脉曲张、水肿、疼痛、皮肤色素沉着等10项指标,每项0~3分,满分为3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采用静脉曲张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表(aberdeen varicose vein symptom severity,AVVSS)评价静脉曲张症状严重程度,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症状越重。(5)治疗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1天,采用科室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评价标准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6)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并发症包括疼痛、感染、深静脉血栓、血栓性浅静脉炎、神经损伤、皮肤损伤。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记录复发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 [n(%)]

2.2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x±s)

2.3 治疗前后VAS评分、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F-36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试验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SF-36评分比较 (x±s,分)

2.4 治疗前后VCSS、AVV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CSS、AVV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VCSS评分、AVV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CSS、AVVSS评分比较 (x±s,分)

2.5 治疗满意度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见表5。

2.6 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见表6。随访6个月,试验组1例复发,对照组8例复发。试验组的复发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χ2=6.405,P=0.011)。

表5 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比较 [n(%)]

表6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 论

下肢静脉曲张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时,疲乏无力、水肿、疼痛等症状便会随之产生,并且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下出血等不良情况,若未能够及时处理,则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进而产生更严重的不良影响[7-8]。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成为关键。以往临床中多使用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其主要在大隐静脉的上方位置做切口,然后逐层进入,确保大隐静脉处于游离状态,再对大隐静脉进行结扎、切断[9]。临床实践表明,该种手术方式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但在寻找大隐静脉的过程中,较易对股静脉及股动脉造成不良损伤,导致切口出血严重[10],因此需要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微创手术方式,术中出血少,对周围组织的不良损伤轻[11]。在超声的引导下,操作人员能够精准地注入麻醉肿胀液。注入后连接射频消融导管,使用脚踏开关控制射频,控制好撤出速度,然后对标记点实施射频消融治疗,同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大隐静脉主干闭塞情况,以便能够及时采取后续的治疗措施[12]。术中使用的麻醉肿胀液,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肢的疼痛,而且能够促进静脉壁与导管更好地接触,从而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VAS评分、VCSS评分、AVVSS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明显提升,并且相比于常规手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较低,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满意度较高(均P<0.05)。这提示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治疗不仅能够降低对患者的不良损伤,同时还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缩短康复进程。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射频消融术前,操作人员需要充分熟练掌握该种手术方式与技巧,并且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便能够熟练严格地掌握操作技巧,更进一步降低对患者造成的不良损伤。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缓解疼痛程度,改善静脉曲张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治疗满意度高,可作为下肢静脉曲张首选的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消融射频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见信如晤
低场核磁共振短死时间射频线圈与射频开关的设计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复杂电磁环境构建及综合射频一体化设计
消融